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武夷山的日與夜

發布時間:2023-04-24 10:21: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過了桐木關(guan) ,就進入武夷山國家保護區的核心區——原始森林。森林和森林不同,大興(xing) 安嶺蒼莽壯美,雲(yun) 冷風清,因其獨有的地理位置被譽為(wei) “雞冠上的綠寶石”。而武夷山奇峰秀水,幽穀暖翠,像一枚別在祖國胸前的翡翠胸針。

  詩中有雲(yun)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武夷山裏的日與(yu) 夜都靜,白天近處的蟬鳴屏蔽遠處瀑布的水聲,夜裏蟬聲歇了,紫茉莉悄然綻放,開在不起眼的路邊。自然村裏燈光寥寥,幾個(ge) 半大孩子追趕玩鬧,茶場忙碌一天的人,終於(yu) 得空沏上一壺茶,隱入山中的長夜。

  武夷山位於(yu) 江西與(yu) 福建西北部兩(liang) 省交界處,幾十個(ge) 自然村散落在山中南北長35公裏、東(dong) 西寬25公裏的桐木大峽穀斷裂帶。村民們(men) 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忙閑有節,與(yu) 茶為(wei) 伴。

  古生物避難所

  躲過了第四紀冰川的侵襲,武夷山成了古生物的避難所。早在國家保護區成立之前,科考人員就已多次深入這近乎與(yu) 世隔絕的山水之間,進行探索和發現。

  當地人熟知的凱文是掛墩自然村的老朋友,他是南京林業(ye) 大學的外籍教授,來自美國的生物學家,經常在村民帶領下前往海拔1800多米的掛墩山。

  2019年3月的一天,凱文教授來尋找一種角蟾,最初發現這種角蟾的時候,他以為(wei) 隻是普通的掛墩角蟾。回去後,經過照片的仔細比對,他驚喜地認定,這是廣義(yi) 角蟾的新種。於(yu) 是,他再次來到新角蟾的棲息地,而這回卻沒那麽(me) 幸運,接連幾天都尋不見新角蟾的蹤影。

  野外科考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沒有收獲是常態,然而好運氣可能就潛藏在一陣風,一團霧,或是一場雨裏。村民說,就是在一個(ge) 雨夜,漆黑幽深的山林裏,凱文教授和新角蟾重逢了。起初隻有兩(liang) 隻,後來是四隻,直到發現了十八隻。此後,他們(men) 經常在雨天不期而遇,凱文教授為(wei) 此給新角蟾起了一個(ge) 詩意的名字——雨神角蟾。

  之後,雨神角蟾的照片刊發在國際權威期刊《ZOOTAXA》雜誌上,展示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智慧管理中心的電子屏幕上,它憨態可掬,一夜之間被世人所知,卻依然自在無憂地過著隱居生活,沒有淪為(wei) 標本。早在相機發明之前,科考人員保存和研究物種的唯一方式是標本,冠以“掛墩”之名的脊椎動物標本就超過了50種。

  在科考人員心目中,武夷山國家保護區是一個(ge) 巨大的盲盒。它未知,神秘,保存著世界同緯度地帶最完整、最典型、麵積最大的中亞(ya) 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係統。

  紅茶漂洋過海

  誕生於(yu) 武夷山桐木的紅茶正山小種,被公認為(wei) 世界紅茶的鼻祖。萬(wan) 裏茶道曾在此啟程,途經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內(nei) 蒙古,一路向北延伸,穿越沙漠戈壁,途經蒙古國,最終抵達俄羅斯。

  紅茶漂洋過海到英國,生成了最早的衍生品英式下午茶。據《茶葉與(yu) 第一次鴉片戰爭(zheng) 》中記載,每天下午4點鍾,英國人會(hui) 抽出15-20分鍾的茶點時間,上至皇室貴族,下至普通大眾(zhong) ,都會(hui) 放下手中的工作,配合茶點,愜意地飲一杯紅茶。今天,下午茶文化也來到中國,簡化為(wei) 休閑、社交。坐在茶農(nong) 的桌前,用武夷山的水沏一盞武夷山的野茶,入口輕柔,帶著一絲(si) 果香。野茶以腐葉為(wei) 養(yang) 分,采摘於(yu) 高海拔原生態的野生茶樹,它們(men) 絕非千人一麵,因為(wei) 每棵茶樹受不同的日照雨露影響,很難用一種味道詮釋它的一生。

  坐在武夷山的瀑布前,泡一壺百年老樅,一口入喉,茶氣立了起來。老樅的味道,有人喝不慣,有人喝不懂,不似岩茶入門級的水仙、肉桂,口感柔順,味道親(qin) 和。老樅是年份茶,多一年樹齡,增一層味道,八十年樹齡以上的老樅,飽滿的木質感中微微沁出臘梅的清香,裹挾著樹齡和風土的氣息,瀝盡一棵茶樹的閱曆與(yu) 風霜,好茶在骨不在皮。

  黃岡(gang) 山上的溪流自峰岩幽穀之中蜿蜒而下,匯聚而成九曲溪。遙想古人隱居在此,舀一瓢清冽的溪水,煮上一壺大紅袍,隱於(yu) 山水間,雲(yun) 與(yu) 浮名散。

  世代守護茶山

  對於(yu) 茶的延展性,美食家們(men) 從(cong) 未停止探索。網絡上流行起“春天的第一杯奶茶”時,抹茶蛋糕已經過氣了。茶從(cong) 茶台上下來,走上餐桌,有了龍井蝦仁、普洱紅燒肉;走進咖啡館,有了紅茶拿鐵、鴛鴦咖啡,更不必說那些名目繁多的奶茶,它們(men) 以傳(chuan) 統茶為(wei) 基礎,納入了花草,再把水果、甜品、牛奶等所有軟糯甜香的食材統統攪拌在一起。觀照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以包容、多元、冒險的姿態,帶著某種自我寵愛的精神內(nei) 核,成為(wei) 都市的年輕人們(men) 願意為(wei) 之排隊的“小確幸”。

  在武夷山,被招呼坐下來喝口茶是再日常不過的事情,茶人與(yu) 客人之間的話題也離不開茶。一道道下來,茶的色澤,茶的味道,味道的結構,個(ge) 人感受的幽微差異,斟茶與(yu) 飲茶之外再無條條框框的拘束。在茶人眼中,茶葉隻是一片樹葉;在客人心中,一口茶就是一座山。

  高山雲(yun) 霧出好茶,也出好茶人。國家保護區成立之前,山路難行,唯一一條通往外界的砂石路連接著各個(ge) 自然村之間,從(cong) 這條路抵達海拔最高的麻粟村有17公裏,以當時的路況,開車單程要一個(ge) 半小時,茶和毛竹就是村民們(men) 全部的生活來源。

  原生態的山水孕育出世界一等紅茶,無論外麵的世界如何繁華喧鬧,桐木人依舊世代守護著茶山,沿襲著傳(chuan) 統的方式管理茶場,用傳(chuan) 統的工藝采茶、製茶,傾(qing) 注全部的情感為(wei) 一款新茶命名,在茶的四季輪轉中安放自己的一生。

  待到來年春天,春水初生,春茶待醒,茶農(nong) 們(men) 也要舒活筋骨勞作了,正是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新芽獻地仙。(阿霞)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