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評論員觀察)

發布時間:2023-04-27 10:11:00來源: 人民日報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評論員觀察)

  ——落實重大發展戰略,開創事業(ye) 新局

  劉天亮

  樹立積極老齡觀,深入挖掘老齡社會(hui) 潛能,積極培育銀發經濟,最大限度發揮人口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能動作用,才能使經濟社會(hui) 發展始終與(yu) 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

  《老年人能力評估規範》國家標準正式發布,全國養(yang) 老服務等相關(guan) 行業(ye) 有了更加科學、統一、權威的評估工具;《養(yang) 老和家政服務標準化專(zhuan) 項行動方案》印發,通過促進養(yang) 老和家政服務業(ye) 提質擴容,更好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yang) 老服務需求……近期出台的一係列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了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和健康支撐體(ti) 係,彰顯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堅定決(jue) 心。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guan) 國家發展和民生福祉,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hui) 穩定的重要舉(ju) 措。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yang) 老事業(ye) 和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ti) 老年人享有基本養(yang) 老服務。”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老有所養(yang) ”上持續用力,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確定為(wei) 國家戰略,專(zhuan) 門出台並實施中長期規劃,推動老齡事業(ye) 頂層設計更加完備、重大改革措施落實生效,為(wei)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運行全領域、社會(hui) 建設各環節、社會(hui) 文化多方麵乃至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都具有深遠影響。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我們(men) 必須深刻認識應對人口老齡化這一任務的緊迫性,加大製度創新、政策供給、財政投入力度,在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醫、老有所為(wei) 、老有所學、老有所樂(le) 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要有全局意識,從(cong) 國家戰略的高度,建立人口、社會(hui) 、經濟等相互銜接協同的政策體(ti) 係。老齡化往往伴隨少子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要在完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的同時,優(you) 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以“一老一小”為(wei) 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ti) 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要堅持係統觀念,統籌好點和麵,綜合施策。一方麵,要健全基本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大力發展普惠型養(yang) 老服務。比如,建立基本養(yang) 老服務清單製度,明確服務對象、服務內(nei) 容、服務標準和支出責任,讓廣大老年人都擁有更好社會(hui) 保障、更多養(yang) 老服務和更高生活質量。另一方麵,要聚焦廣大老年人在社會(hui) 保障、養(yang) 老、醫療等方麵的急難愁盼問題,重點關(guan) 注失能失智、高齡慢病、生活困難等老人群體(ti) 的特殊需求。此外,我國老齡化水平城鄉(xiang) 差異明顯,農(nong) 村老年人普遍存在獨居空巢問題,需要推動城鄉(xiang) 養(yang) 老資源均衡發展,不斷加強互助式養(yang) 老機構建設。

  “十四五”時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窗口期,預計這一時期我國人口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前後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在這一關(guan) 鍵曆史時期,要提高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主動性,從(cong) 財富儲(chu) 備、人力資源、物質服務、科技支撐、社會(hui) 環境等方麵持續用力,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充分考慮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財政承受能力。樹立積極老齡觀,深入挖掘老齡社會(hui) 潛能,積極培育銀發經濟,最大限度發揮人口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能動作用,才能使經濟社會(hui) 發展始終與(yu) 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客觀趨勢,我國具備堅實的物質基礎、充足的人力資本、尊老愛老的傳(chuan) 統美德,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解決(jue) 好這一重大課題。不斷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人多方麵需求,妥善解決(jue)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hui) 問題,中國特色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必將越走越寬闊。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