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冬小麥收獲了!產自哪裏?產量如何?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chan) 的第一季,產(chan) 量超過全年糧食產(chan) 量的1/5。作為(wei) 夏糧最早成熟的麥區,西南麥區迎來大麵積開鐮收獲。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最新農(nong) 情調度顯示,西南冬小麥收獲過三成。西南麥區都涵蓋哪裏,我國的冬小麥分布又是怎樣的,先來通過短片了解一下。
今年全國冬小麥麵積穩定在3.3億(yi) 畝(mu) 以上
今年,全國冬小麥麵積繼續穩定在3.3億(yi) 畝(mu) 以上。按照地區劃分,我國冬小麥種植可分為(wei) 西南、西北、華北和黃淮海、長江中下遊4個(ge) 區域。其中,西南麥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yun) 南,冬小麥麵積1500萬(wan) 畝(mu) 左右、占4.5%。西北麥區包括陝西、甘肅、寧夏、新疆,冬小麥麵積3500萬(wan) 畝(mu) 左右、占10.5%;華北和黃淮海麥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dong) 、河南,冬小麥麵積2.67億(yi) 畝(mu) 左右、占79.6%;長江中下遊麥區包括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冬小麥麵積1817萬(wan) 畝(mu) 、占5.4%;
西南地區積溫足光照好 率先迎來收獲
在收割時間上,西南麥區在每年5月上旬開始陸續收獲了。長江中下遊麥區5月下旬開始收獲,持續到6月上旬結束。華北和黃淮海麥區以及西北麥區從(cong) 6月上旬開始收獲,持續到6月下旬基本結束。
由於(yu) 西南地區積溫足、光照好,小麥生育期相對比其他麥區要短一些,因此每年率先迎來收獲。
四川:耕地改造升級 打開丘陵山地增產(chan) 空間
四川是我國西南最大的小麥產(chan) 區,今年,這裏對耕地設施進行了改造升級,進一步打開了丘陵山地的增產(chan) 空間。
總台央視記者 施韶宇:這裏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千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的核心示範區,您看,這裏的小麥一片金黃,麥穗顆粒飽滿。大型收割機正在麥田裏來回穿梭,加緊搶收小麥。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種糧大戶 張澤:今年天氣好,雨水足,小麥豐(feng) 收了,像這樣一畝(mu) 地產(chan) 量500公斤,在去年的基礎上增加了50公斤左右,這對於(yu) 我們(men) 山區來說,非常不容易。
巴州區地處秦巴山區腹地,山地多,平地少。為(wei) 了打開增產(chan) 空間,當地通過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旱改水等措施,大力改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基礎條件,目前全區已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52萬(wan) 畝(mu) 。
巴中市巴州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 劉映德:目前,全區20多萬(wan) 畝(mu) 小麥已全麵進入收割期,我們(men) 組織了700多台聯合收割機,正全力搶收,確保顆粒歸倉(cang) 。
在巴中市恩陽區茶壩鎮,2300畝(mu) 小麥已經成熟。去年,茶壩鎮通過撂荒地治理,把零散地、邊坡地改造為(wei) 連片耕地,耕地麵積增加了1200畝(mu) 。
巴中市恩陽區茶壩鎮鎮長 張一民:全鎮新增小麥麵積800多畝(mu) ,再加上選用良種、深耕深鬆、配方施肥,確保小麥穩產(chan) 增產(chan) 。
今年,四川小麥總麵積約880.5萬(wan) 畝(mu) ,比去年穩中略增。預計“三夏”期間,四川全省將有4.5萬(wan) 台聯合收割機參與(yu) 小麥機收。
貴州:山區推廣小麥密植技術 收割實現機械化
貴州省的170多萬(wan) 畝(mu) 小麥也正在大麵積收割,這裏今年通過推廣新技術、改良新品種,來向有限的耕地麵積要更高的產(chan) 量。
總台央視記者 劉成:我現在是在貴州納雍縣百興(xing) 鎮的一片麥田裏,眼下這裏的小麥已經開始收割,與(yu) 平原地塊所不同,我身後的這一片近二十畝(mu) 的小麥田,在貴州已經算是連片種植小麥麵積比較大的地塊了。因此,挖技術、選良種是當地提高糧食產(chan) 量重要的突破口。
記者了解到,這是當地種小麥以來,首次實現大規模機械化收割。
納雍縣百興(xing) 鎮坐腳社區村民 尚金付:感覺很好,非常好。像我們(men) 這邊這塊地有四畝(mu) 左右,用人工來收割,可能要四個(ge) 人一天,而且還非常累。但是用這個(ge) 小麥收割機來割,隻需要十多分鍾就把它收割了,效果非常好,非常省事。
改變正是得益於(yu) 小麥種植新技術的推廣。貴州是我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受地形和傳(chuan) 統種植習(xi) 慣的影響,當地農(nong) 戶一般采取小麥、玉米套種的模式進行種植。然而這樣的方式,不僅(jin) 作物產(chan) 量不高,而且也不利於(yu) 機械化作業(ye) 。為(wei) 了提高糧食產(chan) 量,從(cong) 2021年開始,百興(xing) 鎮聯合貴州省農(nong) 科院建設示範田,精選優(you) 質小麥品種,在當地試推小麥密植的種植新技術。
貴州省農(nong) 科院旱糧研究所副所長 王偉(wei) :就是通過適宜的播種量,把我們(men) 小麥每畝(mu) 的種植密度從(cong) 原來的17萬(wan) 到18萬(wan) 穗,增加到了24萬(wan) 到25萬(wan) 的有效穗,從(cong) 而提高了我們(men) 小麥的單產(chan) ,每畝(mu) 能增產(chan) 200斤左右。
王偉(wei) 告訴記者,通過推廣小麥密植技術,不僅(jin) 單產(chan) 提高了,耕種收作業(ye) 也更加便捷。
貴州省農(nong) 科院旱糧研究所副所長 王偉(wei) :過去因為(wei) 有玉米在麥地裏,機器沒法下地,種植模式改變後,小麥收割實現了機械化。
今年,貴州省持續推進科技助農(nong) ,通過揭牌掛帥的方式,目前已派出19871名農(nong) 技人員組成1829個(ge) 團隊,到田間地頭開展農(nong) 技服務,力爭(zheng) 讓糧食單產(chan) 平均提升2%以上。(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