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從經典進入文學的世界

發布時間:2023-04-20 10:0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著書(shu) 者說】

  作者:刁克利(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編者按

  經典是智慧的源泉,經典是心靈的導師,經典是治學的起點。經典是文學之源,經典是曆經歲月考驗的作品。經典賦予一種眼光,眼界、見識、經驗和品位。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shu) 日。《光明悅讀》特約“親(qin) 近經典”多年的刁克利教授和陳文忠教授,為(wei) 讀者闡述如何從(cong) 經典進入文學的世界?為(wei) 什麽(me) 經典訓練是人生必要的項目?人文經典具有永恒的價(jia) 值,它在任何一個(ge) 時代都會(hui) 給人以心靈的啟示、智慧的啟迪和精神的動力。無論讀與(yu) 寫(xie) ,一切從(cong) 經典開始。

  文學是看世界的窗口,可以延展生命的厚度和寬度,帶我們(men) 的思想走得更深更遠。文學是一種參照,讓人設身處地,推己知人,增強心靈的交流、傾(qing) 訴與(yu) 聆聽。文學培育想象力和創造力。每個(ge) 人都有自己對文學的理解。有人期待文學傳(chuan) 達真相,有人看重文學教導人生。有人相信文學如鏡,反映客觀世界。有人希望文學是燈,表現作家心靈。《文學的世界》以“尋找心目中的文學”開篇,談我們(men) 如何與(yu) 文學結緣,以及不同時期對文學的理解和期待。

  飽覽文學之美,體(ti) 會(hui) 文學之魅

  在文學閱讀中,我們(men) 的感受不斷敏銳、豐(feng) 富而充盈。比如李白的《靜夜思》,聞其聲,朗朗上口,合轍押韻,這是詩歌不同於(yu) 日常話語的聲音之美。觀其形,五字一行,四行成篇,這是詩的形式、結構之美。推斷其時,這是農(nong) 耕社會(hui) 的體(ti) 驗,因為(wei) 現代詩人很少把床前明月和地上結霜作直觀比照。揣摩其意,能夠感到詩人旅居之孤獨與(yu) 思鄉(xiang) 之苦楚。引申開來,這首詩也影響甚至塑造了中華民族把月亮和故鄉(xiang) 聯結起來的心理結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亮與(yu) 故鄉(xiang) 的聯結深刻而恒久地銘刻於(yu) 華夏子女的心底。言簡而情深,這首詩兼具格調之雅、意境之美。拓展類比,月亮還蘊含對團圓的祝願,如“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月亮也比擬愛情,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在天文學家看來,月球了無生機,遍地荒蕪,而文學家可以把它看作是地球脈脈含情、無怨無悔的戀人。

  要想充分享受文學的饋贈,需要方法和鑒賞力。《文學的世界》主體(ti) 內(nei) 容是分章講解構成文學作品的要素:情節、人物、主題、視角、風格、象征和背景等,對20餘(yu) 部耳熟能詳的經典文學作品的分析作為(wei) 例證,置於(yu) 總體(ti) 架構之中,在不同章節各有側(ce) 重。進而論及對一部作品的多維闡釋,從(cong) 整體(ti) 和綜合的角度闡釋名著的多方麵啟發。再從(cong) 人們(men) 對經典的歧義(yi) 和共識中,描述經典作品的產(chan) 生過程與(yu) 評判標準,說明一部經典的產(chan) 生是閱讀風尚、社會(hui) 需求、文化機製等多種因素角力博弈的結果。最後以“文學之外”為(wei) 題,講述不同領域對文學的影響,凸顯文學的特性,展示文學的疆域在各學科的激蕩之下不斷拓展。

