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中國】“追風逐日”的新能源
中新網北京4月23日電 (宋宇晟 雷曉琳)“風光儲(chu) 融合發展的前哨陣地”“空中三峽”……多位專(zhuan) 家、業(ye) 內(nei) 人士近日對內(nei) 蒙古烏(wu) 蘭(lan) 察布給出了這樣的評價(jia) 。
是什麽(me) 讓這個(ge) 北方小城成為(wei) 新能源領域聚光燈下的焦點?故事還要從(cong) 幾年前說起。
“追風逐日”成為(wei) 現實
2021年,在烏(wu) 蘭(lan) 察布新一代電網友好綠色電站的監測屏幕上,多了一組“電池”圖標。這意味著,一度被認為(wei) 是“看天吃飯”的風能、太陽能發電,已能夠轉化成實實在在可用的能源。
此前,風力的時強時弱、天氣的陰晴不定,都讓風光電能對於(yu) 需要穩定的電網來說並不“友好”。如今,這一難題有了解決(jue) 途徑。
電力建設公司綜合考慮烏(wu) 蘭(lan) 察布電源側(ce) 、電網側(ce) 、負荷側(ce) 、儲(chu) 能新技術發展潛力及實施條件,提出烏(wu) 蘭(lan) 察布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綜合示範方案,建設優(you) 化儲(chu) 能配置的新一代電網友好型新能源示範電站。
據介紹,該項目規劃總容量為(wei) 風電170萬(wan) 千瓦、光伏發電30萬(wan) 千瓦。項目配套建設55萬(wan) 千瓦×2小時儲(chu) 能係統,可儲(chu) 存110台5兆瓦風機滿發2小時產(chan) 生的能量。
也就是說,在用電低穀時將電力儲(chu) 存起來,等到用電高峰再釋放。有人形象地將其稱為(wei) 保障電力供應穩定的“充電寶”。
2021年末,烏(wu) 蘭(lan) 察布新一代電網友好綠色電站示範項目首批機組成功並入內(nei) 蒙古電網,待項目全部投產(chan) 後將成為(wei) 國內(nei) 首個(ge) 儲(chu) 能配置規模達到千兆瓦時的新能源場站。
“智慧大腦”與(yu) “牧光互補”
項目方介紹,該電站全部投產(chan) 後,年平均發電量近60億(yi) 千瓦時,可滿足近30萬(wan) 戶家庭月用電量(按每戶居民月用電量200千瓦時計)。同時,項目配套建設的儲(chu) 能係統可以在陰天或無風時有效“查漏補缺”,為(wei) 電網係統調峰調頻等提供輔助服務。
但如何實現各種新能源資源的科學分配?
項目還“長出了智慧大腦”,采用了智慧集控係統。據介紹,這一係統通過功率預測、人工智能技術及先進監測控製技術,實現了風、光、儲(chu) 協同優(you) 化、智能高效運行,同時通過優(you) 化儲(chu) 能容量設計和運行模式,有力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納利用,有效降低主網調峰和容量支撐壓力。
不僅(jin) 如此,項目還實現了“牧光互補”。
相關(guan) 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光伏區可以匯集熱量,光伏板的覆蓋,可以大幅度減少地表水分蒸發量,清洗麵板的水也會(hui) 對草地有一定滋養(yang) 作用,土壤的涵水能力也會(hui) 大大提高,非常有利於(yu) 植被的恢複與(yu) 生長,所以,光伏區的草比別處的草長得更加茂盛。
報道顯示,當地有牧民已計劃著“光伏區去放羊”。“板上發電,板下種草,草上養(yang) 殖”在烏(wu) 蘭(lan) 察布正在成為(wei) 現實。
新能源發展的未來
毫無疑問,豐(feng) 富的風能、太陽能等資源正顯示出巨大的開發潛力。
項目相關(guan) 方介紹,該項目大幅度提升了新能源就地開發利用水平,並且實現了緩解供電缺口、保持電價(jia) 優(you) 勢等目標。烏(wu) 蘭(lan) 察布基地的經驗與(yu) 成果將進一步應用於(yu) 沙、戈、荒地區大基地的規劃設計與(yu) 實施,並進一步驗證與(yu) 迭代。
而這樣的實踐也隻是中國新能源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有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烏(wu) 蘭(lan) 察布新一代電網友好型綠色電站示範項目不僅(jin) 實現了從(cong) 資源到產(chan) 業(ye) 的結合、體(ti) 現了電源建設過程中端到端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讓一體(ti) 化開發的新能源發展模式有了更長維度的思考,實現了長周期收益和整個(ge) 電力係統性優(you) 化。類似的風光儲(chu) 融合一體(ti) 化必將在未來成為(wei) 中國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模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