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巡考大軍:為“上岸”放手一搏是否值得

劉胤衡 發布時間:2023-04-12 08:5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有人半年報考26個(ge) 崗位,有“985”高校一個(ge) 班七成人考公

  巡考大軍(jun) :為(wei) “上岸”放手一搏是否值得

  “終於(yu) 上岸了!”

  今年2月初,吳江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湖南某市直事業(ye) 單位擬錄用公示名單中,他不由發出如此感歎。在此之前,他報了26個(ge) 事業(ye) 編崗位,花了半年時間在大半個(ge) 湖南巡考。

  考公、考編是指通過統一公開招考成為(wei) 國家公務員或進入事業(ye) 單位。近年來,年輕人參考熱情居高不下。教育部數據顯示,2023屆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預計1158萬(wan) 人,激烈的就業(ye) 競爭(zheng) 催生了考公大軍(jun) 。

  與(yu) “考公熱”現象伴隨而生,在考公、考編群體(ti) 中出現了“巡考、進麵”等專(zhuan) 用語。巡考,指的是巡回各地參加公務員或者事業(ye) 單位考試,通過多次考試增加上岸機會(hui) 。進麵,即“進入麵試”,是指考生的初試成績達到了分數線,能夠進入麵試。這意味著他們(men) 上岸的幾率增大了一些。

  等待“上岸”的他們(men) ,為(wei) 什麽(me) 加入巡考大軍(jun) ?巡考中,他們(men) 付出了哪些?上岸,是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

  ——————————

  輾轉巡考,隻為(wei) 爭(zheng) 一個(ge) 進麵的機會(hui)

  2022年7月,22歲的小春從(cong) 福建某高校建築專(zhuan) 業(ye) 本科畢業(ye) 。由於(yu) 一直沒找到工作,她開始在家全職準備考公考編。

  最初,小春感覺備考“有點難”,但她學進去後發現,公務員考試的兩(liang) 門科目——行政職業(ye) 能力測驗(行測)和申論,考的是知識積累,或多或少有所儲(chu) 備,“公務員考試沒有所謂的‘零基礎’。”

  “當然,除了努力,也有運氣問題。”實戰過程中,小春經常出現“隻差一兩(liang) 名,甚至隻差0.2、0.01分”的情況,在她看來,通過巡考來增加“進麵、上岸”的概率,是不得已而為(wei) 之的選擇。

  “報了20多個(ge) 崗位”的小春是湖南人,半年多來,她輾轉巡考於(yu) 湖南、福建、廣東(dong) 3個(ge) 省份,已記不清自己到底考了多少場,她隻記得“去一次的路費至少要幾百元”。

  “考一兩(liang) 次上岸的概率不是很大,但是我考十幾次總能有一兩(liang) 個(ge) 進麵機會(hui) 吧。”在北京某“985”高校讀研二的菲比即將畢業(ye) ,從(cong) 2022年11月開始,她報考了9個(ge) 公務員崗位,“這就類似於(yu) 秋招的海投,我覺得很正常。”

  踏上巡考之路的年輕人,麵臨(lin) 的往往是腦力和體(ti) 力的雙重考驗。

  2022年7月,吳江進入湖南一地事業(ye) 單位做合同工,他需要兼顧工作與(yu) 學習(xi) ,“早上8點上班,12點休息,中午到下午兩(liang) 點半,別人休息,我就看書(shu) 學習(xi) 。”下班後,都是他見縫插針的備考時間,直到淩晨一兩(liang) 點才會(hui) 休息。

  周末,吳江會(hui) 踏上考試之路,在湖南省內(nei) 巡考。他總共報考了26個(ge) 崗位,很多都是縣鄉(xiang) 一級的基層單位,由此也去了很多他以前不知道的地方。有的地方沒有直達高鐵,“最長我坐過七八個(ge) 小時的大巴,很多時候淩晨二三點才到”,他無法準確統計在路上花費的時間,隻感覺到,“別人在睡覺,我卻在準備考試,這個(ge) 時候是最心酸的。”

  “我報了各地的7個(ge) 公務員崗位,還在央企、國企投遞了100多份簡曆。”北京某高校經濟學類專(zhuan) 業(ye) 的研究生劉曉豪,今年7月即將畢業(ye) ,為(wei) 了給自己尋找更多機會(hui) ,從(cong) 2022年下半年升入研三後,他一直處於(yu) 高度緊張的備考狀態。有人擔心他無法兼顧太多的筆試、麵試,但他卻認為(wei) 這樣能鍛煉語言把控能力、時間協調能力和事務安排能力,“樂(le) 在其中”。

