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感染風險高嗎 新冠毒株變異了嗎
第二波感染高峰快要來了?近日社交媒體(ti) 上流傳(chuan) 類似說法,不少市民對此頗為(wei) 擔憂。二次感染概率高嗎?我國流行毒株是否已變異?記者就此采訪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傑。
記者從(cong) 部分醫療機構獲悉,近日新冠感染者檢出確實有所增加,但以上一波未感染人群為(wei) 主。胡必傑說,近日檢出陽性感染者主要是首次感染,“二陽”感染者很少。這可能與(yu) 上一波高峰時感染者體(ti) 內(nei) 仍有抗體(ti) 有關(guan) 。但從(cong) 歐美國家經驗來看,二次感染仍有發生概率,為(wei) 3%至30%。
關(guan) 於(yu) 目前我國流行的毒株是否發生變異,中疾控給出明確答案。4月14日至20日,本土新發現重點關(guan) 注變異株275例,15日中疾控顯示共監測到15例XBB.1.16“大角星”變異株(係我國首次監測到),本周增至42例。中疾控表示,我國本土病例XBB.1.16仍維持極低水平,未形成傳(chuan) 播優(you) 勢。總體(ti) 來看,北京、內(nei) 蒙古以BF.7及其亞(ya) 分支為(wei) 優(you) 勢株;海南、山西和天津兩(liang) 簇進化分支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亞(ya) 分支為(wei) 優(you) 勢株。從(cong) 近期增加的首次感染者來看,多數屬於(yu) 輕型,主要表現為(wei) 發熱,進展為(wei) 肺炎的病人較少。
萬(wan) 一“二陽”會(hui) 否症狀更重?胡必傑解釋,毒株並未改變,距離上一波感染高峰也不到6個(ge) 月,二次感染抗體(ti) 仍有“殘存”,原則上“二陽”感染會(hui) 比首次感染更輕,市民不必過於(yu) 擔心。即將到來的“五一”出遊,從(cong) 傳(chuan) 染病傳(chuan) 播原則來看,人群集中肯定會(hui) 造成感染風險。
當下針對病毒風險該如何應對?胡必傑說,首先從(cong) 接種疫苗來看,上海明確18歲以上未感染且未完成第一劑次加強免疫的人群,以及18歲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二劑次加強免疫接種的人群(尤其是感染高風險人群、60歲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較嚴(yan) 重基礎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應該及時接種疫苗。
此外,一旦出現發熱等症狀,還應前往醫療機構及時篩查,應檢盡檢,明確病因。專(zhuan) 家說,最近新冠、流感、鸚鵡熱等都有發生,症狀多以發熱為(wei) 主,市民如出現症狀應及時檢查、明確診斷,有的放矢治療,以期盡早治愈。記者同時了解到,目前上海多家醫療機構藥物、床位等儲(chu) 備到位,常態化傳(chuan) 染病預警機製也處於(yu) 隨時應答。
專(zhuan) 家提醒,隨著病毒感染後的時間延長,高水平抗體(ti) 自然會(hui) 降低,感染率是緩慢爬升、還是快速爬升仍在觀察。(記者 顧泳 黃楊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