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貨基7日年化收益率重回“2時代”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11日記者發稿,全市場781隻貨幣基金(不同份額未合並計算,下同)中,已有525隻7日年化收益率重回“2時代”,占比接近七成。
自去年11月中旬以來,作為(wei) 現金管理工具的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便不斷回升。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近期貨幣基金收益率的持續攀升,與(yu) 市場對未來經濟增長預期的調整,以及跨季資金價(jia) 格大幅上行等方麵的影響均有關(guan) 係。從(cong) 中長期視角來看,貨幣基金收益率或維持小幅震蕩態勢。
貨基收益率持續回升
作為(wei) 一項重要的現金管理工具,貨幣基金在2022年6月首次出現7日年化收益率大麵積跌破2%的情況,並被市場認為(wei) “滑向1時代”。不過,自2022年11月中旬起,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觸底反彈”並持續回升。截至今年4月11日,近七成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回升至2%以上。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1日記者發稿,自4月1日以來,全市場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為(wei) 2.12%,納入統計的781隻貨幣基金中,525隻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超過2%,占比約為(wei) 67%。而在3月1日至3月8日,全市場共有317隻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超過了2%,占比僅(jin) 為(wei) 40.50%。整體(ti) 來看,在近一個(ge) 月的時間裏,貨幣基金收益率仍然處於(yu) 抬升趨勢。
就單個(ge) 產(chan) 品而言,最新數據顯示,泰康薪意保B/E/A三類份額的7日年化收益率位列各貨幣基金前列,且均在3%以上;太平日日鑫B份額7日年化收益率達到了2.977%;長盛貨幣B的7日年化收益率也達到了2.974%。
自貨幣基金回報率持續抬升以來,市場規模也隨之“水漲船高”。來自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e) 協會(hui) 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全市場貨幣基金總份額為(wei) 11.40萬(wan) 億(yi) 份,資產(chan) 淨值合計為(wei) 11.41萬(wan) 億(yi) 元。而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場貨幣基金份額僅(jin) 為(wei) 10.34萬(wan) 億(yi) 份,資產(chan) 淨值合計為(wei) 10.46萬(wan) 億(yi) 元。
兩(liang) 大因素拉升利率水平
據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近期貨幣基金收益率重回2%以上,主要是受到市場對未來經濟增長預期的迅速調整,以及跨季資金價(jia) 格大幅上行兩(liang) 方麵的影響。
諾安基金表示,經濟強預期和高信貸增速進一步推升資金利率水平。開年以來,信貸開門紅為(wei) 後續發展“備足子彈”,以大行為(wei) 代表的銀行體(ti) 係大幅提升對長期負債(zhai) 的需求,進一步拉升了資金利率水平。
對於(yu) 此前受到市場熱捧的同業(ye) 存單利率,華安證券固定收益團隊認為(wei) ,未來上行概率和上行空間可能有限。一方麵後續信貸投放節奏或平滑放緩,政策性金融工具配套項目融資、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對信貸的撬動空間有限,預計2季度信貸投放將回歸正常節奏;另一方麵,國股大行對存單負債(zhai) 的依賴度降低。在傳(chuan) 統的攬儲(chu) 大月,國股大行存貸增速差有望回正,對存單的發行需求可能邊際回落。
全年收益或小幅震蕩
整體(ti) 來看,貨幣基金多以同業(ye) 存單、同業(ye) 存款和短期逆回購為(wei) 主要配置資產(chan) 。對於(yu) 上述資產(chan) 及貨幣基金回報率的未來走勢,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短期仍有上行動力,但中長期視角來看,隨著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資金利率持續維持低位,貨幣基金收益率或呈現小幅震蕩趨勢。
格林基金表示,今年影響貨幣基金收益率的關(guan) 鍵因素是國內(nei) 的貨幣政策,即資金利率是否會(hui) 持續低於(yu) 政策利率且穩定在低位。伴隨經濟恢複的節奏變化,貨幣政策也會(hui) 在結構和總量上進行微調,像2022年資金的市場利率持續低於(yu) 政策利率的情況應該會(hui) 較少出現,貨幣類資產(chan) 的收益率也不會(hui) 持續下行,應該會(hui) 在政策利率附近震蕩,反映到貨幣基金收益率上來,貨幣基金收益率也不會(hui) 持續下行,應該會(hui) 是一個(ge) 小幅震蕩的趨勢。
易方達易理財A基金經理石大懌等也在基金年報中表示,貨幣政策方麵,經濟修複階段,貨幣政策基調或維持穩健寬鬆。2022年底債(zhai) 券的收益率風險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2023年債(zhai) 券市場總體(ti) 可能呈現區間震蕩上行的格局。(記者 羅逸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