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傳統文化為城市遊“加分”

發布時間:2023-05-10 09:5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到江西南昌滕王閣背誦《滕王閣序》爭(zheng) 取免費遊覽機會(hui) 、到陝西西安大唐不夜城與(yu) “李白”對詩、到山西太原晉祠景區品賞古建築……近期,全國多座城市憑著傳(chuan) 統文化底蘊“出圈”,吸引眾(zhong) 多遊客前往。在旅遊業(ye) 的推動下,一項項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活”起來,成為(wei) 當地旅遊的“加分項”。

  催生新“打卡點”

  因深厚曆史底蘊和人文風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古城景區一直是西部遊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如今,這一傳(chuan) 統景區有了許多新玩法:穿著民族特色服飾拍一套旅行寫(xie) 真、購買(mai) 當地特色文創等。“五一”假期,喀什古城景區接待遊客25.49萬(wan) 人次。

  來自陝西西安的遊客武婧儀(yi) 專(zhuan) 為(wei) 拍攝寫(xie) 真而來。“喀什古城就像是一座‘天然的攝影棚’,這裏的迷宮式街區十分有特色,熱鬧的巴紮十分有煙火氣,隨手一拍,都是很漂亮的照片。”如今,像武婧儀(yi) 這樣的遊客越來越多,讓一批旅拍店成為(wei) 古城裏的新“打卡點”。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遊客不僅(jin) 要領略山河壯美,還要領悟文化之美,非遺理當以全新的方式,展示其時代價(jia) 值,成為(wei) 更多人得以看見的時尚。”非遺正成為(wei) 許多地方旅遊的新亮點。

  祖裏甫卡爾·阿巴拜克力在喀什古城經營一家泥巴藝術燙畫創意工作室,他是喀什土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第八代傳(chuan) 承人。古老的土陶工藝用河泥做原料,製坯、晾曬、上釉、燒製,整個(ge) 過程沒有任何圖紙和模板,完全依靠匠人的手感和經驗。喀什土陶造型古樸、素雅,呈現出獨特的美感和藝術魅力,受到國內(nei) 外遊客喜愛。一些到喀什古城旅遊的遊客還會(hui) 體(ti) 驗親(qin) 手製作土陶。祖裏甫卡爾·阿巴拜克力發現,主動了解土陶、喜歡土陶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當地的手藝人正在傳(chuan) 承的基礎上不斷尋求創新,讓這一古老技藝煥發出新魅力。

  塑造“向往之城”

  日前,2022—2023年度“中國美好生活城市”發布盛典在四川成都舉(ju) 行。廣州、長沙、西安、昆明、揚州等地上榜“十大旅遊向往之城”,這些城市無一例外都有著深厚的傳(chuan) 統文化底蘊。以廣州為(wei) 例,它是嶺南文化中心地、海上絲(si) 綢之路發祥地、改革開放的前沿地,有著豐(feng) 富的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si) 文化等。西安作為(wei) 老牌旅遊城市,傳(chuan) 統文化是其最鮮明的標簽。近年來,西安在傳(chuan) 承弘揚傳(chuan) 統文化方麵進行了諸多探索,並取得了一定成效,“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等已成為(wei) 叫得響的文旅IP。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教授魏翔指出,遊客向往西安,不僅(jin) 是想到西安觀光,更想通過沉浸式的體(ti) 驗真切感受長安這座古城,領略西安輝煌燦爛的曆史文化和融入文旅產(chan) 業(ye) 的科技範兒(er) 。

  許多城市都有著深厚的傳(chuan) 統文化底蘊,如何用好這一資源,讓城市真正成為(wei) 遊客的“向往之城”?戴斌給出答案:“遊客更加看重文化內(nei) 涵和體(ti) 驗。”

  “五一”假期,江西南昌滕王閣景區上線《滕王閣序》VR自助背誦評分平台,虛擬數字人化身唐代詩人王勃,擔任“考官”為(wei) 遊客評分,評分達標的遊客即可免費遊覽。這一活動吸引許多遊客前往挑戰。滕王閣管理處綜合管理部副主任毛琦介紹,滕王閣景區在常態化開展背誦《滕王閣序》免門票活動的基礎上升級了背誦方式,在保留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的同時,注入更多現代科技元素,給遊客帶來便利和樂(le) 趣。

  展現美好生活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jin) 在景區,更在社區。隨著旅遊日益成為(wei) 人們(men) 的重要生活方式,人們(men) 到一地旅遊,關(guan) 注點已從(cong) “風景名勝”轉向“日常生活”。越來越多的遊客不僅(jin) 去看精致的景區,也去當地人愛逛的菜市場。戴斌指出,“最美的風景是人”“尋常生活客自來”。

  每到周末,家住上海市浦東(dong) 新區的張平順都要到金橋公園“赴約”,在那裏,一群喜愛戲曲的朋友定期相聚,“唱上幾嗓子”,交流學習(xi) 戲曲的心得。2016年,金橋公園在改造時融入了戲曲元素:公園外圍牆立柱上裝飾著栩栩如生的戲曲美圖,園內(nei) 指引標識上配有中華戲曲小知識介紹,戲曲長廊環繞著“淮音廣場”,園內(nei) 還不定期舉(ju) 辦戲曲攝影、戲劇沙龍、繪製臉譜等活動。在這裏,遊客和戲曲愛好者可以直觀感受傳(chuan) 統戲曲文化的魅力。“這裏環境好,景色美,戲曲文化氛圍濃厚,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戲曲公園’。”張平順笑著說。據了解,金橋公園通過改造實現了“戲曲與(yu) 社區互動”,真正讓傳(chuan) 統文化融入了周邊居民的生活。

  市集也成為(wei) 集中向市民和遊客供給當地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平台。山東(dong) 有著豐(feng) 富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為(wei) 了用好這一資源,當地創新性地推出了“黃河大集”這張文旅新名片。“黃河大集”上不僅(jin) 有特色農(nong) 副產(chan) 品,也有當地特色文化展示,其中不乏非遺技藝。趕“黃河大集”,已成為(wei) 許多遊客赴山東(dong) 的主要目的。“趕的是熱鬧,是人間煙火氣,也是傳(chuan) 統文化味兒(er) ”。統計數據顯示,自山東(dong) 開展“黃河大集”活動以來,全省共舉(ju) 辦線下市集1.6萬(wan) 餘(yu) 場,銷售額近52億(yi) 元;組織線上直播帶貨活動2.5萬(wan) 餘(yu) 場,銷售額超110億(yi) 元。“黃河大集”不僅(jin) 成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展示的重要空間,也是展現當地人美好生活的重要窗口。(尹婕)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