  以小說為(wei) 例,吸引我們(men) 讀下去的首先是故事情節。所以,《文學的世界》把“情節:故事中的故事”作為(wei) 作品的第一要素。其次,不同類型的人物塑造讓我們(men) 體(ti) 會(hui) 豐(feng) 富多彩的人生。包羅萬(wan) 象的思想則是對作品主題理解的收獲。作品視角可以看作是讀者的向導和作家的眼睛,它奠定作品的基調。即使同一個(ge) 故事,視角不同,效果也不同。有些作品讓人愉悅,有些作品憂鬱而悲傷(shang) 。這是作品不同風格帶來的獨特感覺。文學作品中,一件物品可能另有所指,一個(ge) 人名地名好像意味深長,這就是象征的運用。因為(wei) 象征,作家才能以物詠誌,借景抒懷。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有自己的象征係統。文學本身就是一種象征。文學創作各有特定的時代和社會(hui) 背景,賦予作品不同的氣象和特性。對特定時代和環境的深刻描寫(xie) 以及超越時代局限性的努力使得優(you) 秀作家脫穎而出。

  如果把名著經典比作一座山,《文學的世界》的寫(xie) 作方法是:按照文學的要素,一步一步走,一個(ge) 一個(ge) 台階上,貼近作家的心靈和讀者感受,進入文學的世界,抵達經典的高峰,飽覽文學之美,體(ti) 會(hui) 文學之魅。書(shu) 中談到的文學作品的要素,是理解文學作品的方法,也是判斷文學作品的標準。好的作品要經得起多方麵的評判和反複地深究打量。所以,這本書(shu) 不但講解經典作品,而且講究閱讀方法與(yu) 路徑。這是由經典閱讀,進入文學世界的導覽圖,也是對文學品位和鑒賞力的引導,是潛移默化的文學教育。

  經典是文學之源,讀書(shu) 要讀經典好書(shu)

  《文學的世界》原本是筆者講授文學批評理論與(yu) 方法課程的導論部分。不管批評方法千變萬(wan) 化,不斷更新,構成文學的這些要素不變,是一切作品解析和文學批評的基礎。從(cong) 課堂講義(yi) ,到圖書(shu) 撰寫(xie) ,最大的改變是寫(xie) 作方法。希望以輕鬆平易的文風寫(xie) 出對經典作品的深刻而透徹的理解,如朋友之間麵對麵的交談,或者一個(ge) 人的閱讀暢想,同時能夠傳(chuan) 遞對文學經典的充滿敬意的致禮。書(shu) 中所遴選的作品是根據大家的熟悉和歡迎程度,不斷替換後確定下來的。這些作品可謂名著中的名著,經典中的經典:如《靜夜思》《哈姆萊特》《紅樓夢》《海的女兒(er) 》《簡·愛》《呼嘯山莊》《紅字》《白鯨》《湯姆·索亞(ya) 曆險記》《虹》《喧嘩與(yu) 騷動》《老人與(yu) 海》《未走之路》等。

  經典是文學之源。經典是經曆了歲月考驗的作品,凝聚了作家的心血和經驗。滋養(yang) 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作家。作家在其中尋找靈感,設立自己追隨的榜樣,趕超的目標,創作的標尺。經典滋養(yang) 我們(men) 堅強的胃口,提升我們(men) 的味蕾,提高我們(men) 的品位。經典賦予一種眼光,眼界、見識、經驗和品位。所以,讀書(shu) 要讀好書(shu) ,寫(xie) 作要臨(lin) 摹優(you) 秀的榜樣,無論讀與(yu) 寫(xie) ,一切從(cong) 經典開始。

  當我們(men) 說要讀書(shu) ,多讀書(shu) ,讀好書(shu) 的時候,我們(men) 所說的書(shu) 主要是經典之作。若隻論讀文字,現代人每個(ge) 人每天瀏覽的文字量都大得驚人。隻是讀短文,刷視頻,所得皆是同輩人的見識,層次和水準皆與(yu) 我輩同。讀了對我們(men) 的經驗並沒有增加,多半是新奇熱鬧。即使當代名家名篇,尚待歲月的沉澱,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證明它能夠持續發出光熱,照耀未來,方能成為(wei) 經典。這種沉澱和考驗,需要經過很多人的挑剔和反複打量。而經典名著都經過了這樣的考驗。人生苦短,時日有限,何不閱古書(shu) ,讀經典?

