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都”變“暖城” 產業轉型促“升溫”
【記者手記】
光明日報記者 高平
鄂爾多斯,正在全力打造“暖城”品牌。
也許,許多人對鄂爾多斯的印象停留在“黑色的煤都”或是柔軟的羊絨衫上。畢竟,在全球,有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人們(men) 穿著鄂爾多斯“出品”的羊絨衫;在中國,有25個(ge) 省市區用的煤產(chan) 自鄂爾多斯……
溫暖千座城,點亮萬(wan) 家燈,但鄂爾多斯不止於(yu) 此。從(cong) 草原牧區到大漠沙梁,從(cong) 地下的現代化采煤現場到地上的一流生產(chan) 車間,從(cong) 直通齊魯大地的一條條輸電“銀線”到“風光氫儲(chu) 車”的全產(chan) 業(ye) 鏈條……記者多視角、大廣角、沉浸式感受到了中國式現代化鄂爾多斯實踐的蓬勃脈動。
發展致遠,產(chan) 業(ye) 先行。鄂爾多斯作為(wei) 我國重要的能源生產(chan) 基地,每年全國六分之一的煤炭、四分之一的天然氣、800多億(yi) 度電都產(chan) 自鄂爾多斯。雖身處能源富集的“舒適區”,但鄂爾多斯並沒有“躺平”“吃老本”,而是主動出擊、思辨篤行,圍繞“雙碳”打出轉型升級組合拳、下好構築“四個(ge) 世界級產(chan) 業(ye) ”一盤棋,讓“黑金”生綠,讓產(chan) 業(ye) 變“淨”。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讓正在打造的暖城形象以更高“顏值”、更足“內(nei) 涵”示人。
在鄂爾多斯,“雙碳”不是抽象概念,以構築“四個(ge) 世界級產(chan) 業(ye) ”為(wei) 軸心,多能互補、多業(ye) 並進、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產(chan) 業(ye) 生態已經形成,以能源結構轉型引領帶動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經濟結構轉型,有效延伸傳(chuan) 統能源產(chan) 業(ye) 的長板,補齊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短板,為(wei) 著力穩定煤炭生產(chan) 供應、著力優(you) 化新能源供給、著力推進綠色轉型注入“新”動力、拓展“綠”空間、增加“清”能量,切實扛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不僅(jin) 守住了“綠水青山”的資源,還壯大了“金山銀山”的資本。
被科技賦能的滾滾烏(wu) 金,從(cong) “煤”到“布”的演變奇跡,廣受青睞的超細羊絨,還有全球首個(ge) 零碳產(chan) 業(ye) 園、迎風舞動的“大風車”、遍布沙漠的“光伏板”……這些加速流動的“鏡像”,都是鄂爾多斯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開辟新賽道、積蓄新優(you) 勢的有力實踐佐證。
計熟事定,舉(ju) 必有功。以“四個(ge) 世界級產(chan) 業(ye) ”為(wei) 引擎,鄂爾多斯正全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wei) “暖城”注入更多活力和溫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