  目前,劉曉豪已收獲了10家企業(ye) 的offer(錄取通知),同時還在準備兩(liang) 個(ge) 公務員崗位的麵試。算上食宿,他已經在巡考上花了五六千元,但他仍然堅定地將當公務員作為(wei) 第一選擇。

  也有人把正式考試當成模擬練手,“國考當一模,上海市考當二模,江蘇省考當三模,浙江省考當四模,到了山東(dong) 省考,正式考試。”還有人根本沒想好未來職業(ye) 規劃,靠巡考廣撒網,“考一步算一步”。

  成本巨大,為(wei) 什麽(me) 要靠巡考來上岸

  “一個(ge) 班40個(ge) 人,可能有4個(ge) 讀博的,五六個(ge) 去企業(ye) 的,剩下全是考公的。”在北京某“985”高校讀研二的阿巍,粗略計算發現,他們(men) 班有超過7成人正在考公、考編。

  年輕人對考公、考編趨之若鶩,是出於(yu) 何種考慮?

  “成為(wei) 編製內(nei) 的教師,看起來是我的唯一選擇。”許多巡考人把工作穩定性作為(wei) 第一目標,白葉也是如此。

  2021年6月,她從(cong) 湖南某高校的學前教育專(zhuan) 業(ye) 本科畢業(ye) ,進入長沙的一家公立幼兒(er) 園做合同工,“當時麵試時,招聘廣告上稱能夠繳納五險(養(yang) 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ye) 保險、工傷(shang) 保險和生育保險)、包食宿,三年以後解決(jue) 一金(住房公積金)。”

  當她與(yu) 園方簽了合同後才得知,實際情況和招聘廣告上承諾並不一致,“幼兒(er) 園園長說不給我解決(jue) 住宿了,公積金也不知道何時能落實到位。”

  2022年,吳江拿到了長沙一些中小公司的offer,他發現這些公司的保障機製並不健全,“大部分的公司根本不會(hui) 給你繳公積金,很多中小型公司也直接說明,至少工作一年公司才會(hui) 給繳五險,說是要‘看到你的穩定性’。”

  事實上,被視作“福利”的五險一金,是一種法定的強製性義(yi) 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hui) 保險,繳納社會(hui) 保險費。2021年印發的《長沙住房公積金繳存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本市行政區域內(nei) 的國家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國有企業(ye) 、外商投資企業(ye) 、城鎮集體(ti) 企業(ye) 、城鎮私營企業(ye) 及其他城鎮企業(ye) 、民辦非企業(ye) 單位、社會(hui) 團體(ti) (以下統稱單位)應當為(wei) 與(yu) 其建立勞動關(guan) 係的在職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

  “想找到有完備保障的工作,我隻能去考編。”2022年年初,白葉踏上了全職備考教師編製之路,她報考了9個(ge) 崗位,反複在老家縣城和省城長沙來回考試多次,2023年,她如願成為(wei) 長沙一家公立幼兒(er) 園的在編教師。

  還有一些人,則是在父母的期望下作出選擇。阿巍是山東(dong) 人,為(wei) 了滿足父母的心願,本科階段就做好了考公的規劃。他介紹,一些公務員崗位招聘會(hui) 限製專(zhuan) 業(ye) 。本碩階段,他選擇了外交學專(zhuan) 業(ye) 就讀,“這屬於(yu) 政治學大類,在這一類別下,有許多符合我興(xing) 趣、專(zhuan) 業(ye) 對口的崗位,在選崗方麵比較順利。”

  然而,有人並沒有認真作好未來規劃,就盲目跟風踏上了巡考路。

  阿巍的社交媒體(ti) 有近6萬(wan) 粉絲(si) ,很多是在考公、考編路上的同行者。他注意到,一些生化環材專(zhuan) 業(ye) 的同學在公務員崗位中沒什麽(me) 選擇權,隻能被迫去選一些“三不限”的職業(ye) ,“這意味著競爭(zheng) 很激烈”。

  生化環材,是生物工程、化學工程技術、環境科學與(yu) 工程、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四個(ge) 領域的統稱。“三不限”則是指公務員和事業(ye) 單位考試中不限專(zhuan) 業(ye) 、不限學曆(大專(zhuan) 以上)、不限戶籍的崗位。

  在湖南某高校就讀生物工程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本科生王新,今年7月即將畢業(ye) 。“一開始想繼續深造,結果考研失敗了。”

