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出具有“晉中烙印”的公共文化品牌
這幾年,“晉商故裏”山西晉中的公共文化發展愈發繁盛。“羊倌”“售票員”“涼粉姐”等民歌愛好者通過左權民歌匯從(cong) 幕後走到了台前;平遙古城電瓶車司機肖三元,通過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年複一年地熏陶,愛上了攝影與(yu) 策展並開辦了會(hui) 展服務公司……
在這裏,一場場輻射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化活動中,“山西日”“從(cong) 山西出發”“太行民星”等本土展示單元,成為(wei) 當地百姓圓夢的夢想孵化器。
“一直以來,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工作,以人民需求為(wei) 導向,聚合多種特色文化形態,分層級打造貼近百姓生產(chan) 生活的文化節慶、演出、展覽、講座、閱讀、體(ti) 驗等特色活動,使一批具有鮮明‘晉中烙印’的係列文化品牌脫穎而出。”晉中市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表示。
晉中市曆史文化資源豐(feng) 富,近年來,市縣兩(liang) 級統籌全市文化藝術資源,形成了政府引導、民間主辦、社會(hui) 參與(yu) 、市場運作的良性循環機製。左權民歌匯、平遙中國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平遙電影展、靈石國際版畫雙年展、介休清明寒食文化節、祁縣王維詩歌節、太穀孟母文化節、和順許村國際文化藝術節等一係列結合自身特色的大型知名品牌活動先後舉(ju) 辦。
在重點打造參與(yu) 人數多、持續時間長、社會(hui) 影響大、群眾(zhong) 認可度高的大型活動的同時,各鄉(xiang) 村也積極實施“一鄉(xiang) 一品、一村一品”,普遍舉(ju) 辦了社火巡遊、道德講堂、情景黨(dang) 課、晉劇展演、票友大賽、鑼鼓大賽、村史展覽、廣場舞展示、尋找身邊好人故事會(hui) 等活動,盤活基層文化資源。
為(wei) 了不斷激發基層群眾(zhong) 參與(yu) 文化建設的自覺和熱情,晉中市連續開展群眾(zhong) 文化惠民工程,層層推選出來的395支群眾(zhong) 文藝隊伍、191名文化能人藝人、408名文化帶頭人深入基層,逐步變“送”文化為(wei) “種”文化。
考慮到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財力實際情況,晉中市堅持走政府主導、多元投資的路子。比如,晉中市大劇院項目中,市政府拿出800萬(wan) 元吸引社會(hui) 投資3000萬(wan) 元,高標準地完成建設並延伸到管理運營上,政府每年補助200萬(wan) 元。晉中大劇院運營幾年來,每年演出100多場,引進了許多國內(nei) 外舞台藝術精品,讓晉中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高端文化大餐。
民間力量不止於(yu) 此。在全市城市書(shu) 房的建設中,晉中市采取政府貸款貼息、專(zhuan) 項資助等辦法鼓勵建設了大量的民辦文化設施,如陌上美術館、平遙古兵器館、太穀中醫藥博物館等。各類民辦文化設施、文化活動遍地開花,群眾(zhong) 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產(chan) 品越來越多。
在《晉中市政府向社會(hui) 力量購買(mai) 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性目錄》《民辦文化的扶持引導與(yu) 規範管理建設規劃》等一係列政策支持下,當地支持、培養(yang) 起來的體(ti) 製外140餘(yu) 支民間業(ye) 餘(yu) 演出團隊、229個(ge) 文化類民間組織當仁不讓地成為(wei) 全市文化繁榮發展的生力軍(jun) 。民間節慶品牌活動有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市場主體(ti) 自主運作、自我發展,隨著傳(chuan) 統節慶回歸民間,百姓春晚、黃土農(nong) 言文化節等民間節慶品牌遠近聞名。
如今,走進晉中,富有地域特色的展館、圖書(shu) 館、文化廣場隨處可見。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喜好的群眾(zhong) 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菜單式”“訂單式”服務靈活多樣,精準對接群眾(zhong) 需求。在受疫情影響的3年裏,全市各級公共文化場館大力推廣線上公共文化數字服務,開展了線上培訓、慕課、展覽、宣傳(chuan) 等活動。通過晉中文旅雲(yun) 平台,群眾(zhong) 可線上預約、線下參與(yu) 各類文化活動。
2022年,晉中市舉(ju) 辦了“十台大戲鬧新春”、送戲下鄉(xiang) 、2022年全民文化活動季等一係列活動賽事200餘(yu) 場次,參與(yu) 群眾(zhong) 達30餘(yu) 萬(wan) 人次。全市共組織群眾(zhong) 文藝隊伍開展群眾(zhong) 性文化活動12090場。
晉中市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晉中將以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示範區創新發展為(wei) 抓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創新發展,持續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打造具有晉中城鄉(xiang) 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斷增強全市城鄉(xiang) 群眾(zhong) 文化獲得感。(朱萌 郭誌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