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題材創作持續走熱——《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解讀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wei)
4月10日,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在京發布《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以網絡文學內(nei) 容創作和改編市場現狀為(wei) 藍本,從(cong) 時代定位、行業(ye) 趨勢、IP產(chan) 業(ye) 、版權保護、網文出海等層麵,完整展現了網絡文學行業(ye) 的發展現狀和新興(xing) 趨勢。
2022年網絡文學整體(ti) 呈現哪些新氣象?網絡作家群體(ti) 發生什麽(me) 樣的新變化?網文出海取得了哪些新成就?作為(wei) IP產(chan) 業(ye) 的重要源頭,網絡文學又有哪些值得關(guan) 注的新現象?報告發布當日,專(zhuan) 家學者、網絡作家對報告進行深入解讀闡釋,並圍繞網絡文學的熱點問題展開探討。
“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創作邁入‘黃金時代’”,成為(wei) 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的共識。他們(men) 認為(wei) ,活力四射的中國社會(hui) 經濟文化生活為(wei) 文學創作提供了素材和題材,大眾(zhong) 精神世界與(yu) 網絡空間的相互映照與(yu) 對話成就了網絡文學的嶄新麵貌。
網絡文學的主流化程度顯著提升
報告指出,2022年,現實、科幻、玄幻、曆史、古言成為(wei) 講好中國故事的標杆題材,其中現實和科幻寫(xie) 作繼續保持了穩步發展的態勢。特別是現實題材作品,不僅(jin) 以真實具體(ti) 、真摯熾熱的共情引發讀者共鳴,更成為(wei) 行業(ye) 變遷和反映時代風貌的文學性轉化和藝術切麵,是以網絡為(wei) 載體(ti) 的當代中國故事的全方位、立體(ti) 化展現。
根據近7年來多家網站的綜合數據,現實題材網文的複合增長率高達37.2%,已超越奇幻、曆史和懸疑等,成為(wei) 作品增速位列第二的熱門題材。2022年9月閱文集團第六屆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征文大賽,總體(ti) 規模再創新高,共收到參賽作品34804部,同比增長65.1%。
中國國家版本館館長劉成勇表示,越來越多的網絡作家開始關(guan) 注帶有現實主義(yi) 傾(qing) 向的題材和情節,他們(men) 用自己的聲音講述人民的故事,展現民生民情和民風民俗,表現當代大眾(zhong) 生活百態,折射出人們(men) 的精神麵貌與(yu) 情感需求。
與(yu) 現實題材崛起同樣具有標誌性意義(yi) 的,是“科幻文”成為(wei) 年度題材。在2022起點中文網月票榜中,多部包含科幻元素的作品強勢登頂,且精品化、題材細分化等趨勢明顯,顯現出科幻題材網文由量的爆發向質的提升的轉變。
網絡作家遠瞳剛剛獲得第33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據他觀察,科幻的興(xing) 起也是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體(ti) 現,尤其是在科技跨越式發展的時候,讀者會(hui) 對科學和科幻文學產(chan) 生濃厚興(xing) 趣。隨著全民科普越來越深入,全民科學素質不斷提升,科幻文學創作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勢頭。
從(cong) 整體(ti) 上看,2022年,網絡文學的主流化程度顯著提升,繼續保持了強大的社會(hui) 影響力。144部網文作品入藏國家圖書(shu) 館,10部網文的數字版本入藏中國國家版本館;網絡文學海外訪問用戶規模突破9億(yi) ,16部中國網文被大英圖書(shu) 館收錄,琳琅滿目的精品佳作和便捷的傳(chuan) 播形式在助力全民閱讀的同時,也向世界展示著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網絡作家齊橙深有感觸地說,網絡文學在野蠻生長時,給人的印象是不追求現實性、思想性、藝術性,而是憑著刺激讀者的原始本能獲取流量。這些年,網絡文學踏上了一條主流化道路,題材選擇、創造技巧和思想性都有了脫胎換骨式的轉變,“我已有12年的創作經曆,現在不滿足於(yu) 隻講述一個(ge) 故事,而是在故事中展現自己對社會(hui) 、人生的思考,作品由此有了靈魂”。
90後作家是創作中堅,00後成新增主力
無論作者還是讀者,年輕化始終是近年來網絡文學更新迭代的突出現象。
