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重慶涪陵:“青疙瘩”變成“金疙瘩”

發布時間:2023-04-06 10:0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重慶4月5日電(記者劉夢、張國聖)今年的青菜頭全賣完了,重慶市涪陵區江北街道二渡村種植大戶楊世海盤了盤賬:將近100畝(mu) 青菜頭,大概收了40萬(wan) 斤。

  40萬(wan) 斤青菜頭,賣了多少錢呢?楊世海笑了笑:“這個(ge) 不好說。”不過他算了另一筆賬:這一茬青菜頭遇上連續幹旱,畝(mu) 產(chan) 比往年偏低。但是今年的收購價(jia) 格不錯,所以種植戶的收入也還可以。

  青菜頭是製作榨菜的原材料。涪陵是全國知名的“榨菜之鄉(xiang) ”,全區的青菜頭種植麵積超過70萬(wan) 畝(mu) 。對於(yu) 像楊世海一樣的涪陵16萬(wan) 種植青菜頭的農(nong) 戶來說,這個(ge) “青疙瘩”是名副其實增收致富的“金疙瘩”。“以前農(nong) 民都是用自己留的種子,病蟲害易發多發,一般畝(mu) 產(chan) 隻有3000多斤。我們(men) 這幾年推廣的新品種畝(mu) 產(chan) 已經超過5000斤,品相和品質更好,市場收購價(jia) 也更高。”渝東(dong) 南農(nong) 科院榨菜研究中心主任沈進娟說。

  重慶市渝東(dong) 南農(nong) 業(ye) 科學院,就坐落在二渡的青菜頭種植基地中間。近年來全國70%以上的青菜頭新品種,都出自渝東(dong) 南農(nong) 科院。二渡的這些種植基地近水樓台先得月,理所當然成了新品種和科學種植新方法的試驗推廣基地。據沈進娟介紹,農(nong) 科院這幾年不斷加大青菜頭良種的繁育力度,預計今年能夠完成“涪雜”係列良種的培育完善。

  青菜頭種植和加工技術的進步,也帶動了涪陵榨菜全產(chan) 業(ye) 鏈的發展。據涪陵區榨菜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主任陳偉(wei) 介紹,重慶市青菜頭的產(chan) 量已占全國總產(chan) 量一半,成品榨菜產(chan) 值約占全國榨菜產(chan) 值的70%,全區榨菜全產(chan) 業(ye) 鏈年總產(chan) 值超480億(yi) 元。

  二渡村的種植基地中間,立著一塊“中國榨菜第一村”的牌子。“都說榨菜‘榨人’,種青菜頭確實很辛苦。但是你看村裏這些漂亮房子,都是青菜頭‘堆’出來的呢!”二渡村七社60多歲的鄺婆婆說。

  順著鄺婆婆的指點四下看,按照川東(dong) 民居風格改造過的農(nong) 舍,沿著種植基地錯落有致分布著。隨著青菜頭種植加工帶動的當地的農(nong) 文旅一體(ti) 化,二渡村最近幾年也成了遊客眾(zhong) 多的“網紅”村。村裏將15棟閑置農(nong) 房改造成“網紅民宿”,在青菜頭種植、收割季節,每到周末和節假日都一房難求。年輕人返鄉(xiang) 創業(ye) 在村裏開了10多家手工作坊,還推出了恢複傳(chuan) 統榨菜工藝的品牌。

  “如今的政策好、辦法多。就像涪陵榨菜的味道一樣,怎麽(me) 吃都吃得香!”鄺婆婆站在幾年前新修的房屋前,一邊說一邊望向自家的田地。田地裏還留著一些剛收完青菜頭的痕跡,下一茬的作物已經長出了新苗。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