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品質·強供給·重內涵
提品質·強供給·重內(nei) 涵
“網紅”城市致力走向“長紅”
通過城市更新發展,淄博不再隻是“燒烤之城”;推出更多創新旅遊產(chan) 品,長沙吸引更多遊客“留下來”;注入文化內(nei) 涵,重慶文旅融合更上一層樓……記者近日走訪重慶、長沙、淄博等地,看“網紅”城市“出圈”之後如何走向“長紅”。
提品質,練好城市內(nei) 功
今年“五一”,最火的城市非山東(dong) 淄博莫屬。作為(wei) 新晉“網紅”城市,淄博沒有“頭腦發熱”,而是在“五一”前夕發布《致廣大遊客朋友的一封信》,建議遊客錯峰出遊,打出時間差、換得舒適度。山東(dong) 大學社會(hui) 學教授王忠武表示,旅行貴在品質,淄博對流量保持著清醒的態度,他們(men) 樂(le) 見流量帶來的知名度提升,但更珍惜城市美譽度。在新老“網紅”城市,記者發現,各城市不再僅(jin) 宣傳(chuan) “吃喝玩樂(le) ”,而是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美譽度,加速整體(ti) 旅遊環境的提升。重慶通過城市更新項目打造了如山城巷、十八梯、戴家巷等特色街區,未來將繼續通過提升老城區環境,助力城市文旅高質量發展。長沙今年將建設100個(ge) 標準化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0個(ge) 文旅融合示範點,加強圖書(shu) 館、文化館、非遺館分館建設;重慶接下來將聚焦文旅“新基建”,搶抓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機遇,加快打造“智慧文旅廣電雲(yun) ”,全麵完成基於(yu) 5G網絡的旅遊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升級……共青團淄博市委副書(shu) 記王琮說,淄博今年將聚焦城市發展、人才招引等目標,以打造多彩活力的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為(wei) 牽引,突出時尚魅力,著力發展夜間經濟、展會(hui) 經濟、市集經濟,舉(ju) 辦更多音樂(le) 節、競技賽事、啤酒節等特色節會(hui) ,打造更為(wei) 豐(feng) 富的主題式、沉浸式人文社交場景,真正把“流量”變“留量”。
強供給,創新產(chan) 品服務
“做‘網紅’容易,變‘長紅’難。”重慶市文旅委副主任秦定波告訴記者,城市有了關(guan) 注度,旅遊環境也在加速改善,下一步就是做出什麽(me) 樣的產(chan) 品來吸引遊客留下來。“把地域特色和時代發展結合起來,注重遊客的生活體(ti) 驗,提高旅遊產(chan) 品的創新供給能力。”重慶第二師範學院重慶文旅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zi) 柏認為(wei) ,隨著旅遊形態的變化,城市旅遊產(chan) 品也要擺脫傳(chuan) 統局限。秦定波表示,未來,重慶將繼續推動產(chan) 品供給優(you) 質化。除了提檔升級洪崖洞、李子壩輕軌、磁器口古鎮等一批網紅景區景點,還將圍繞紅色旅遊、都市旅遊、三峽旅遊、鄉(xiang) 村旅遊等推出一批精品旅遊線路,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標誌性、帶動性、原創性的旅遊品牌。記者在長沙五一商圈走訪發現,很多曆史街區、傳(chuan) 統業(ye) 態煥發新的活力。西文廟坪等曆史街區通過城市有機更新,打造文商旅融合發展的片區;“酒吧一條街”解放西路的酒吧不隻是賣酒,越來越多打造“酒吧+演藝”的綜合體(ti) ;“五一”期間,文和友在等位區打造複古露營風場景……長沙市天心區文化旅遊體(ti) 育局局長張靈表示,通過創新創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就能帶來市場紅利,城市也就有了“長紅”的生命力。與(yu) 此同時,政府部門在守住安全等底線的前提下,對於(yu) 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要抱有包容和開放的態度,鼓勵經營主體(ti) 持續創新、做大做強。
重內(nei) 涵,注入文化元素
走進位於(yu) 橘子洲景區的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展示館,不少觀眾(zhong) 正跟著非遺傳(chuan) 承人,有模有樣地學習(xi) 和體(ti) 驗湘繡、麵塑製作技藝、湘劇臉譜繪製等多個(ge) 非遺項目……各種光影藝術場所、青年中心、文創空間、展覽館,讓遊客來到長沙不隻是喝奶茶、吃小龍蝦,還能有更加深度的文化體(ti) 驗。湖南師範大學旅遊學院教授許春曉認為(wei) ,“網紅”事實上就是一種網絡關(guan) 注度,大眾(zhong) 總會(hui) 有審美疲勞的時候。作為(wei) “網紅”城市,不僅(jin) 僅(jin) 隻是地標建築、燈光秀等,也不能隻靠幾家網紅店支撐。更重要的是文化元素的注入和城市氣質底蘊的彰顯。“現在很多景點都可以一邊玩耍,一邊了解重慶的曆史文化,我對這個(ge) 城市的認識變得越來越立體(ti) 。”遊客賈孫萍告訴記者。《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明確,建立和完善文旅融合IP協同創新機製。製定和出台針對原創知識產(chan) 權的扶持政策,進一步做實文創聯盟,推進文化賦能旅遊,充分挖掘各類文物、文學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等人文資源。到2025年,文旅融合發展進入新境界。讓“網紅”城市優(you) 秀文化走出國門,區域協同合作正在發力。秦定波表示,依托實施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等合作,重慶將進一步加強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旅遊推廣。(李曉婷 白田田 邵琨 吳燕霞 張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