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非遺為發展添底氣

發布時間:2023-05-10 10:01:00來源: 經濟日報

  “叮叮當當”清脆的打鐵聲從(cong) 西藏山南市瓊結縣拉玉鄉(xiang) 德慶村中傳(chuan) 出,村民多吉與(yu) 兒(er) 子次仁多吉製作著各類鐵器,不僅(jin) 有傳(chuan) 統的刀具、農(nong) 具,還有各種傳(chuan) 統生活用具衍生而來的鐵質工藝品。

  依靠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德慶鐵器製作技藝”,多吉父子倆(lia) 實現了在家就業(ye) ,一年收入25萬(wan) 元左右。作為(wei) 自治區級的非遺傳(chuan) 承人,多吉還成立了鐵藝合作社,將技藝傳(chuan) 授給村裏人,帶動大家一起致富。“大家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ye) ,村裏有了人氣,也有了財氣和發展的底氣。”多吉說。

  在鄉(xiang) 村,最具衍生性、創造性、可持續性的是文化資源,尤其是源於(yu) 百姓生產(chan) 生活實踐的非遺資源。瓊結縣也不例外。瓊結縣通過加大文旅融合、設立非遺工坊等舉(ju) 措推動非遺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現增收致富。

  在距離德慶村5分鍾車程的拉玉鄉(xiang) 強吉村,瓊結縣正在此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點,通過挖掘青稞酒文化資源,建設青稞酒莊和精品民宿,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業(ye) 。項目將為(wei) “德慶鐵器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提供現場展示和銷售的場所,拓寬產(chan) 品市場。抓住這一契機,多吉正在創新製作鐵器類旅遊紀念品。“我們(men) 要把技藝練得更精湛,製作出更精美的產(chan) 品,抓住鄉(xiang) 村旅遊的機遇,過上更好的日子。”多吉說。

  與(yu) 多吉有同樣感受的還有在瓊結縣縣級“非遺工坊”達娃卓瑪服飾工作的紮西桑布。大學畢業(ye) 後,紮西桑布返鄉(xiang) 成為(wei) 達娃卓瑪服飾的工作人員。這幾年,他刻苦學習(xi) 技能,不僅(jin) 掌握了服裝製作技藝,還獲得了不錯的收入。“最多的一月拿到過8000多元工資。”紮西桑布說。

  山南市充分發揮非遺特別是傳(chuan) 統工藝資源優(you) 勢,推動非遺工坊的設立,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去年,山南全市共有非遺工坊31家,年增收近1400萬(wan) 元。”山南市文化局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局長拉元表示,今年,山南將抓好抓實第二次全區非遺資源普查,摸清非遺資源底數,舉(ju) 辦好以“舞動春潮——傳(chuan) 承多彩非遺振興(xing) 中華文化”為(wei) 主題的山南市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歌舞展演活動,創新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係列活動,成立一批非遺傳(chuan) 承領軍(jun) 人才工作室,讓非遺在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路上越走越遠。(代玲)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