  在父母的期望之中,他“被迫”報名了5個(ge) 公務員崗位,“都是三不限,報錄比甚至是好幾百人中進一個(ge) 人。”經過努力,得到一個(ge) 崗位進麵的機會(hui) ,他卻最終放棄了,“月薪三千,離家太遠,根本就不可能在那裏工作”。

  “考公專(zhuan) 業(ye) 不同、崗位不同,競爭(zheng) 的激烈程度也不同。”菲比是北京某“985”高校的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碩士,她們(men) 專(zhuan) 業(ye) 相對選擇空間更大,實習(xi) 的時候就“有一半人去了媒體(ti) ,有一半人去了互聯網”。

  到了畢業(ye) 找工作時,菲比身邊很多人並沒有清晰的職業(ye) 規劃,仍然在“隨大流”似的巡考,甚至為(wei) 此錯過了很好的工作機會(hui) ,“為(wei) 了考公上岸,太鑽牛角尖了。”

  也有人因一味考公、考編而走向極端。據媒體(ti) 報道,四川成都一女子大學畢業(ye) 後沒有找工作,被父母強製考公5年沒有上岸,最後確診為(wei) 精神分裂症。母親(qin) 說,“女兒(er) 從(cong) 去年開始就有一些異常行為(wei) ,最近和家人對話也經常答非所問,揚言自己是局長。”

  “上岸”與(yu) 否,走好腳下的路才能找到答案

  曆經巡考的小春,切身體(ti) 會(hui) 到“上岸”的感受。如今,她進入廣東(dong) 某市自然資源局的麵試,“上岸幾率很大”,但曾經的焦慮迷茫仍令她難以忘懷。

  2021年年底,小春正緊張地準備考研初試,“當時感覺考不上研,人生就完蛋了。”

  大半年來,經曆了考研失敗、待業(ye) 在家,小春的人生似乎並沒有“完蛋”,相反看到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考研隻有一次機會(hui) ,我要苦學一年,放棄很多東(dong) 西去搏這一戰,對於(yu) 人的精神壓力挺大的。”考研失利後,她又開啟20多個(ge) 崗位的巡考,在這一過程中卻讓小春逐漸擺脫了焦慮,“失敗了連哭的機會(hui) 都沒有,下個(ge) 禮拜又有考試要準備。”

  “大家都想上岸,所以才出現了巡考現象。”阿巍覺得,沒必要過分苛責巡考人,人們(men) 麵臨(lin) 的機會(hui) 都是公平的,“有人同時考上了幾個(ge) 崗,隻能選擇一個(ge) 崗位,後麵的機會(hui) 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也有聲音認為(wei) ,“為(wei) 了上岸而上岸是不明智的。”劉曉豪稱,衡量自己的需求最重要,“我看重的是個(ge) 人發展,對於(yu) 發展前景好的城市、有上升空間的崗位和單位,我都會(hui) 考慮”。在他看來,一些人隻是為(wei) 了上岸而巡考,沒有綜合考量自身需要和崗位匹配度,即便上岸也可能難以接受,甚至不能融入當地,影響了自身發展,這都是在盲目考公。

  “生化環材專(zhuan) 業(ye) 具有較強的專(zhuan) 業(ye) 性,學校培養(yang) 的是麵向未來的科研人才,考公對我來說並不是最合適的選擇。”如今,王新想繼續攻讀生物工程領域的研究生。

  “所謂的‘鐵飯碗’隻是一個(ge) 選擇而已。”菲比研究生期間積累了在多個(ge) 互聯網公司的實習(xi) 經曆,在獲得了多個(ge) 互聯網公司的offer後,她繼而轉戰考公戰場。如果最後沒考上公務員,她會(hui) 選擇去企業(ye) 工作,“往技術崗的方向發展也很不錯。”

  “能對自己的未來發展作出清晰規劃再去考公,成功率會(hui) 更高。”由於(yu) 準備充分,阿巍考的7個(ge) 崗位,有5個(ge) 成功進入麵試,“公考考察的是通用性的職業(ye) 能力,實力強,在哪兒(er) 都能嶄露頭角。”如今,他已進入心儀(yi) 的單位,能在崗位上將所學的外交學專(zhuan) 業(ye) 與(yu) 具體(ti) 工作職責結合起來,讓他很有獲得感、價(jia) 值感。

  有些人靠著巡考上了岸,有些人還在努力遊向岸邊。“不管上沒上岸,走好腳下的路,才能找到通往未來的答案。”白葉說。

  (注:菲比、白葉、阿巍、小春為(wei) 網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劉胤衡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