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信貸需求呈回升態勢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再次超出市場預期,在總量與(yu) 結構上均有亮點,尤其是前期“企業(ye) 強、居民弱”的信貸格局在3月進一步優(you) 化,折射出隨著宏觀經濟不斷轉好,居民就業(ye) 和收入趨於(yu) 穩定,信心和預期明顯恢複,消費投資需求呈現回升態勢。
今年以來,居民有效融資需求在加快改善。數據顯示,受益於(yu) 居民消費修複,金融機構大力推動消費類金融產(chan) 品創新,以及個(ge) 體(ti) 商戶經營活動恢複等,主要由消費貸和經營貸構成的居民短期貸款在3月份同比多增2246億(yi) 元,處於(yu) 曆史高位。同時,3月份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2613億(yi) 元,多增規模較上月擴大,回到2021年同期水平。這一方麵源於(yu) 去年同期基數偏低,另一方麵也與(yu) 當月商品房銷售邊際回暖有關(guan) 。3月份30個(ge) 大中城市房屋銷售麵積同比增長45%左右,汽車銷量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銷量保持較快增長,大宗商品消費增加推動居民信貸擴張。
消費對經濟增長來說具有持久拉動力。以近期為(wei) 例,一係列支持消費的舉(ju) 措相繼推出。從(cong) 文旅局長短視頻直播出圈到遊船飲茶、漢服體(ti) 驗,各地運用各種新創意、新場景,提升消費體(ti) 驗,刺激消費活力持續釋放。從(cong) 線上消費來看,同樣可圈可點。一是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8時,今年我國快遞業(ye) 務量達300億(yi) 件,比2019年達到300億(yi) 件提前了99天,比2022年提前了18天;二是根據中國物流與(yu) 采購聯合會(hui) 公布的數據,2023年3月份中國電商物流指數為(wei) 108.3點,比上月提高1.1個(ge) 點。電商物流指數是反映城鄉(xiang) 居民線上實物消費趨勢的重要指標。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消費市場加快回暖,消費潛力將不斷被激發。同時,居民儲(chu) 蓄也將逐步回歸常態,積累的超額儲(chu) 蓄有望轉化為(wei) 新的消費動力。
恢複和擴大消費事關(guan) 大局,關(guan) 鍵要有針對性地改善消費條件,化解矛盾、疏通“堵點”和“難點”,增強消費能力,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接下來,應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增強政策措施的靈活性、精準性,繼續采取堅決(jue) 有力的措施提振經營主體(ti) 信心和預期,加快推動宏觀經濟整體(ti) 好轉。從(cong) 貨幣政策看,應綜合運用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長短結合、量價(jia) 並舉(ju) ,有效調節市場流動性和利率水平,將流動性更加精準地“滴灌”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的金融服務,推動消費有力複蘇,增強經濟增長潛能。
在信貸總量延續擴張的同時,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信貸投放過快”的聲音。應當看到,我國融資結構以間接融資為(wei) 主,間接融資主要是信貸。我國存款類金融機構資產(chan) 占金融部門六成以上,遠遠高於(yu) 歐美發達國家。間接融資會(hui) 導致存款派生較多,推高貨幣總量。總的來看,我國在逆周期調節穩住經濟大盤的同時,貨幣政策力度是穩健的,既在量上保持了對實體(ti) 經濟的支持力度,也在價(jia) 格上保持了合適的利率水平。
當前經濟恢複正處於(yu) 關(guan) 鍵期,信貸投放靠前發力、精準發力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對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嗬護經營主體(ti) 內(nei) 生需求、有效支持實體(ti) 經濟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接下來,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精準有力,要搞好跨周期調節,既著力支持擴大內(nei) 需,為(wei) 實體(ti) 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又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jia) 穩定、內(nei) 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穩固對實體(ti) 經濟的可持續支持力度。(姚 進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