四川興文: 唱響最美民歌和聲
春暖花開的4月,“天籟之音·石海之約”第五屆西部民歌展演係列活動將在四川省宜賓市興(xing) 文縣拉開帷幕。從(cong) 最開始的“一省獨唱”,發展到“西部和聲”,“天籟之音·石海之約”已經走過了十個(ge) 年頭。2013年起至今,宜賓市、興(xing) 文縣連續承辦了7屆四川·西南·西部民歌大賽活動,這既是對民族音樂(le) 的傳(chuan) 承創新,又是文化樂(le) 民的視聽盛宴,同時還為(wei) 區域文化交流和西部地區文旅融合發展探出了一條成功道路。
為(wei) 增進各地民歌藝術人才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民族文化繁榮發展和文化旅遊融合互動,2013年,四川提出了成屆製在全省範圍內(nei) 舉(ju) 辦民歌大賽的規劃。當年9月,“天籟之音·石海之約”首屆四川省民歌大賽在興(xing) 文縣成功舉(ju) 辦。2014年8月,活動規模進一步擴大,嘹亮的民歌唱響西南地區,興(xing) 文舉(ju) 辦了首屆西南民歌邀請賽,不隻四川,包括重慶、雲(yun) 南、貴州、西藏在內(nei) 的西部省區市的民歌選手紛紛參加,加上特邀的廣西、陝西兩(liang) 地的參與(yu) ,從(cong) 此興(xing) 文縣熱鬧起來,形成了四川省民歌大賽和西南民歌邀請賽交替舉(ju) 辦、兩(liang) 項賽事均落戶興(xing) 文的格局。此後,民歌盛宴連年端出,“天籟之音·石海之約”這一文化品牌愈發響亮。
“和聲部”成員越來越多,賽事規模越來越大,2018年10月,“天籟之音·石海之約”2018年西部民歌展演係列活動在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縣興(xing) 文縣舉(ju) 行。除四川的21個(ge) 市州外,還有來自西部地區的重慶、雲(yun) 南、西藏、廣西、陝西、青海、寧夏、甘肅、內(nei) 蒙古等省區市的文化館組隊參與(yu) 盛會(hui) 。據興(xing) 文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工作人員回憶,當年參演原生態民歌和原創的新民歌曲目達46件,參演民歌手有近260人。
區域文化交流在比賽中悄然開啟,各地民歌的創演水平也隨之不斷提升。各地文化館對曆次賽事都十分重視,早早開始創作代表本地特色的民歌曲目,並選派優(you) 秀民歌手參賽。在曆屆賽事中,各地民歌手深情演繹、一展風采,比賽中相互切磋、交流,達到了相互學習(xi) 、共同提高的效果。
為(wei) 了讓賽事活動貼近群眾(zhong) ,讓文化樂(le) 民的效果更加顯著,曆屆民歌賽基本都安排在周末,舞台輪流搭建在興(xing) 文縣的溶洞大廳、市民廣場和體(ti) 育館,最大限度地方便廣大群眾(zhong) 觀看賽事。到不了現場也沒關(guan) 係,隨著技術手段升級,近年來比賽通過電視、PC端和移動端實現同步直播,一場賽事下來,線上觀眾(zhong) 超過100萬(wan) 人。
一曲歌罷,留下許多思索。探索民歌發展方向,深化品牌活動內(nei) 涵是賽事又一重大成果。2016年,大賽組委會(hui) 組織了巴蜀文藝講堂和新民歌創作論壇,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le) 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宏峰以民歌展演為(wei) 契機,以《“非遺”視野下民歌藝術的保護與(yu) 傳(chuan) 承》為(wei) 題,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國家非遺保護政策下各地民歌的發展現狀。2018年的賽事,組委會(hui) 專(zhuan) 門邀請中國音樂(le) 學院女高音歌唱家孫豔紅教授到興(xing) 文縣,作了主題學術報告《以字帶聲·情景交融——中國聲樂(le) 表演藝術美學闡釋》,西部各省區市及四川省內(nei) 各市(州)民歌創作、表演相關(guan) 人員、文藝愛好者共150餘(yu) 人聆聽了報告,收獲頗豐(feng) 。
文化和旅遊的交融互動,令賽事舉(ju) 辦地受益匪淺。就民歌大賽承辦地宜賓市和興(xing) 文縣而言,這既是一次文化品牌活動,更是一次絕佳的城市形象和文化旅遊推廣活動。擁有世界地質公園興(xing) 文石海和其他優(you) 質旅遊資源的興(xing) 文縣,通過各類宣傳(chuan) 、直播和展演活動,吸引了更多外地遊客前來觀看演出、觀光旅遊。
“民歌是傳(chuan) 統民族民間文化中一支豔麗(li) 的花朵,值得我們(men) 去挖掘、整理、保護、傳(chuan) 承和創新。”宜賓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在曆屆賽事活動中,一批批高水平的民歌曲目久唱不衰,廣受好評,這說明傳(chuan) 統民歌是有群眾(zhong) 基礎的,是有藝術價(jia) 值的。未來還將持續推動區域聯動、拓展文化交流,同時呼籲西部其他省區市一起,相互融合提高,繼續唱響這曲曼妙動聽的民歌大合唱。(王雪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