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擬於5月18日正式向公眾開放
中新社上海4月22日電(王笈)坐落於(yu) 上海市楊浦區的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22日啟動內(nei) 測運行。據了解,作為(wei) 中國首座新聞出版專(zhuan) 業(ye) 博物館,該館計劃於(yu)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正式麵向公眾(zhong) 開放。
上海是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業(ye) 的發源地和中心。據統計,1912年至1949年間,全國80%以上共300餘(yu) 家出版機構集中在上海;列入中國近現代學術名著的千餘(yu) 種圖書(shu) ,近95%為(wei) 上海出版。張元濟、陸費逵、史量才、胡愈之、鄒韜奮、葉聖陶……百年以來,上海新聞出版界“群星閃耀”、大家輩出,擁有豐(feng) 厚的曆史人文資源。
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自2003年籌建伊始就開始征集文物,目前館藏數量60萬(wan) 餘(yu) 件,包括清末至民國時期出版的期刊4300餘(yu) 種,報紙349種,教科書(shu) 4300餘(yu) 種、2萬(wan) 餘(yu) 冊(ce) ,還有木活字、石印機、銅字模等出版工具,以及與(yu) 新聞出版相關(guan) 的檔案文獻、新聞出版界前輩使用過的物品等。
走進博物館,一樓的“百年文存”展區,完整還原了當年中華書(shu) 局圖書(shu) 館的樣貌。據介紹,中華書(shu) 局圖書(shu) 館的藏書(shu) 曾達52.7萬(wan) 餘(yu) 冊(ce) ,這一規模在當時的滬上圖書(shu) 館中首屈一指。2021年,上海辭書(shu) 出版社圖書(shu) 館所藏中華書(shu) 局圖書(shu) 館藏書(shu) 整體(ti) 遷入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保管。
中新社記者現場看到的展廳,是按杜定友、劉國鈞分類法陳列的“書(shu) 庫”,鋼製書(shu) 架、目錄櫃等均為(wei) 原物。將此部分文物完整展示,亦是圓了百年前上海出版人的夢。
與(yu) 此同時,博物館內(nei) 多處運用裸眼3D、多媒體(ti) 觸屏互動等技術,並建設了基於(yu) 5G的三維導覽係統,在現代高科技的“加持”下,更加完整、清晰地呈現中國新聞出版業(ye) 的曆史之源與(yu) 未來之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