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破五唯”,推動形成高校教師人才流動新格局

發布時間:2023-05-09 10:0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張寶歌(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

  高校教師流動是關(guan) 乎高校人才隊伍建設的核心問題,也是關(guan) 乎高層次人才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一直以來,高校教師流動呈現由經濟欠發達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由一般高校向優(you) 質高校集聚的趨勢。為(wei) 此,不同區域、不同層次高校,紛紛加入“人才爭(zheng) 奪戰”,導致部分高校人才流失嚴(yan) 重,麵臨(lin) 高層次人才“空心化”等嚴(yan) 峻局麵。在國家“促進高校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政策調控下,各高校積極優(you) 化人才引進製度,特別是在國家“破五唯”政策引導下,高校教師由經濟發達地區向經濟欠發達地區、由優(you) 質高校向一般高校、由國外高校向國內(nei) 高校的“逆向流動”不斷呈現,人才流動新格局逐步形成。

   人才觀轉變,促進高校教師“逆向流動”

  以往,高校教師流動主要聚焦於(yu) “分數、論文、學曆、職稱和帽子”等因素。“破五唯”政策,首先明確了什麽(me) 是人才及什麽(me) 是高層次人才的問題,對於(yu) 重新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調動和激勵更多高校教師潛力,發揮了重要引導作用。其次,“破五唯”之下,人才分類重構,降低了單項因素權重,形成了綜合因素評價(jia) 高校人才的導向,增加了更多高校教師流動的機會(hui) ,改變了高校教師流動“一邊倒”的局麵,為(wei) 高校教師“逆向流動”埋下伏筆。再次,“破五唯”政策,打破了單項因素優(you) 勢的資源壟斷,形成資源重構的分配機製,學校資源分配的調整,會(hui) 促進高校一部分高層次人才的流動,為(wei) 高校教師“逆向流動”奠定資源基礎。

   評價(jia) 觀轉變,“逆向流動”成重要選擇

  “破五唯”政策,從(cong) 根本上推動了高校教師評價(jia) 理念和評價(jia) 機製的變革,促使高校教師評價(jia) 由一維向多維,由單項向綜合轉變。

  第一,雖然“破五唯”政策取消了單一因素或條件的門檻限製,但對於(yu) 綜合業(ye) 績的評價(jia) ,卻呈現優(you) 中選優(you) 的傾(qing) 向,原本可以憑借“帽子”、論文或者職稱等單一因素“躺平”的教師,重新加入業(ye) 績競爭(zheng) 的隊伍。而降低競爭(zheng) 壓力的唯一辦法是選擇壓力相對小的高校。

  第二,“破五唯”政策豐(feng) 富完善了高校教師職稱晉升的路徑,改變了職稱晉升的要求和條件。在“破五唯”政策下,按照一些高校的“非升即走”製度,教師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完成職稱晉升的多樣化要求。高校在優(you) 化職稱製度的同時,也會(hui) 導致許多青年教師對自身發展前景感到憂慮,流向職稱晉升要求低一些的高校。

  第三,“破五唯”政策,對高校教師學科、專(zhuan) 業(ye) 、平台和團隊等匹配度要求增強,學科支撐成為(wei) 業(ye) 績評價(jia) 和學術發展的重要考核要求。對於(yu) 成果雖然豐(feng) 富,可與(yu) 學科專(zhuan) 業(ye) 等匹配度不高的優(you) 秀教師,則需重新選擇高校,“逆向流動”不失為(wei) 一個(ge) 合適的選項。

   壓力觀轉變,“高待遇”“低壓力”高校有較強吸引力

  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區域高校投入加大,區域地方高校得到了快速發展,對處於(yu) “高強度”和“高壓力”競爭(zheng) 的高校教師而言,“高待遇”和“低壓力”的高校,有較強吸引力。

  第一,在區域高校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情況下,教師普遍從(cong) 發展機會(hui) 、經濟收入及各種待遇方麵考量,“孔雀東(dong) 南飛”流動趨向明顯。不同地區、不同高校經濟收入的較大差距,是高校教師流動的根本原因。盡管地區經濟收入需要考慮地區消費水平,但絕對收入差距會(hui) 造成不同高校教師的心理困惑與(yu) 失衡,提高經濟收入,增加生活幸福感成為(wei) 許多高校教師的重要目標。隨著區域高校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狀況得以改善和優(you) 化,區域差距縮小,一定程度上會(hui) 助推高校教師的“逆向流動”。

  第二,不同地區、高校職稱晉升等發展機會(hui) 的差距,成為(wei) 助推高校教師流動的另一動因。當前,高校教師“逆向流動”較為(wei) 普遍的原因是職稱評審不順利。由於(yu) 人才集聚的高校職稱晉升競爭(zheng) 激烈,許多教師迫於(yu) 職稱壓力選擇“逆向流動”。

  第三,子女教育環境及升學壓力,影響高校教師流動。許多高校青年教師基於(yu) 減輕子女升學壓力等因素,選擇相對不太熱門的高校任職,也進一步形成“逆向流動”。

   建立高層次人才有序流動機製

  我國是高等教育大國,但尚不是高等教育強國,我國高校麵臨(lin) 的普遍問題是拔尖創新人才的缺乏。如何堅持正確引導促進高校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是新時代我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核心問題。

  第一,高校應當結合學校自身發展需求,製定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機製。盡管師資隊伍穩定是高校發展的保障,但合理有序流動也是增強學校辦學活力、提升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舉(ju) 措。無論是高校教師“順向流動”還是“逆向流動”,均應樹立以學校發展需求為(wei) 導向的引人用人機製,不宜盲目“跟風”。

  第二,加快高校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yang) 步伐,提升高層次人才的自主培養(yang) 能力。從(cong) 總體(ti) 上看,我國高校高層次人才較為(wei) 不足。基於(yu) 中國式高等教育現代化總目標和高等教育內(nei) 涵式發展階段性目標,加強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yang) 是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策略,也是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高層次人才匱乏的主要途徑。

  第三,建立科學的人才引進、使用、管理和激勵機製,建立與(yu) 國外高水平大學高層次人才共享機製,推動我國高校教師質量全麵提升。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