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祖國西部書寫青春故事

發布時間:2023-05-12 09: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常華仁、曾明(分別係西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學與(yu) 世界文學研究分中心助理研究員,西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青春的故事精彩紛呈,青春的答卷絢爛多彩。在紮根西部、建設邊疆的接續奮鬥中,一代代青年用堅毅的選擇和務實的行動回答著“青年何謂”“青春何為(wei) ”的人生考題。20年來,近50萬(wan) 名青年大學生誌願者遠赴2000多個(ge) 縣市區旗,成長為(wei) 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西部建設者。他們(men) 把基層作為(wei) 最好的課堂,把實踐作為(wei) 最好的老師,讓個(ge) 人奮鬥“小目標”融入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大藍圖”,青春之花在祖國西部灼灼綻放。

  回望曆史,新中國成立初期,廣大青年積極響應黨(dang) 的號召,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壯誌豪情,向科學進軍(jun) ,向困難進軍(jun) ,向荒原進軍(jun) ;無數青年兒(er) 女揮別故土挺進西部,在廣闊天地忘我勞動、艱苦創業(ye) ,誓言“把青春獻給祖國”。放眼當下,越來越多青年選擇遠赴邊疆,在廣袤山村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排憂解難,在城鄉(xiang) 社區為(wei) 鄰裏們(men) 傾(qing) 心服務,在億(yi) 萬(wan) 人民為(wei) 實現中國夢而進行的偉(wei) 大奮鬥中實現人生價(jia) 值。

  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當前,破解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讓廣袤西部呈現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廣大青年舞台寬廣、大有可為(wei) ,應厚植家國情懷、涵養(yang) 進取品格,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拚出一個(ge) 更加美好的中國。

  以理想信念為(wei) 舵,在實踐鍛造中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火熱的青春,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新時代青年要在現代化建設實踐裏,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用心探析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打破“現代化等於(yu) 西方化”的迷思,從(cong) 內(nei) 心深處厚植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信賴、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信心、對馬克思主義(yi) 的信仰,堅定“四個(ge) 自信”,成長為(wei) 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築牢精神之基,關(guan) 鍵是堅持用黨(dang) 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培育人,用民族複興(xing) 曆史使命激勵人,引導廣大青年立大誌、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以初心使命為(wei) 錨,矢誌為(wei) 強國建設添磚加瓦、為(wei) 民族複興(xing) 鋪路架橋。以涓滴“小我”成就澎湃“大我”,關(guan) 鍵是以初心使命為(wei) 錨,真正把為(wei) 民情懷化為(wei) 實際行動,拿出幹貨滿滿的“成績單”,擔負起“請黨(dang) 放心、強國有我”的時代使命。要用黨(dang) 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dang) 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黨(dang) 的光輝旗幟指引青年,用黨(dang) 的優(you) 良作風塑造青年,讓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wei) 又善作善成,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負、建功立業(ye) ,自覺把個(ge) 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之中,矢誌為(wei) 黨(dang) 、為(wei) 祖國、為(wei) 人民多作貢獻。

  以勤奮學習(xi) 為(wei) 帆,讓日漸增長的本領為(wei) 青春搏擊注入永久能量。當代青年正處於(yu) 學習(xi) 的黃金時期,應讓勤奮學習(xi) 成為(wei) 青春遠航的不竭動力。當前,社會(hui) 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廣大青年要做到既紮實打牢基礎知識又及時更新知識,既刻苦鑽研理論又積極掌握技能。特別是在廣袤西部的火熱實踐裏,要堅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在深入群眾(zhong) 過程中拜人民為(wei) 師,把所學所長和鄉(xiang) 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同時,不斷錘煉意誌力、堅忍力、自製力,在學習(xi) 新知識新技術中不斷提高與(yu) 時代發展和事業(ye) 要求相適應的素質和能力。

  以艱苦奮鬥為(wei) 槳,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無數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實現共同富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偉(wei) 大而艱巨的事業(ye) ,生逢盛世的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有“自找苦吃”的精氣神,走進西部、身入基層,把艱苦環境作為(wei) 磨煉自己的機遇,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耳朵傾(qing) 聽人民呼聲,以實幹增進群眾(zhong) 福祉。特別是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在艱苦奮鬥中砥礪意誌品質、在實踐鍛煉中增長工作本領、在為(wei) 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李慧、萬(wan) 瑪加、王雯靜、龍軍(jun) 、禹愛華、李曉東(dong) 、周洪雙、陳冠合、呂慎、張國聖、王建宏、張文攀、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成蓉、楊雲(yun) 傑、豐(feng) 瑤)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