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夜茶飄香

發布時間:2023-04-10 11:04:00來源: 人民日報

  羅霄山脈,幾乎無處不產(chan) 茶。在江西省遂川縣湯湖鎮狗牯腦茶山,無論山上山下的田園土坎,還是村民的房前屋後,都遍布著茶樹。早春三月,采茶正當時。山裏的茶園還彌漫著濃濃的晨霧,茶樹叢(cong) 中已是人頭攢動,猶如大海中緩緩遊弋的點點彩帆,好一幅美麗(li) 的采茶圖。

  如果說茶姑們(men) 揮舞纖纖細手采茶,是一幅山水間的秀美圖畫,那麽(me) 山村之夜人們(men) 三五聚首,一邊喝夜茶一邊談天說地,則是一幅升騰著地氣的煙火畫卷。飲茶融入鄉(xiang) 土生活,少了幾分風雅,卻多了幾分自在。茶不似酒,卻也讓人沉醉在濃鬱的芬芳中。

  三十年前,我借調到湯湖,辦公地點就在茶山邊的白土村。在這裏我工作了一年零四個(ge) 月,一有空就跑到對麵梁伯家去喝夜茶,那場景至今曆曆在目。

  日落西山,炊煙升騰。在茶山上忙碌了一天的人們(men) 吃過晚飯,便趕往梁伯家喝茶去。梁伯家是地道的茶農(nong) 人家,粉牆黛瓦的老屋,桌椅都是原木的,牆上掛著蓑衣、鬥笠,牆角擺著被磨得溜光的犁耙、鋤頭,自然質樸之中帶著田園生活的隨性與(yu) 親(qin) 切。

  在梁伯家喝茶,泡茶的是梁伯家的大女兒(er) 。她泡茶,火是梗柴生火,壺是上代留下的老式銅茶壺,水是山泉水,泡沏的是狗牯腦山上的香茗。觀杯中清茶,嫩葉載浮載沉。聞著沁人心脾的茶香,輕輕地細啜一口,滿嘴的芬芳。勞作了一天的茶友們(men) 似覺兩(liang) 腋風生,疲勞、困頓都融進清茶的甘醇之中了。

  於(yu) 是乎,話匣子打開了,話題扯得老寬、老遠。有說兒(er) 媳婦孝順、妯娌團結的,也有說年成、子女的,誰家子女讀書(shu) 厲害,誰家子女在哪任職……幾輪續水,夜色愈深,大家談興(xing) 愈濃,真是“小天地,大場合,讓我一席;論英雄,談古今,喝它幾杯”……

  時間恍如白駒過隙,一晃三十年。我再回茶鄉(xiang) ,湯湖的茶園變大了,產(chan) 量也不知翻了多少番。狗牯腦茶在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打理下,名氣越來越大,多次獲得國內(nei) 外大獎。三十年了,茶鄉(xiang) 人愛喝夜茶的習(xi) 慣卻始終未改,若要論其中有什麽(me) 變化的話,最明顯的便是喝夜茶的隊伍擴大了——老年人鍾情依舊,年輕人追逐新潮,“茶鄉(xiang) 夜茶”頻頻被年輕人“曬”到網上,吸引天南地北的朋友爭(zheng) 相前來“打卡”。

  品茶時的話題也有了變化。一些夜茶老店悄然化身為(wei) 交流致富信息的“信息站”。夜茶桌上的話題從(cong) 家長裏短的議論,變成了誰家的新品種茶賣得好、哪裏的製茶技術走在了前沿。聊天的中心人物,也變成了那些走南闖北、了解市場信息和致富技術的茶農(nong) 。他們(men) 暢談自己的致富經驗,交流商情和購銷信息,傳(chuan) 授製茶實用技術。茶桌邊,一縷茶香伴隨著的,是專(zhuan) 注的傾(qing) 聽和似有所悟的附和聲。

  茶農(nong) 們(men) 的生活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許多茶農(nong) 的年純收入達到二十多萬(wan) 元,高的更是有三四十萬(wan) 元。如今,農(nong) 家舊舍已經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富有現代特色和時代氣息的新樓。在樓裏喝夜茶,自然與(yu) 以前不同,液晶電視裏播報著新聞,柔和的燈光照著四壁的書(shu) 櫃和精致的茶器……

  嗬,茶鄉(xiang) 的夜茶早已今非昔比,不變的是那氤氳著幸福的香氣。(梁路峰)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