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綠水青山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發布時間:2023-04-24 10:20:00來源: 人民日報

  綠色金融,既是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金融業(ye) 自身轉型發展的長久動力源。腳踏實地、精耕細作、鍥而不舍,綠色金融這片發展沃土一定能結出更豐(feng) 碩的果實。

  工商銀行綠色貸款餘(yu) 額達3.98萬(wan) 億(yi) 元,建設銀行推進綠色租賃、普惠租賃及數字化轉型,中國銀行境內(nei) 外綠色債(zhai) 券發行規模達877億(yi) 元……不久前披露的上市銀行2022年年報顯示,綠色正成為(wei) 銀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多家銀行傳(chuan) 統綠色信貸業(ye) 務增速加快,綠色債(zhai) 券、綠色理財產(chan) 品等綠色金融產(chan) 品“工具箱”不斷豐(feng) 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我國金融機構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多種形式的融資支持,金融活水持續滋養(yang) 綠水青山。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綠色貸款餘(yu) 額超22萬(wan) 億(yi) 元,約占所有貸款餘(yu) 額的10%,綠色債(zhai) 券餘(yu) 額已超2.5萬(wan) 億(yi) 元,規模位居全球前列。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開局之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對綠色金融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據測算,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所產(chan) 生的資金需求,規模高達百萬(wan) 億(yi) 元,綠色金融發展空間巨大、前景廣闊,為(wei) 金融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金融機構要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著眼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在不斷做大綠色金融業(ye) 務規模的同時,加快提升綠色金融發展質量,以高質量的綠色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政策添綠,是科學精準發展綠色金融的有效手段。綠色金融發展,離不開完善的政策體(ti) 係和市場環境,貨幣政策要更好發揮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綠色發展領域。近年來,人民銀行創設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zhuan) 項再貸款,科學有序助力綠色發展。截至2022年末,碳減排支持工具已提供資金3000多億(yi) 元,支持金融機構發放碳減排貸款近6000億(yi) 元,2022年全年帶動碳減排量約一億(yi) 噸。實踐證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既充分發揮了政策激勵作用,精準支持綠色金融發展,更有效調動了金融機構積極性,以市場化方式實現金融資源配置。下一步,要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ti) 係,逐步強化金融機構碳核算和環境信息披露要求,優(you) 化綠色金融評價(jia) 方法,拓展評價(jia) 結果運用場景,引導金融機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

  創新助綠,是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水平的重要途徑。綠色發展涉及生產(chan) 生活的方方麵麵,需要金融機構因勢利導,開發更多滿足社會(hui) 需要的新產(chan) 品。從(cong) 上市銀行年報看,不少銀行已經在綠色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創新上發力,平安銀行在手機APP上推出個(ge) 人碳賬戶平台“低碳家園”,鼓勵用戶綠色生活方式,中信銀行發行綠色低碳主題借記卡,並上線個(ge) 人碳減排賬戶,引導綠色消費轉型。未來,適應綠色金融發展的新形勢,金融機構要用心打造真正適合市場需要的綠色金融產(chan) 品,加快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為(wei) 綠色發展量身定製個(ge) 性化、多樣化和差異化的創新服務。

  耐心護綠,是推動綠色金融長遠健康發展的應有心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一場“馬拉鬆”,而不是“百米衝(chong) 刺”。與(yu) 傳(chuan) 統融資項目相比,綠色項目往往具有周期長、收益低、投資大等特點,金融機構要以久久為(wei) 功的曆史耐心對待綠色金融發展,為(wei) 綠色發展提供更多長期、低成本、可持續的資金支持,切不可急功近利,希望通過綠色金融賺快錢。還要看到,綠色轉型是一個(ge) 過程,不會(hui) 一蹴而就,必須堅持先立後破,要統籌好綠色項目與(yu) 傳(chuan) 統項目的關(guan) 係,根據經濟社會(hui) 發展形勢,穩妥把握好金融支持力度,努力實現平穩過渡,防止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

  “未來一年將在綠色金融領域持續發力。”這是多家銀行在2022年年報中的發展展望。綠色金融,既是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金融業(ye) 自身轉型發展的長久動力源。腳踏實地、精耕細作、鍥而不舍,綠色金融這片發展沃土一定能結出更豐(feng) 碩的果實。(吳秋餘(yu) )

  [ 責編:陶媛]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