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社會科技獎走“四化”發展之路
作者:趙永新
社會(hui) 科技獎的數量、水平和影響力,是一個(ge) 國家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崇尚科學、鼓勵創新的重要體(ti) 現
前不久,科技部發布《社會(hui) 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共六章三十五條,從(cong) 社會(hui) 科技獎的設立、運行、指導服務和監督管理等方麵明確了基本要求。這為(wei) 提高社會(hui) 科技獎的“成色”,推動其走專(zhuan) 業(ye) 化、特色化、品牌化、國際化“四化”發展之路,提供了製度性保障。
科技創新既是增進全社會(hui) 、全人類福祉的崇高事業(ye) ,同時也是艱辛探險。那些勇闖“無人區”、在探索道路上奮力攀登的科技人員,為(wei) 科技事業(ye) 發展添薪火、蓄動力,值得全社會(hui) 的尊重與(yu) 褒獎。社會(hui) 科技獎的數量、水平和影響力,是一個(ge) 國家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崇尚科學、鼓勵創新的重要體(ti) 現。
社會(hui) 科技獎一般是指國內(nei) 外的組織或者個(ge) 人利用非財政性經費,麵向社會(hui) 設立,獎勵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以及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等活動中為(wei) 促進科學技術進步作出突出貢獻的個(ge) 人、組織的經常性科學技術獎。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科教興(xing) 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社會(hui) 科技獎蓬勃發展。從(cong) 港澳愛國人士設立的何梁何利獎、求是獎、邵逸夫獎,到一批企業(ye) 家資助的未來科學大獎、科學探索獎、青橙獎、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hui) 獎,這些各具特色的社會(hui) 科技獎,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激發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推動海內(nei) 外科學家交流合作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要看到,與(yu) 一些曆史較長、運作成熟的國際獎項相比,我國的社會(hui) 科技獎在專(zhuan) 業(ye) 化、特色化、品牌化、國際化方麵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此次出台的《辦法》指出,國家鼓勵設立社會(hui) 科技獎,引導扶持培育品牌;支持在重點學科和關(guan) 鍵領域創設高水平、專(zhuan) 業(ye) 化的獎項;鼓勵麵向青年和女性科技工作者、基礎和前沿領域研究人員設立獎項;引導社會(hui) 科技獎堅持學術性、榮譽性,堅持以科技創新質量、績效、貢獻為(wei) 核心的評價(jia) 導向,突出獎勵真正作出創造性貢獻的科學家和一線科技人員,走專(zhuan) 業(ye) 化、特色化、品牌化、國際化的“四化”發展道路。走好“四化”發展之路,一方麵需要社會(hui) 科技獎項設立高水平的科學委員會(hui) ,通過科學、獨立的評審機製評出業(ye) 內(nei) 同行認可的獲獎者;另一方麵,也要放眼長遠,持之以恒,打造科技獎的“百年老店”。專(zhuan) 業(ye) 化是基礎,特色化是關(guan) 鍵,隨著獎項的公信力、影響力不斷提升,相信品牌化、國際化也會(hui) 水到渠成。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加快推進和國際科技合作的縱深發展,對社會(hui) 科技獎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期待有更多的社會(hui) 科技獎項在《辦法》指引下不斷提升“四化”水平,獎勵、激勵海內(nei) 外科學家攜手科學合作、勇攀科學高峰,為(wei) 科技創新事業(ye) 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