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水環境可持續治理難題
水是生態環境的控製性要素,把水資源保護並利用好,既關(guan) 係著人居生活的幸福指數,也是衡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尺。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召開5周年之際,記者深入采訪長江沿線的重慶、湖北、安徽和江蘇等地,探訪我國治水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數字化賦能係統治理
一滴水從(cong) 取用到淨化再到重回江河,走過了怎樣的曆程?走進安徽六安水管家集控中心,一滴水的旅程躍然眼前。
水質淨化廠的流量如何?排水調度是否通暢?管網運行有無故障?在六安水管家智慧調控係統監控室,巨幅屏幕上的數據不斷刷新,全市1370千米供水管網、909千米汙水管網、1505千米雨水管網、21座泵站、7座水質淨化廠、4座自來水廠等信息盡收眼底,過去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僅(jin) 為(wei) 44.8%,現在城區14條黑臭水體(ti) 完成治理銷號,水管家治水模式助力六安重回水清石見。
“長江經濟帶城鎮治汙治水的關(guan) 鍵在於(yu) 係統治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不同主體(ti) 在給水、排水、汙水處理等環節‘單兵作戰’,不僅(jin) 治水成本高,效果也不明顯。”長江生態環保集團董事長、黨(dang) 委書(shu) 記王殿常告訴記者,水管家以係統治理的思路治水,構建了以管網為(wei) 重點,集廠網河、供排澇、投建運於(yu) 一體(ti) 的水循環完整閉環管理係統,覆蓋了取水前端、居民小區、市政管網、末端處理等環節。
據統計,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在長江沿岸城市已投運325座汙水廠(站),汙水處理能力達426噸/日,建設及投運管網1.8萬(wan) 公裏,治理完成區域的雨汙水溢流汙染減少70%,32處重點黑臭水體(ti) 變清流。
“係統治水是將地上地下、河裏岸上的每一滴水都管到。但管到還遠遠不夠,還要管好,這就要打造智慧化的管理模式,用數字技術為(wei) 治理工作賦能。”王殿常進一步介紹,水管家智慧調控係統實現了對所在區域所有涉水場站的集中監視、遠程控製與(yu) 一體(ti) 化調度。例如,到了雨季,水管家智慧調控係統會(hui) 依據氣象信息迅速生成降水模型並做出預案,避免城市內(nei) 澇;每逢節假日城區用水量急增時,若自來水廠供應不及,係統則會(hui) 下達調水指令,召集鄰近的自來水廠前來“增援”,緩解供水壓力。
近年來,物聯網、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技術蓬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構建智慧水利體(ti) 係,以流域為(wei) 單元提升水情測報和智能調度能力。從(cong) “治”到“智”的背後,折射出水務行業(ye) 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
“智慧治水模式的基礎在於(yu) 精準的數據采集。這一過程就像體(ti) 檢,哪條地下管道需要修複,哪裏需要疏通,新增管網如何設計等,每個(ge) 流程都需要數字賦能,這對水務行業(ye) 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談及智慧治水模式的推進重點,長江大保護管網數字化管理係統運營中心主任程昊表示,數據采集是智慧係統的基礎與(yu) 底座,隻有做好數據采集和監測,才能以此為(wei) 基礎構建相應的模型,並在此之上對人、財、物等資源進行統一調配,推動整個(ge) 係統智慧運轉。
碧水保衛戰縱深推進
水環境綜合治理事關(guan) 民生福祉。隨著碧水保衛戰不斷向縱深推進,我國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主要水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國家地表水優(you) 良水質斷麵比例為(wei) 87.9%,同比上升3.0個(ge) 百分點;長江幹流連續3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幹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同比分別降低3.7%、5.5%。
“作為(wei) 生態環保行業(ye) 的組成部分,水環境治理良好發展勢頭帶動了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設備的需求和研發,為(wei) 上下遊產(chan) 業(ye) 注入了巨大生機。”江南大學環境與(yu) 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李激表示,一方麵,目前水環境治理各種設備都得以廣泛應用,但在更高端的檢測儀(yi) 器、儀(yi) 表與(yu) 材料等領域,尚有廣闊的市場開發空間;另一方麵,數字智能、綠色低碳正成為(wei) 水環境治理發展的新動能。
生態環境治理進入新階段,激活了環保產(chan) 業(ye) 更大發展空間,但如何保障充分的資金支撐始終是繞不開的問題。“現在最大的難題是如何推動加快建立更為(wei) 成熟的投資模式。”王殿常坦言,“隻有可持續的投資模式才能有可持續的新增項目。”
各方正在積極破題。早在2015年,財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汙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明確提出“汙染者付費”原則;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完善長江經濟帶汙水處理收費機製有關(guan) 政策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有效利用價(jia) 格杠杆加強和改善水汙染防治。長江生態環保集團作為(wei) 長江經濟帶生態修複和環保建設工作的實施主體(ti) ,與(yu) 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探索建立涵蓋汙水收集、處理、汙泥處置全過程的定價(jia) 、動態調整和費用保障機製,構建以汙染物收集量和削減量實際貢獻為(wei) 核心的計價(jia) 付費體(ti) 係,從(cong) 而實現汙水價(jia) 格市場化、管網資產(chan) 可經營、汙染治理可持續。
“城市水環境,汙染在水裏,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網。”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安徽區域公司執行總經理黃榮敏表示,“要通過試點盤活價(jia) 格機製,打通融資渠道,形成可複製並推廣的模式,帶動全行業(ye) 把水環境可持續治理這件事做好。”
提高生態產(chan) 品“含金量”
沿著長江一路向東(dong) ,風綠江岸,水碧山青。
在重慶,長江上遊最大的江心島——廣陽島經過生態修複,田園風景美不勝收;在江西省九江市,雙溪濕地公園鳥飛魚躍,地下卻藏著一座1.2萬(wan) 平方米的汙水處理廠,“地下治汙、地上造綠”的治理措施讓生態性與(yu) 經濟性實現雙贏;在浙江省鬆陽縣,治水後的土地能級得到大大提升,初步形成了生態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交易與(yu) 流通路徑。
2021年4月份,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的意見》明確,建立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guan) 鍵路徑,從(cong) 調查監測、價(jia) 值評價(jia) 、經營開發等方麵給出了具體(ti) 措施。
從(cong) 全球環保產(chan) 業(ye) 實踐經驗來看,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依然處於(yu) 探索階段。王殿常表示,過去,很多人認為(wei) 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是指環境治理之後能增強招商引資吸引力,促進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未來,我們(men) 希望從(cong) 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多層麵去探索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比如能源環保能否實現一體(ti) 化發展,治理中的垃圾如何實現資源化利用等。”王殿常說。
相關(guan) 探索正在行業(ye) 內(nei) 推進。江蘇省宜興(xing) 市城市汙水資源概念廠打破傳(chuan) 統汙水廠僅(jin) 淨化水質的單一功能,變汙水廠為(wei) 資源廠,為(wei) 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提供了新思路。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翼飛介紹,該廠通過對水、肥、氣的綜合利用,將汙泥連同秸稈、藍藻、畜禽糞便等進行發酵,產(chan) 生的沼氣經增壓脫硫後用於(yu) 發電,發電產(chan) 生的餘(yu) 熱則可用於(yu) 高幹厭氧供熱及廠區冬季采暖,目前廠區總能源自給率已達60%以上。
“‘雙碳’目標下,汙水處理廠如何實現能源自給是綠色發展的關(guan) 鍵議題。”張翼飛表示,除了減汙,還要降碳,不僅(jin) 還城市綠水,也讓生態產(chan) 品的“含金量”更足。(紀文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