報告指出,網絡文學的年輕化趨勢出現了向下一個(ge) 年齡段整體(ti) 下沉或遷移的特點,70後、80後的資深作家仍然活躍,以90後為(wei) 代表的青年網絡作家正在從(cong) 新增主力逐漸變成創作中堅,00後則以數據優(you) 勢成為(wei) 網文創作新增主力。
數據顯示,閱文集團2022年新增注冊(ce) 作家中00後占比達六成,年度作家指數TOP500的新麵孔中,00後占比提升10%。番茄小說網發布的《2022年原創年度報告》也顯示,90後在當年入駐該平台的原創作者中占比高達65%。
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邵燕君表示,相比於(yu) 之前代際的作者,00後成長有更深的網絡“印記”,他們(men) 的創作基於(yu) 數碼和人工智能。這跟傳(chuan) 統文學已截然不同,文學的評價(jia) 標準也要發生質的改變。應盡快建立不同於(yu) 傳(chuan) 統文學的、屬於(yu) 網絡文學特有的評價(jia) 標準。
閱文集團總編輯楊晨表示,每一次的代際變更,本質是用戶需求的變化,反映到創作中,就意味著作家題材的選擇和風格取向的變化。20世紀90年代,傳(chuan) 統文學和武俠(xia) 等大眾(zhong) 文學的網絡化是網文主要特征;到新世紀,80後成為(wei) 絕對的主力,本土的幻想故事開始興(xing) 起;近年來,90後、00後更尋求自我認同,反映到創作裏就是追求更多元的風格、更垂直的題材。現在年輕人更願意先成為(wei) 某個(ge) 領域的專(zhuan) 家,然後創作該領域題材的作品,這是年輕人的選擇,也是時代的聲音。
網文產(chan) 業(ye) 價(jia) 值持續放大,生態出海格局初步形成
作為(wei) 文學價(jia) 值的“放大器”,IP改編一直是產(chan) 業(ye) 轉化的重要路徑,其中網文IP是主力資源。
報告分析了2022網絡文學IP改編三大核心趨勢:優(you) 質IP多輪次開發、可實現價(jia) 值升維得以驗證;IP生態鏈工業(ye) 能力提升,網絡文學開發周期係統性縮短;言情、現實為(wei) 網文改編主力賽道,懸疑、科幻和玄幻為(wei) IP改編三大潛力賽道等,網文IP行業(ye) 正式邁入形式迭代、路徑創新的成熟發展階段。數據顯示,2022年,包括出版、遊戲、影視、動漫、音樂(le) 等細分賽道在內(nei) 的中國網絡文學的IP全版權運營市場,整體(ti) 影響規模超過2520億(yi) 元。預計到2025年,網絡文學IP改編市場價(jia) 值總量將突破3000億(yi) 元。
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院院長歐陽友權表示,數字化技術傳(chuan) 媒推動生產(chan) 、傳(chuan) 播、轉換所形成的強大的市場“溢出效應”,讓網絡文學既能賦能閱讀市場,又以內(nei) 容衍生形態開辟新的泛娛樂(le) 化產(chan) 品,在不斷延伸的傳(chuan) 播半徑上,把線上消費和線下經營結合起來,實現文學內(nei) 容的多版權轉讓、多渠道開發、多媒體(ti) 傳(chuan) 播。報告裏提出的IP轉化周期“一短一長”的雙向特點——單個(ge) 、單次的IP開發周期不斷縮短,頭部爆款IP的係列化開發周期變長等,這些都是網文IP開發的新趨勢。
網絡文學作為(wei) 構建中國敘事體(ti) 係創新載體(ti) ,在文化出海方麵表現出引領風尚的潛質,已具備進軍(jun) 國外主流文化市場的實力,成為(wei) 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生力軍(jun) 。報告指出,網文IP生態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格局初顯,海外原創IP開發起步,開始反哺國內(nei) 內(nei) 容生態。尤其是在過去的一年裏,海外原創作家激增引發關(guan) 注。
截至2022年底,線上譯作新增3000餘(yu) 部,多部譯作累計閱讀量破億(yi) 。中國網文出海譯作總量超過50萬(wan) 部,形成15個(ge) 大類100多個(ge) 小類。起點國際平台共培育海外原創作家32.7萬(wan) 名,其中美國、菲律賓、印度、英國、加拿大名列前茅。與(yu) 國內(nei) 網絡作家“年輕化”趨勢相呼應,海外原創作家中年輕人也已成為(wei) 中堅力量。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陳定家表示,中國網絡文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共情力和感染力,在加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方麵具有獨特優(you) 勢。網絡文學海外傳(chuan) 播的迅猛發展,有利於(yu) 促進文化交流,深化文明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