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黑暗料理”隻做不吃,不良風氣該刹住了

發布時間:2023-04-26 10:01: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劉婷婷 法學副教授

  “大胃王”禁止了,“黑暗料理”又現江湖。目前,諸如“黑暗料理”直播或短視頻,在視頻平台上並不少見。記者近日觀看30多場相關(guan) 直播、200多條短視頻後發現,此類視頻大多以異常誇張的方式吸引網友點擊進入,並持續觀看,但往往在直播結束時會(hui) 剩下滿桌菜品,許多菜品甚至幾乎沒動,有些隻被吃了一口。

  製作“黑暗料理”本身並沒什麽(me) 錯,隻要這些“料理”能自產(chan) 自吃自理。問題在於(yu) ,那些想借此博得流量的主播並沒打算吃下食物。主播“別出心裁”,利用人們(men) 的獵奇心理,把心思放在怪異的烹飪方式上,不管菜品能不能吃、味道如何,隻要做出來的東(dong) 西能博人眼球就達到了目的,導致大量食物被浪費。而這種狀況,在視頻平台廣泛存在。

  也許在主播們(men) 看來,自己花錢買(mai) 了食物,等於(yu) 擁有了食物的所有權,想怎麽(me) 處理就怎麽(me) 處理,浪費一點也無所謂,容不得旁人置喙。殊不知,浪費食物不僅(jin) 是不道德的行為(wei) ,也是一種違反法律的行為(wei) 。

  《反食品浪費法》明確規定,“個(ge) 人應當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綠色的消費理念,外出就餐時根據個(ge) 人健康狀況、飲食習(xi) 慣和用餐需求合理點餐、取餐”,就算在家庭生活中,也“應當培養(yang) 形成科學健康、物盡其用、防止浪費的良好習(xi) 慣”。審視那些所謂的“黑暗料理”,加了泥巴的醬爆龍蝦,用醬油煮的火雞麵,將辣椒麵、醬油、醋和草莓混在一起的“水果色拉”等,與(yu) “文明、健康、理性、綠色”相距甚遠,根本就談不上科學健康、物盡其用,顯然觸碰了法律底線。

  既然主播選擇在平台上分享,視頻也好直播也罷,都相當於(yu) 進行一場示範。特別是一些粉絲(si) 量很高的主播。因此,對於(yu) 浪費食物的“黑暗料理”,更應嚴(yan) 肅規製。根據《反食品浪費法》,“餐飲服務經營者未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由有關(guan) 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餐飲服務經營者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造成明顯浪費”,“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一千元以上一萬(wan) 元以下罰款”;“食品生產(chan) 經營者在食品生產(chan) 經營過程中造成嚴(yan) 重食品浪費”,“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wan) 元以下罰款”。

  具體(ti) 而言,對涉及的店家該警告的警告,該罰款的罰款,對於(yu) 製造“黑暗料理”的主播,也應拿起行政處罰的法律利器。不僅(jin) 如此,根據《反食品浪費法》規定,還應強化新聞媒體(ti) 、網絡平台的義(yi) 務,不得製作、發布、傳(chuan) 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節目或者音視頻信息,發現用戶有違法行為(wei) 的,應當立即停止傳(chuan) 輸相關(guan) 信息,直至停止提供信息服務等。

  避免舌尖上的浪費,是全體(ti) 公民的法律義(yi) 務,對網絡主播探店亂(luan) 象,不能當作段子看笑話,而應引起警覺、及時治理。(劉婷婷)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