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愛心結出累累碩果
會(hui) 聚420萬(wan) 科技工作者,開展160餘(yu) 萬(wan) 項科技誌願服務——
科技+愛心結出累累碩果
光明日報記者 張曉華 詹媛
他們(men) 活躍在田間地頭,為(wei) 村裏培養(yang) “田秀才”“土專(zhuan) 家”,創造致富的佳話;他們(men) 親(qin) 近“銀發族”,幫助老年人在數字時代更加步履從(cong) 容;他們(men) 為(wei) 青少年奉上科學盛宴,讓科技夢想揚帆起航。近日,以“科技誌願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主題的科技誌願服務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hui) 在河南省蘭(lan) 考縣焦裕祿幹部學院舉(ju) 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科協組織、學會(hui) 和社會(hui) 組織,以及2022年全國學雷鋒誌願服務“四個(ge) 100”先進典型等200餘(yu) 人齊聚一堂,交流典型經驗,為(wei) 全麵推進科技誌願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凝聚智慧。
“實踐證明,科技誌願服務已經成為(wei) 聯係會(hui) 聚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青年科技工作者、非公領域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路徑,成為(wei) 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平台。”中國科協黨(dang) 組成員、書(shu) 記處書(shu) 記王進展說。
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的數據顯示,科技誌願服務在全國已會(hui) 聚420萬(wan) 科技工作者,成立超過9萬(wan) 個(ge) 科技誌願服務組織,開展了160餘(yu) 萬(wan) 項活動,用科技誌願服務“點亮”萬(wan) 家燈火,切實提升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架起科技振興(xing) 鄉(xiang) 村的橋梁
河南省蘭(lan) 考縣儀(yi) 封鎮水木九天蔬菜工廠內(nei) ,一行行番茄栽培條勾畫出科技興(xing) 農(nong) 的美景。
“這十年,我們(men) 隻研究番茄,再把種番茄的技術、模型和數據交給更多的農(nong) 民。”該蔬菜工廠負責人王曉慶說,現代農(nong) 業(ye) 是學科交叉融合的係統科學——“溫室建多高,才能保證適宜的溫度,這要依靠空氣動力學來計算分析;室內(nei) 金屬立柱會(hui) 導致局部溫差變化,這要依靠物理、化學、數學計算來決(jue) 定表麵塗層厚度;我們(men) 還有‘作物表情管理’,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可以及早得知番茄水肥狀態……”
把專(zhuan) 家的技術方案與(yu) 生產(chan) 實踐相結合,創建適宜的作物生長環境,這是蘭(lan) 考縣“一懂兩(liang) 愛”科技服務團蔬菜組組長董學誌的工作。“我們(men) 把王曉慶這些大專(zhuan) 家的智慧與(yu) 蔬菜種植相結合,培養(yang) 出村裏的‘田秀才’‘土專(zhuan) 家’,為(wei) 科技振興(xing) 鄉(xiang) 村打造‘永久’人才隊伍。”
“一懂兩(liang) 愛”科技服務團在蘭(lan) 考可是個(ge) 響當當的品牌,這支由蘭(lan) 考縣科協主席任團長,包含農(nong) 技專(zhuan) 家和鄉(xiang) 土人才的科技誌願服務團如今已發展到200餘(yu) 人,他們(men) 不但為(wei) 農(nong) 民提供種植技術,還利用電商平台開拓市場,創造了一個(ge) 個(ge) 致富佳話。
小宋鎮東(dong) 邵崗村的任傑,家裏原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在科技服務團的幫扶下,任傑一家人建了4座蔬菜大棚,現在年純收入達25萬(wan) 餘(yu) 元。“家裏的小洋樓建好了,現在生活可美了!”任傑現在成了大忙人,除了經營自家的大棚,還要給鄰村甚至鄰縣的種植戶當指導。當“套種、富硒、多酶”等專(zhuan) 業(ye) 詞匯脫口而出時,在黑黑瘦瘦、不笑不說話的任傑身上,散發出現代農(nong) 業(ye) 人的魅力。
