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習慣”存大隱患 家庭防火莫輕看
生活中有許多潛在的火災隱患,如未熄滅的煙頭、打火機等火源,電氣線路老化或超負荷等問題都可能導致火災發生。針對家庭火災的特點,北京市西城區府右街消防特勤站站長焦雲(yun) 龍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近年來常出現的家庭火災往往與(yu) 一些生活中的“小習(xi) 慣”有關(guan) ,例如很多人都有不拔電器插座的習(xi) 慣,電器長時間處於(yu) 待機狀態會(hui) 導致電器內(nei) 部過熱,從(cong) 而引發火災。為(wei) 了避免此類火災的發生,在使用電視、電風扇、空調、充電器、風筒等家庭常用電器設備時,若使用完了一定要拔掉電器插頭,讓電器處於(yu) 斷電狀態,避免電器過熱引起火災。
吸煙也是引發家庭火災的常見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床上、沙發上吸煙。焦雲(yun) 龍介紹,煙頭中心部位燃燒時溫度高達700至800攝氏度,香煙燃燒雖沒有產(chan) 生明火,但是會(hui) 釋放大量的熱量,這種無火焰緩慢燃燒稱為(wei) 陰燃現象。煙頭掉到床上、沙發上極易引起火災。焦雲(yun) 龍提醒,點燃的煙頭最好用水熄滅後再扔到垃圾桶,不要直接扔到垃圾桶,在家庭以外的地方要將煙頭扔至指定地方,切記不要隨手亂(luan) 扔煙頭。
“廚房用火不離人,要養(yang) 成人走火關(guan) 的習(xi) 慣。”焦雲(yun) 龍表示,廚房用火、用電極為(wei) 集中,因此廚房火災也是家庭常見的火災之一,為(wei) 了避免廚房火災的發生,每次在使用燃氣灶後必須立即關(guan) 閉。如果家中使用的是天然氣瓶,天然氣瓶需擺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與(yu) 太陽暴曬。同時,不要將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的物品放在灶台旁,高溫、明火很容易引燃或誘發這些物品燃燒、爆炸。此外,在做飯時也需要格外小心,食用油因為(wei) 油溫過高起火或操作不當使熱油濺出油鍋碰到火源引起起火是常見的現象,如撲救不當也可能引發火災。
近年來,隨著電動自行車的大量使用,為(wei) 了解決(jue) 充電問題,不少人會(hui) 把電動車電瓶拿回家,或者將電動車放在樓道充電,而這卻是極為(wei) 危險的。一般來說,電動車充滿電隻需要6至8個(ge) 小時,有的電動車電源可能還沒有滿電自動斷電的功能。電動車電瓶如果充的時間過長,電源又沒有相應的過充電、過電流保護功能,可能會(hui) 導致蓄電池高溫,或者電源裏麵的極板腐蝕。這樣,就極易造成因電池漏液或電源發熱引發的爆炸。焦雲(yun) 龍說,電動車電瓶爆炸會(hui) 產(chan) 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ti) ,爆炸產(chan) 生的明火也極易引燃周圍物品,如果爆炸發生在家中,後果不堪設想。
那麽(me) ,一旦家裏發生火災應該如何處理?如何進行逃生?焦雲(yun) 龍說,發現家中起火一定不要慌張,要冷靜沉著地根據火情來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果炒菜時油鍋起火,切記不要用水撲救,應先關(guan) 掉燃氣灶、電磁爐,然後迅速地將鍋蓋或者滅火毯蓋在鍋上。房間起火時,不能輕易打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形成大麵積火災。紙張、木頭或布料起火時,可用水來撲救,而電器、汽油、酒精、食用油著火時,則可以用土、泥沙、幹粉滅火器等滅火。若火勢到達無法控製的程度,需要立即報警,並迅速逃生。
焦雲(yun) 龍告訴北青報記者,遭遇火災,采取正確的逃生方法自救極為(wei) 重要。一旦身受火災威脅要冷靜地確定自己所處位置,根據周圍的煙、火光、溫度等分析判斷火勢,不要盲目采取行動。如果身處平房且門周圍火勢不大,應迅速離開火場。反之,則必須另行選擇出口脫身,或者用水淋濕衣服、用溫濕的棉被包住頭部和上身以後再離開火場。身處樓房不要盲目亂(luan) 跑、更不要跳樓逃生,這樣會(hui) 造成不應有的傷(shang) 亡。可以躲到居室裏或者陽台上,緊閉門窗,隔斷火路,等待救援。有條件的,可以不斷向門窗上澆水降溫,以延緩火勢蔓延。在失火的樓房內(nei) ,逃生不可使用電梯,應通過防火通道走樓梯脫險。逃生時,盡量采取保護措施,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用濕衣物包裹身體(ti) 逃生。(記者王天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