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場戲曲,勇者的藝術
日前,革命曆史題材揚劇《陳延年1927》在南京首演,在業(ye) 內(nei) 外引起反響。該劇導演李卓群執導和編劇的小劇場戲曲《惜·姣》《碾玉觀音》《春日宴》《人麵桃花》備受關(guan) 注,近幾年屢屢“破圈”。李卓群與(yu) 郭寶昌合作創排的京劇版《大宅門》,讓傳(chuan) 統文化圈粉大批年輕人。當下,在戲曲傳(chuan) 承創新這條路上,如何秉承初心連創佳作?麵對記者的提問,李卓群從(cong) 小劇場創作談起,從(cong) 她的《好漢武鬆》談起——
記者:作為(wei) 小劇場戲曲界的首部武戲,《好漢武鬆》有什麽(me) 新突破?
李卓群:之前的老戲把武鬆這個(ge) 故事拆得比較零散,故事劇情節奏相對鬆散。《好漢武鬆》是武戲,年輕一代的觀眾(zhong) 勢必要求劇情、節奏和衝(chong) 突包括人物性格都更劍拔弩張,更有爆發力,比如《獅子樓》那場戲,武鬆在樓下審問潘金蓮和王婆,戲的節奏非常緊湊,有戲劇張力。
記者:為(wei) 什麽(me) 偏愛水滸題材的創作?
李卓群:從(cong) 《惜·姣》開始,有兩(liang) 部劇都是取材自《水滸傳(chuan) 》,這是個(ge) 巧合,不是因為(wei) 對《水滸傳(chuan) 》情有獨鍾,而是《水滸傳(chuan) 》跟小劇場這種比較接地氣的觀演模式很接近,在這樣的一個(ge) 定性和基礎上,水滸題材的劇目或許更能夠走進當代觀眾(zhong) 的內(nei) 心。
記者:創作《好漢武鬆》首先考慮什麽(me) 因素?
李卓群:這部戲在角色選擇上花了很多時間。武鬆的演員挺難選的。他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種莽夫,一直以來人們(men) 對於(yu) 武鬆的評價(jia) 都很高。他作為(wei) 督頭,能夠獨立斷案、獨立取證,有正義(yi) 感,智勇雙全。《好漢武鬆》絕對不是簡單表現武鬆的勇猛,這部戲裏有一個(ge) 老虎的隱喻和概念,包括真老虎、紙老虎、母老虎和黑老虎(西門慶這樣的惡霸)等。麵對這些“老虎”,武鬆不能過於(yu) 魯莽,那樣會(hui) 失去智慧和靈氣,但也不能太過清秀,那樣不夠剛烈,沒有張力。別看是一個(ge) 小劇場的武戲,我們(men) 要求全員從(cong) 名著本身、劇本、劇情節奏和人物性格上充分吃透。戲裏麵所有的人物,武鬆、潘金蓮、武大郎、王婆、西門慶,包括那隻老虎,都是所有觀眾(zhong) 耳熟能詳的、傳(chuan) 演千年的人物和角色,要表達出新意,就必須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藝術性生發。
記者:《大宅門》是做給年輕人看的京劇,《春日宴》等小劇場京劇的受眾(zhong) 群體(ti) 是誰?
李卓群:很多人說,看了兩(liang) 個(ge) 小時的《大宅門》,反而會(hui) 覺得情節很緊湊。別看《大宅門》在台上隻有七八個(ge) 主演和八位龍套,但它表現的故事和張力也是我們(men) 這幾年在小劇場裏摸爬滾打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每一場小劇場演出,我都會(hui) 觀察觀眾(zhong) 的反應,因為(wei) 一度創作是劇本,二度創作是舞台表演,三度創作是觀演關(guan) 係,就是最終在觀眾(zhong) 腦海中成型的戲曲呈現,某種意義(yi) 上說是在觀眾(zhong) 腦海中留下的印象。
中國戲曲博大精深,小劇場戲曲隻是讓觀眾(zhong) 走進劇場的一個(ge) 階梯。很多年輕人會(hui) 因為(wei) 漂亮的海報、男女主演、宣傳(chuan) 片等因素,覺得這部戲曲很走心,被我們(men) 的誠意打動,走進劇場。進來之後,他們(men) 發現演出好像比宣傳(chuan) 更有一番韻味,然後他們(men) 會(hui) 更深一步去接觸更廣闊的戲曲天地,去看更多的老戲和老藝術家的表演,從(cong) 而體(ti) 會(hui) 到文化自信、文化的根。雖然之前說過這類劇是做給年輕人看的,但我們(men) 其實麵向的是全觀眾(zhong) 群,是全齡化的,我們(men) 希望有更多的觀眾(zhong) 進入劇場。
記者:對於(yu) 小劇場創作,是不是已經駕輕就熟了?
李卓群:小劇場戲曲,是智者的藝術,也是勇者的藝術。無論是從(cong) 市場的開拓上、題材的開拓上,還是對於(yu) 傳(chuan) 統觀演關(guan) 係的挑戰上看,都是需要勇氣的。小劇場創作不是個(ge) 別創作者自由抒發自我的藝術,而是一個(ge) 真正麵向大眾(zhong) 市場、麵向普遍性審美的敲門磚,所以這第一步我們(men) 必須慎重。
如今,小劇場戲曲越排越難。很多觀眾(zhong) 看完一場戲之後,會(hui) 二刷、三刷一直刷下去,這就要求演員常演常新。其間很多的表演氣口和節奏,都有了很多微妙變化。但我們(men) 也有很多傳(chuan) 統劇目,像當年的《霸王別姬》《三岔口》等,十年磨一戲甚至百年磨一戲,這就要求所有的劇目都能夠繼續傳(chuan) 演、創新。田可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