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落戶被標注“文盲”?優化服務應從細節做起
作者:陳廣江
近日,山東(dong) 省臨(lin) 邑縣一居民在網上反映,自己給新生孩子上戶口時,民警在孩子文化程度一欄填上“文盲或半文盲”。18日上午,臨(lin) 邑縣公安局民警回應稱,該信息由係統自動生成,可以隨時進行變更,目前局裏正在討論如何處理該問題,也在跟反映此事的網友積極聯係。
新出生的嬰兒(er) 當然不識字、沒文化,但戶口本上“文盲或半文盲”這行字仍格外刺眼,讓人心裏很不舒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乃人之常情,作為(wei) 基本公共服務之一的戶籍登記,怎能如此“煞風景”?雖然當地回應該欄內(nei) 容可以變更,但畢竟費時費力。若不及時變更,“文盲或半文盲”的標注將伴隨孩子成長,家長每當想起這個(ge) 事都會(hui) 覺得“膈應”。
新生兒(er) 落戶被標注“文盲”,不隻是不夠人性化,還不準確、不科學。所謂“文盲”,《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解釋是“不識字的成年人”。所謂“文化程度”,一般指國家正式承認的學曆等級,如小學、初中、中專(zhuan) 、高中、大專(zhuan) 、本科、碩博等。可見,新生兒(er) 文化程度被標注“文盲”,根本說不過去。
類似問題並非個(ge) 案,而且早已有之,涉事派出所的說法也大同小異。一是強調“文盲或半文盲”非民警手動填寫(xie) ,而是根據下拉菜單裏的選項填寫(xie) ,與(yu) 新生兒(er) 文化程度最相符的選項隻有“文盲或半文盲”;二是提供補救措施,告知“文化程度”一欄可不填,也可隨時變更。但這並不能令人滿意,也不是解決(jue) 問題的恰當方式。有網友指出,現實中,不少地方給新生兒(er) 標注了“學齡前兒(er) 童”,相對而言這是準確、合適的。
事實上,學齡前兒(er) 童的教育程度如何在戶口本上登記,本就不該再成為(wei) 一個(ge) 問題,出現“文盲或半文盲”的標注還拿“係統自動生成”說事,有懶政、卸責之嫌。係統是為(wei) 人服務的,人豈能被係統困住?
早在2010年,針對網友反映的5歲孩子戶口本被印上“文盲或半文盲”的問題,公安部在公開回應中表示,根據有關(guan) 規定,“文化程度”一欄依據國家正式承認的學曆等級,按本人現有學曆根據學曆證書(shu) 填寫(xie) 。正在學校讀書(shu) 的學生可填寫(xie) “上大學”“上小學”等。學齡前兒(er) 童的“教育程度”一欄可不填。公安部明確指出,“該網友反映的情況係由個(ge) 別基層公安民警工作不規範造成的,今後,我們(men) 將要求基層公安機關(guan) 規範登記行為(wei) ,杜絕此類現象。”
當然,從(cong) 報道看,辦理戶籍登記的民警並無惡意,隻是過於(yu) 機械、教條,被係統牽著鼻子走,以致於(yu) 冒犯了家長的樸素感情。但越是無心之過,越折射出個(ge) 別地方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錯了就是錯了,該糾正的也要及時糾正。
服務無小事,細節見真章。提升服務意識和水平,從(cong) 細節做起,以群眾(zhong) 的滿意度為(wei) 標尺,如此方能杜絕此類問題再次出現。(陳廣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