  文學經典是人類情感博覽會(hui) 、生活經驗博物館和社會(hui) 曆史的活化石。在文學作品裏,所有的生活和情感都能得到充分的表達。盡管人類的生活環境和物質條件不斷改善,生活方式與(yu) 過去大不相同,歸根結底,所謂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所謂愛欲悔怨的情感體(ti) 驗,所謂風雨雷電的天氣變化,所謂春花秋月的季節更替,遠比任何個(ge) 體(ti) 的存在都更為(wei) 恒久。每一個(ge) 人都需要從(cong) 頭開始經曆人生,每一代人都需得重新體(ti) 驗,無法避開,沒有例外。

  所以,名著經典中蘊含的人生體(ti) 驗和對世界的認知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必由之途,是人類經驗的探索與(yu) 積累、傳(chuan) 遞與(yu) 承續。經典作家都為(wei) 這種探索與(yu) 傳(chuan) 遞進行過開拓和創新,他們(men) 更新了人類的經驗,敏銳了人類的體(ti) 驗。這是文學經典的魅力、文學存在的根由,也是人們(men) 需要文學的原因。文學揭示人類生活的真相。讀文學意味著體(ti) 會(hui) 更持久、更豐(feng) 富的人生。

  名著具有不斷生長的品質。初讀《紅樓夢》,這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很多地方戲劇和影視劇的改編都主要圍繞這條愛情線展開。再讀下去,這是家族故事,人物眾(zhong) 多,關(guan) 係複雜。進而覺得這部書(shu) 事關(guan) 社會(hui) 製度、封建倫(lun) 理、佛道文化、人情世事,也涵蓋建築、飲食、服飾等。我們(men) 既癡迷於(yu) 曹雪芹的身世和小說的寫(xie) 作藝術,亦想探究這部經典的增刪和流傳(chuan) 。西方文學有說不盡的莎士比亞(ya) ,中國文學有道不完的紅樓夢。其實,每一部名著都可以如此理解,都值得反複閱讀,代代相傳(chuan) 。經典可以傳(chuan) 家。文學經典鑄就了我們(men) 的品位、傳(chuan) 統和情感模式,具有恒久的價(jia) 值。

  閱讀文學讓人心靈充盈。我們(men) 常說,腹有詩書(shu) 氣自華,是指經典好書(shu) 。對於(yu) 從(cong) 事文學的人來說,文學是一項事業(ye) 。對於(yu) 普通讀者而言,文學事關(guan) 日常。因為(wei) 對人性的理解,文學讓我們(men) 對這個(ge) 世界抱有更大的同情和包容,讓我們(men) 的心靈更加柔軟而堅韌。很多職業(ye) 如果有文學素養(yang) 作為(wei) 底色,人們(men) 的交流和溝通應該更加順暢。王羲之在《蘭(lan) 亭集序》中俯仰天地之間的感慨:“雖世殊事異,所以興(xing) 懷,其致一也。”是古今一也的同情同感。範仲淹於(yu) 《嶽陽樓記》之抒懷:“微斯人,吾誰與(yu) 歸?”,表達的是對境界相同者的向往。“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閱讀經典就是與(yu) 這些情感充沛、感覺敏銳的人一起感懷天地,洞察時世。書(shu) 中自有不斷充盈的智慧。

