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須多措並舉
作者:楚群山(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海南師範大學分中心特約研究員)
近日,國新辦舉(ju) 行2023年“清朗”係列專(zhuan) 項行動新聞發布會(hui) 。國家網信辦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全麵升級青少年模式,在豐(feng) 富分齡內(nei) 容的同時,對時間和功能進行科學限定,把使用難度降到最低門檻,讓該模式真正成為(wei) 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保護盾”。同時,將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對青少年沉迷短視頻問題進行專(zhuan) 項治理。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全麵普及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短視頻已成為(wei) 主流媒體(ti) 形式。刷短視頻作為(wei) 一種新型娛樂(le) 手段,對青少年尤其具有吸引力。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學生短視頻使用特點及其保護》調查報告顯示,65.6%的受調查未成年人觀看過短視頻,20%的青少年表示“幾乎總是”在看短視頻。
沉迷短視頻業(ye) 已成為(wei) 一些青少年麵臨(lin) 的嚴(yan) 重問題,影響到他們(men) 的身心健康和學業(ye) 成績,國家網信辦此次專(zhuan) 項治理行動恰逢其時。治理青少年沉迷短視頻,應多措並舉(ju) 、綜合施力。
首先,應升級青少年防沉迷係統功能,彌補係統漏洞,發揮護航作用。2019年,由國家網信辦牽頭,主要短視頻平台和直播平台試點上線了青少年防沉迷係統,以限製未成年人對應用的使用時長和瀏覽內(nei) 容。不過,各平台落實力度不一,部分平台的青少年模式隱藏過深,對用戶實名登錄、身份識別等執行不嚴(yan) 。要使青少年模式真正發揮作用,應對短視頻平台作出進一步規範,加強實名製驗證、人臉識別等功能,打擊違法租售網絡賬號行為(wei) 。同時,可實施短視頻分類分級製度,按照年齡段設置不同的標簽和評級,由平台對內(nei) 容進行合規標注,以幫助用戶了解視頻內(nei) 容的性質,選擇適宜觀看的短視頻。
其次,提高人工智能審查技術,對短視頻平台上的內(nei) 容進行自動審核和篩選,提升識別精度,減少不良內(nei) 容的出現,從(cong) 而減少對未成年人的不良影響。應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加強平台自動審核和篩選內(nei) 容的能力與(yu) 效率,按照短視頻分類分級製度,將違反規定的不良內(nei) 容篩選出來。同時,加強完善違法不良信息舉(ju) 報機製,對於(yu) 發布不良內(nei) 容的賬號及時依法依規予以處置。
再次,需要加強家長對孩子的約束力,做好家庭教育。在短視頻沉迷問題上,家長們(men) 一方麵應以身作則,減少上網、刷短視頻的時間;另一方麵要合理約束孩子的上網行為(wei) ,幫助孩子養(yang) 成自律習(xi) 慣。
最後,宣傳(chuan) 正確的短視頻軟件使用方式,引導青少年科學理性使用短視頻軟件。政府部門與(yu) 短視頻平台可以推出公益廣告和活動,提醒青少年注意網絡安全和個(ge) 人隱私保護。短視頻平台可以通過優(you) 化流量投放等方式改善內(nei) 容生態係統,鼓勵用戶上傳(chuan) 高質量的視頻內(nei) 容,加強對低劣有害內(nei) 容的清理打擊。有關(guan) 部門和機構可免費向短視頻平台提供優(you) 質教育資源,增強平台的教育功能,通過優(you) 質內(nei) 容吸引未成年人注意力,為(wei) 青少年提升自主學習(xi) 的興(xing) 趣和能力夯實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