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新詞的新特質
作者:孟威(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新聞與(yu) 傳(chuan) 播研究所網絡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我國青年網絡互動興(xing) 趣的持續高漲,不僅(jin) 帶來了自身行為(wei) 習(xi) 慣的改變,也豐(feng) 富了社會(hui) 性話語實踐,一個(ge) 顯著現象是網絡新詞不斷湧現,刷新公眾(zhong) 視野,突破漢語表達傳(chuan) 統,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網絡新詞作為(wei) 網絡用戶自發創造的一種語匯,雜糅中外文字、表情符號、數字或圖片等表達方式,並以此為(wei) 基底形成話語風格,呈現出青少年亞(ya) 文化的特質。這主要通過以下三個(ge) 層麵得到展現。
語義(yi) ——亦莊亦諧,幽默婉曲傳(chuan) 達文化現實議題。網絡用戶麵對其所關(guan) 注的現實議題時,往往通過語言變異的形式表達看法、心情和態度,網絡語言所涉及展現的角度十分廣泛,如有受突發事件刺激後與(yu) 眾(zhong) 不同的認識,有對待某種普遍現象的情感訴求,有借助網絡平台獲得共情、尋求社會(hui) 救濟的願望。約定俗成的網絡新詞,一般會(hui) 自覺繞開敏感詞匯、規避言論風險,避免因言辭的尖刻犀利而激起新的矛盾或衝(chong) 突。比如,用“awsl”表示高興(xing) ,稱讚時說“YYDS”,不喜歡就是“很下頭”。對於(yu) 一些不方便說的糗事,會(hui) 通過故意歪曲詞語本意的方式,含蓄幽默地傳(chuan) 達引申義(yi) 或比喻義(yi) 。像“被領導請去喝茶”的說法中,喝茶一詞並非真正的品嚐飲品的意思,而是指被問話、傳(chuan) 訓。
語氣——簡、萌、倒、錯,遊戲化展演呈現反哺文化心理。青少年作為(wei) 我國互聯網使用的主流人群,其語言表達和語用習(xi) 慣天然地帶有這一群體(ti) 社會(hui) 化過程的痕跡。可以說,簡、萌、倒、錯的遊戲化展演是網絡新詞的鮮明特征。簡,即簡單,語句、音節短小,方便交流,富有效率。萌,即萌態,童言童語,可愛有趣。倒,即顛倒,不分長幼、性別、身份的話風,一視同仁地拉近交流者的距離。錯,即錯位,古今中外的話語詞匯皆為(wei) 所用。這些特點使網絡新詞簡單明了、充滿情趣。從(cong) 文化心理層麵來看,網絡語言的遊戲化展演可視為(wei) 青少年對峙成人文化、主流文化的一種特殊方式,如“宅”“社恐”等的出現,折射出“80後”“90後”的成長焦慮以及人際交往恐懼。“蘿莉”“小姐姐”等則表現出這一群體(ti) 對成人身份的逃避。在受製於(yu) 升學、社會(hui) 壓力的年輕人那裏,網絡使焦慮與(yu) 個(ge) 性化的“自我”不僅(jin) 獲得了自由表達的領地,也能夠集結成同好者社區、圈層、團隊,建構出新的價(jia) 值係統,確立屬於(yu) 自己的文化參與(yu) 空間。而網絡語言一旦成為(wei) 流行用語,更有助於(yu) 青少年跨越代溝,將亞(ya) 文化浸潤到主導文化和成人社會(hui) 中,甚至形成新的“規訓”,顯示出反哺文化的現實意義(yi) 。
語體(ti) ——隨心所欲,開放式形式結構實現文化創意。網絡新詞中蘊含著一種結構的開放性和隨意性,用戶自發生成新詞形式,不受傳(chuan) 統語法語句規矩製約,顯示出多姿多彩的文化創意。有些是借用傳(chuan) 統用法形成新意,如“小白”(生手)、“恐龍”(顏值低)、“潛水”(默默觀看)等。有些是在原詞基礎上重新結構組合,如“先go”就是先走的意思。有些是兼容不同語體(ti) 傳(chuan) 情達意,如融合談話體(ti) 和書(shu) 卷語體(ti) ,用“嘿嘿”表示得意,用“嗬嗬”代表矜持。有些借用非語言符號傳(chuan) 遞內(nei) 涵,如用圖畫笑臉表達滿足。有些新詞生成語篇結構並無規則,如甄嬛體(ti) 、咆哮體(ti) 等。因創意無限,網絡新詞難以被捕捉和把握,也因而具有了一種常換常新的獨特魅力,隻要閱讀者能夠對其含義(yi) 心領神會(hui) ,新詞就具有了存在的價(jia) 值。
網絡新詞的流行反映出21世紀我國青年新的文化訴求和個(ge) 性化特征,折射出時代和社會(hui) 的進步對於(yu) 文化發展的創造性價(jia) 值。但同時,一些網絡新詞表現出粗糲、冗雜和任性的一麵,對於(yu) 社會(hui) 文明和主流文化的衝(chong) 擊時有顯露。
對於(yu) 網絡新詞的運用和功能,首先要跳出“一刀切”思維,通過辨別、規範化措施等,抵製和摒棄粗俗粗鄙的網絡用語,提升全社會(hui) 對網絡語言的理性認知。其次,堅持標規引導原則。要積極發揮文化、教育部門的規範、引導作用,如通過字典、辭書(shu) 編撰收錄網絡語言,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網絡新詞新語用法指南。最後,堅持他律與(yu) 自律結合原則。加強數字公民特別是青年網絡素養(yang) 培育,推動和幫助其成為(wei) 規範用語、文明用語的使用者和守護者。互聯網平台應發揮主體(ti) 責任,自覺采取措施優(you) 化網絡語言環境。應根據相關(guan) 法律法規加強網絡文化管理,促進自律行為(wei) 的養(yang) 成與(yu) 監督管理的結合,有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