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社區掛職當“助理”——大連理工大學社區實踐計劃紀實

發布時間:2023-05-10 09:5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吳琳

  “街道黨(dang) 委書(shu) 記助理”“街道主任助理”“轄區企業(ye) 助理”……近日,大連理工大學近千名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區,積極投身社會(hui) 治理大課堂,在基層崗位上錘煉本領,深入基層賦能社會(hui) 治理,用青年智慧推動社區發展。

  自1996年起,大連理工大學便組織開展社區實踐計劃,是在全國率先開展社區實踐的高校之一,每年選派優(you) 秀學生深入大連市社區掛職,以學期為(wei) 周期進行掛職鍛煉,堅持傳(chuan) 統與(yu) 創新兼顧、服務發展與(yu) 培養(yang) 人才並行。27年來,校地共建的“大工模式”逐漸形成,該活動切實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hui) 基層,了解社會(hui) 實際、服務人民群眾(zhong) 、增強時代責任、提高社會(hui) 化能力。

  強基本、重創新

  校地聯動“搭好橋”

  “青年人隻有更多更好地投入到社區服務中,才能不辜負社會(hui) 的期望,才能真正樹立起奉獻他人的社會(hui) 新風尚。”這是1996年大連理工大學第一批社區掛職學生,自動化係94級學生畢豔萍在她的掛職工作日記中寫(xie) 下的心聲。27年過去了,從(cong) 最初選拔43名學生掛職42個(ge) 街道社區,到如今近1000名學生參與(yu) ,深入122個(ge) 街道社區,大連理工大學以學期為(wei) 單位每年選派優(you) 秀青年學生到基層社區掛職鍛煉,社區實踐規模超20倍增長,覆蓋更廣泛、製度更完善、管理更規範。

  “關(guan) 注社會(hui) 治理、民生福祉、科技服務”“擔任一項職務、走訪一批單位、完成一次調研、提出一點建議、進行一次共建、培育一項服務項目”,大連理工大學融合實際需求設計開展“三關(guan) 注”“六個(ge) 一”社區行動。目前已與(yu) 大連市沙河口區、甘井子區、高新區下轄的15個(ge) 街道、122個(ge) 社區達成共建協議,完成“校—區、院—街道、支部—社區”三級結對,形成了學校團委與(yu) 大連市各區(縣)團委、學院團委與(yu) 各街道團委、團支部與(yu) 各社區團組織長期結對共建模式。

  “大連理工大學的情暖夕陽誌願服務項目聚焦社區空巢老人群體(ti) ,一代代大學生已經在社區接力服務了27年,讓老人們(men) 不再孤獨。”大連市沙河口區李家街道團委書(shu) 記王瑋對掛職學生的工作十分認可。

  27年來,大連理工大學引領1.8萬(wan) 名青年學生參與(yu) 到社區治理工作中,走訪困難家庭4300餘(yu) 戶,服務社區居民75萬(wan) 餘(yu) 人次,所提意見和建議共有1600餘(yu) 條被社區采納,為(wei) 社區發展建設貢獻了青年智慧。

  建課程、促激勵

  學生成長“加好油”

  不久前,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大連理工大學2008級公共事業(ye) 管理專(zhuan) 業(ye) 校友尹紅玉在人民大會(hui) 堂接受表彰,作為(wei) 一名曾經的社區實踐參與(yu) 者,難忘的掛職經曆讓她選擇紮根社保工作一線。“因為(wei) 有了在社區掛職鍛煉的經曆,我才會(hui) 對基層事業(ye) 產(chan) 生向往,這也是我在畢業(ye) 後選擇成為(wei) 一名基層公務員的原因之一。”

  大連理工大學將社區實踐計劃納入“一流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在本科生培養(yang) 方案中設置“社會(hui) 實踐”必修課,構築“知行聯動課堂”。2020年,該課程獲評遼寧省一流本科課程。通過課程係統化的教育培養(yang) ,培育了一批服務社區的青年骨幹。

  2018級本科生高心怡連續兩(liang) 年參加社區掛職鍛煉,在基層一線磨煉本領,堅持為(wei) 社區解難題、辦實事,獲評遼寧省教育係統學雷鋒先進個(ge) 人、遼寧向上向善好青年稱號。

  該校將社區實踐等實踐育人工作作為(wei) 團員青年參評團內(nei) 榮譽、推優(you) 入黨(dang) 和骨幹選育的重要參考,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體(ti) 係,極大激勵了學生的參與(yu) 熱情。據統計,約45%參與(yu) 社區實踐的學生畢業(ye) 後選擇從(cong) 事基層工作,湧現出一大批紮根基層、服務一線的優(you) 秀青年。

  搭平台、送項目

  服務基層“獻智慧”

  2022級本科生趙子豪掛職於(yu) 黑石礁街道,擔任共建社區團支部副書(shu) 記。他在社區工作中發現,許多居民工作都可轉到線上辦理,這樣便可以大大節約溝通成本。他運用所學專(zhuan) 業(ye) 知識,和同事一起開發出一款功能齊全的社區服務小程序,為(wei) 社區居民提供取快遞、社區維修、社區活動等服務。實現了讓網絡多跑腿、居民少跑路。

  “智慧社區”“網格App”“區塊鏈隱私安全”“居民滿意度網絡大數據”……在長期的探索中,依托青年師生的創新才智,大連理工大學將社區實踐計劃打造成為(wei) 一個(ge) 服務地區發展、服務學生創新創業(ye) 的良好平台,孵化出一係列誌願服務項目和優(you) 秀成果,湧現出全國百強社會(hui) 實踐團隊、全國100個(ge) 社區示範項目優(you) 秀典型。

  “學校將深入實施社區實踐計劃,組織優(you) 秀青年學生參與(yu) 社區治理,將社區誌願服務打造成為(wei) ‘凝聚青年的平台、服務基層的舞台、錘煉本領的擂台’,引領青年學生全麵發展、分類卓越、多元成才。”大連理工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校長張言軍(jun) 說。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