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壺口觀瀑
春回大地,正是壺口觀瀑的好時節。相比於(yu) 夏日之炎,秋日之汛,冬日之寒,此時的壺口千岩競秀,萬(wan) 物勃發,黃河冰淩漸融,春水碧天,在雄壯浩蕩中不失晴朗俊逸,於(yu) 渾厚堅韌中又意興(xing) 盎然。筆者沐春風而觀瀑,臨(lin) 大川而興(xing) 發。
初見壺口瀑布之真容,其澎湃,其浩蕩,其一瀉千裏,其聲勢浩大,令人忘憂之餘(yu) 又深感詞窮,即便如李白之語“飛流直下”“銀河落九天”,亦或是蘇軾之詞“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都隻能寫(xie) 其一景,而無法概其全貌。
因觀瀑之地在陝西一側(ce) ,筆者站在壺口瀑布前,突然想到了陝西方言中的“紮勢”一詞。陝西話中“紮勢”本意為(wei) 擺架子,裝腔作勢,多含貶諷之意,但拿來形容壺口瀑布卻是頗有韻味。勢如破竹、氣勢如虹的黃河壺口瀑布,可不是“紮天地之勢”,“紮萬(wan) 物之勢”!
“穿天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若從(cong) 低處仰觀壺口瀑布,一汪大水掛於(yu) 前川,其“勢”在於(yu) 豪壯偉(wei) 岸,在於(yu) 雄姿勃發,似泰山壓頂,如四海倒傾(qing) 。仰其高,如破雲(yun) 霧,如鏟晴空;觀其寬,似三千素練懸空而揮,又似千軍(jun) 萬(wan) 馬並肩齊嘯,令人頓悟“黃河之水天上來”絕非虛語。臨(lin) 水靜聽,瀑布擊岸之聲如萬(wan) 鼓齊鳴,似大地驚雷,正所謂“勢似鳴雷奔似馬,寒氛撲麵走龍蛇。”
站在黃河岸邊平視壺口瀑布,遠山立而近水湧,浪映青嶂而波動遠空,其“勢”在於(yu) 浩蕩:佇(zhu) 目北望,南下之水浩浩湯湯,銜山吞穀;抬眼南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再近看瀑布下切形成的“十裏龍槽”,深不見底,窄如壺嘴,其間激流澎湃如蛟龍騰竄,白浪翻滾如雪卷殘雲(yun) ,正是“萬(wan) 馬奔騰任嘶吼,千裏黃河一壺收。”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自陝北高原山峁之巔俯瞰壺口瀑布,黃河於(yu) 雲(yun) 海間闖千險而來,又在蒼茫大地上破萬(wan) 阻而去,經山曆河,勢傾(qing) 天下,其勢在於(yu) “無盡”,在於(yu) 勢不可擋:無盡之天地間有無盡之山脈,其間又有無盡之大河,浪層出不窮,水綿綿不絕,曆九曲而不息,經百折而不撓,於(yu) 長風萬(wan) 裏中奔流赴海,在氣壯山河中萬(wan) 古長青。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壺口觀瀑時,氣勢磅礴的愛國歌曲《保衛黃河》一直響徹兩(liang) 岸,不絕於(yu) 耳,令人頓生淩雲(yun) 之誌與(yu) 萬(wan) 丈雄心,其激蕩內(nei) 心,不亞(ya) 於(yu) 水擊長空,浪滔千裏。可見,壺口瀑布之“勢”,又何嚐僅(jin) 僅(jin) 存於(yu) 有形,更藏於(yu) 無形!
遙想抗戰時期,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詩人光未然在壺口一帶目睹黃河“萬(wan) 流排空勢,卷作千尺浪”。此後,他聯合作曲家冼星海在延安的窯洞中創作出了時代最強音、抗日主旋律《黃河大合唱》。從(cong) 紅高粱到青紗帳,從(cong) 黃河船夫到遊擊健兒(er) ,詩人用史詩之筆勾勒出全體(ti) 中華兒(er) 女同仇敵愾,誓死“保衛家鄉(xiang) ”“保衛全中國”的愛國鬥誌。
筆者由是想到,壺口瀑布之無形之“勢”,正是源自黃河乃中華民族母親(qin) 河,是億(yi) 萬(wan) 國人的精神故鄉(xiang) ,因此,壺口觀瀑,更像是“歸鄉(xiang) ”之旅,“尋根”之旅。我們(men) 在山呼海嘯看家園之美好,感山河之壯麗(li) ,在浪高千丈中懷赤子之心,念悠悠華夏。
一河一瀑之氣韻,又何嚐不是華夏民族精神之象征:黃河納百川而聚於(yu) 一壺,過壺口後又納百川而奔流赴海,這不正是中華民族兼收並蓄、博采眾(zhong) 長之開放精神?黃河東(dong) 流,滋養(yang) 千裏,廣布德澤,利萬(wan) 物而不爭(zheng) ,這不正是中華民族從(cong) 善如流、胸懷天下之精神?黃河西來,一路逢山開路,摧枯拉朽,在壺口力挽狂瀾後破龍門而出,自此橫無際涯,浩浩東(dong) 去,可謂於(yu) 萬(wan) 難之中勇開新局,這不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力開拓之進取精神?
“黃河落天走東(dong) 海,萬(wan) 裏寫(xie) 入胸懷間”!臨(lin) 別壺口瀑布時,筆者頓悟,此瀑此河,不正是曆史之長河,文明之大河嗎?多少豪傑誌士,曾在風高浪急中直掛雲(yun) 帆,乘風破浪!多少英雄兒(er) 女,正在澎湃浩蕩中勇立潮頭,奔赴星辰大海!(本報記者孫正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