像這樣的科技服務團,陝西省還有不少。在富平縣,各級科協、專(zhuan) 家工作站、農(nong) 技協組建的54支“科技之光”誌願服務隊,已先後培養(yang) 出1000多名“田秀才”“土專(zhuan) 家”,並依托柿子、乳業(ye) 兩(liang) 大主導產(chan) 業(ye) ,讓誌願者和農(nong) 戶點對點推介新技術,解決(jue) 生產(chan) 中的問題,從(cong) 而提高群眾(zhong) 收益。在科技服務團的帶領下,目前富平縣存欄奶山羊80萬(wan) 隻,年產(chan) 羊乳21.5萬(wan) 噸,年加工羊乳製品4萬(wan) 噸,全產(chan) 業(ye) 鏈實現產(chan) 值100億(yi) 元;尖柿總栽植麵積36萬(wan) 畝(mu) ,掛果麵積13萬(wan) 畝(mu) ,年產(chan) 鮮柿25萬(wan) 噸,加工柿餅6萬(wan) 噸,產(chan) 值約40億(yi) 元。
“愛農(nong) 村才能守初心,愛農(nong) 民才能付真情。”這是“一懂兩(liang) 愛”科技服務團團長陳國平的感言,也是眾(zhong) 多奔波於(yu) 全國沃野良田中的科技誌願服務者的縮影。
銀齡科普讓老年群體(ti) 步履更加從(cong) 容
教大爺大媽用手機視頻聊天,用手機繳費、約車……山東(dong) 省科協組建了“銀齡科普”科技誌願服務隊,依托省、市、縣科技館和社區科普大學等,以“線下活動+雲(yun) 課堂”的形式,圍繞智能設備應用、防網絡詐騙、醫藥健康等老年人關(guan) 注的熱點問題,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誌願服務活動達5000餘(yu) 場,有效提升了老年群體(ti) 的科學素養(yang) ,讓他們(men) 在數字時代更加步履從(cong) 容。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各地科技誌願服務活動在關(guan) 注老年群體(ti) 科普需求的同時,也充分發掘老科技工作者在谘詢、智庫等方麵的作用。
北京市科協充分發揮離退休科技工作者的優(you) 勢,搭建老年科技工作者誌願服務平台,掛牌成立北京老年科技大學,實施科技惠老行動。江西省科協則積極開展老年群體(ti) 科技誌願服務活動,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關(guan) 心教育下一代、維護社會(hui) 治安、協助調解民間糾紛等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科普活動讓孩子們(men) 的科技夢想揚帆起航
“船舶有多少種類?中國最大的船是什麽(me) 型號?船舶靠什麽(me) 導航?”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積玉橋街道一家船員培訓公司的模擬操作室內(nei) ,25名青少年開啟了航海科普之旅,“連珠炮”似的問題向身著製服的“船長”襲來。這裏的環繞大屏、仿真操作台把孩子們(men) 帶入波濤洶湧的海上世界,也在他們(men) 心中埋下“當一名航海家”的種子。
據湖北省科協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科技誌願服務在助力“雙減”工作中成為(wei) 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荊楚科普大講堂——院士名家報告會(hui) ”“趣味科普季”“童趣玩科學”“探夢之旅”等300餘(yu) 場活動,讓孩子們(men) 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和科普的力量,也激發出他們(men) 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xing) 趣。
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他們(men) 不僅(jin) 是科技誌願服務的受益者,也是科普活動的生力軍(jun) 。
四川省科協組織開展了小小講解員誌願服務,針對8~15歲青少年,以“培訓+實踐”的方式開展包括講解禮儀(yi) 、講解技巧、實地演練等訓練,考核合格後為(wei) 遊客提供展品講解服務。甘肅省科協設立大學生科技誌願服務項目並提供活動經費,支持大學生利用節假日開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態環保、食品安全、助老扶幼、醫療健康、幫教助學、防災減災等科技誌願服務,推動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王進展表示,科協組織將繼續動員最廣泛的科技力量參與(yu) 誌願服務,以期形成科技誌願服務的強大合力,全麵推進科技誌願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