  文學經典常讀常新,閱讀講究方法與(yu) 路徑

  文學造就了很多著名的人文景觀,維係著人類超越時間空間的挑戰。泰晤士河畔的環球劇場讓戲劇愛好者流連駐足,馬克·吐溫度過少年時代的漢尼拔鎮被稱為(wei) 美國文學的故鄉(xiang) ,紹興(xing) 的魯迅故居在大家心目中總占有特殊的分量。然而,經典會(hui) 不會(hui) 落伍,敘事手法會(hui) 不會(hui) 陳舊,不合當代讀者的胃口?這種擔心時時會(hui) 有,每一代人都會(hui) 有。也許文學經典對當時社會(hui) 生活的描寫(xie) 會(hui) 過時,人物會(hui) 成為(wei) 刻板的肖像,適合遠觀遙望,掛在牆上,擺在書(shu) 櫃裏。待打開書(shu) 卷,總覺得難以卒讀。硬著頭皮讀了半天不覺其好,未見其妙。時日久遠的書(shu) 當然要撣去塵土,剝開硬殼,才能見核兒(er) 見籽兒(er) 見真章。文學閱讀講究方法與(yu) 路徑。

  第一種閱讀方法是根據自己的心情喜好隨性閱覽,率性為(wei) 之。可隨潮流風尚讀熱門熱點書(shu) ,追隨每年一度的各種文學獎項,讀獲獎作家作品。也可以專(zhuan) 門翻看與(yu) 自己學習(xi) 工作、心境情緒直接關(guan) 聯的書(shu) ,參照比較。可整本瀏覽,可從(cong) 任意章節翻看。可滿足興(xing) 趣與(yu) 好奇,亦可在閱讀中解惑答疑。經典作家是語言大師,是寫(xie) 作藝術家,也是思想者。文學是關(guan) 乎日常生活的,也是深刻而有啟示性的。如果這樣理解經典,那麽(me) ,這樣的文學書(shu) 便可以反複閱讀。凡讀書(shu) ,皆能開卷有益。

  第二種閱讀是能夠還原作家的際遇與(yu) 世界,聯係我們(men) 的生命境況,知來路,觀現世,也看未來。通過有效而有益的閱讀豐(feng) 富理解作品的方式,更新我們(men) 觀察世界的角度,擴充自己思想的容量。《文學的世界》提倡像作家一樣閱讀,挖掘大師們(men) 的寫(xie) 作密碼。抽絲(si) 剝繭,層層深入,既曲徑通幽,又縱橫開闔,有攀緣而上之扶手,又有會(hui) 當淩絕頂之風景。這既是經典作品的欣賞鑒別的法則與(yu) 標準,也是作家創作的緣起和路徑。讀者的閱讀可以從(cong) 任何一個(ge) 要素進入文學的世界。作家的創作也可以來源於(yu) 任何一個(ge) 方麵的靈感。閱讀和創作相互促進。

  第三種閱讀是係統的讀書(shu) ,培育自己獨特的精神氣質。可以是按照時間順序、國別、人物類型、文學種類等分門別類,建構自己的閱讀書(shu) 係。這是研究者、收藏者的方法。其實,每一位作家心目中都有自己向往的經典,都能夠開出一個(ge) 培育了自己對文學的熱愛、滋養(yang) 了自己寫(xie) 作的書(shu) 單。每一個(ge) 讀者心目中都有自己對經典的甄別和見解。文學是希望常讀常新的,每一個(ge) 作家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位讀者也應該投入自己的生命體(ti) 驗,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與(yu) 作品共情共鳴。打動人心的才是好的文學,在閱讀中能夠產(chan) 生共鳴的才是屬於(yu) 自己的文學。

  讀書(shu) 如擇友。既要讀到好書(shu) ,又要讀到自己需要的書(shu) ,這本身就是一種鑒賞力、一種眼界、一種品味的培育和熏陶過程。讀書(shu) 如閱己。一部名著流傳(chuan) 不息,一定有它的理由。讀書(shu) 的過程就是探尋這種理由,理解自己與(yu) 它的緣分。文學經典是值得伴隨終生的朋友。從(cong) 經典進入文學的世界,與(yu) 最真的自己相遇。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