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適比喜歡更重要”:西部農村青年婚戀觀嬗變
婚姻的變化,往往細微而悄無聲息。甘肅省慶陽市一名婚姻登記工作人員通過離婚登記窗口感受到了這種變化。前些年,不少年輕人來辦理離婚登記時,吵吵鬧鬧、哭哭啼啼,甚至一言不合會(hui) 動手,“近幾年,這些情況少了。一些90後、95後辦完離婚登記,雙方還拍照留念、相約吃一頓散夥(huo) 飯。”
“現在不少年輕人對待婚姻的態度表現得更有主見。”這名婚姻登記人員提到,由於(yu) 外地工廠假期通常在每年臘月二十到正月十五左右,當地外出務工農(nong) 村年輕人春節回鄉(xiang) 後,會(hui) 在家裏長輩操持下,在20多天裏完成結婚的一係列步驟。
這種快速建立起來的婚姻,有的並不牢靠。他介紹,近年當地年輕人離婚過程有所減緩,但“閃婚閃離”情況仍不少見。
“在老一輩人眼裏,離婚是醜(chou) 事,不到萬(wan) 不得已不會(hui) 離婚。”寧夏鹽池縣女青年楊陽說,現在的90後、95後更注重自己的感受,當婚姻“亮紅燈”時,不願意花太多時間費心思與(yu) 對方磨合,也不願意委屈自己、將就婚姻,“如果對方不能提供經濟價(jia) 值、情緒價(jia) 值、陪伴價(jia) 值,何不再找更合適的。”
“擇偶首要標準是找到合適的人,合適比喜歡更重要。”楊陽說。
如今,一些西部省份年輕人在婚戀問題上普遍抱有“求穩定”的心態。這是記者在甘肅、寧夏等西部省份走訪時觀察到的一種現象。
28歲的王曉征在銀川市一家物業(ye) 公司工作5年。今年2月底,他用自己積攢的錢和父親(qin) 給的資助,付了購房首付,“現在年輕人相親(qin) 談戀愛結婚,繞不開房子、車子和票子三大問題。”
寧夏海原縣女青年楊曼菁則記得,她母親(qin) 當年結婚時,隻希望父親(qin) 家能有一台縫紉機,這樣婚後就不用太辛苦。如今,她即將步入婚姻,按照她和父母的要求,未婚夫在沙坡頭區購置了一套三居室婚房。對於(yu) 婚戀問題,她覺得“適當現實一點才穩妥”。
楊曼菁說,結了婚至少要在城區有一套房子,“要為(wei) 下一代考慮,誰不希望孩子能在市裏的好學校接受教育呢”。
魯薇則把婚姻看成重要的“選擇第二次人生”的機會(hui) 。她在甘肅寧縣農(nong) 村長大,大專(zhuan) 畢業(ye) 後在當地從(cong) 事汽車銷售工作。在她老家,男女青年相親(qin) 後的第一步,是雙方父母各自找到共同的熟人,打聽對方的家風口碑。
如果男青年家住山區,意味著女青年嫁過去後的家務勞動比在平原地區生活更辛苦,因此會(hui) 被索要更高的彩禮,作為(wei) 給予女青年及其父母的補償(chang) 。“老家山區的一些鄉(xiang) 鎮,嫁女兒(er) 的彩禮有要到近20萬(wan) 元的。”魯薇說。
“農(nong) 村有獨院,不如城裏有套房。”魯薇說,在城裏有房子,意味著下一代能在城市裏有機會(hui) 享受比縣城、鄉(xiang) 鎮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
工作也是婚戀問題中的一個(ge) 重要影響因素。寧夏固原市一名事業(ye) 單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地年輕人對相親(qin) 對象的職業(ye) 預期依次是公務員、事業(ye) 單位在編人員和央企國企工作者,“如果男方在私企工作,則會(hui) 被認為(wei) “還轉著呢”(當地方言,意即工作不穩定——記者注)。”
熱心的賀紅梅退休5年來,一直在給年輕人介紹對象。她觀察到,“微信相親(qin) ”成為(wei) 當地年輕人新的相親(qin) 方式。不少年輕人對婚戀抱著“急也不急”的矛盾心態。
女青年薩娜參加過不少當地組織的青年交易聯誼活動,但總覺得和接觸的男青年缺少“來電”的感覺,活動結束後加了微信,“尬聊”了幾次後不再聯係。
她從(cong) 重點大學本科畢業(ye) ,考公“上岸”後又進修了在職研究生學曆。工作8年,她從(cong) 鄉(xiang) 鎮工作崗位被遴選到區直單位。隨著工作向上提升,她向記者坦言,自己不甘心“向下擇偶”。
(文中受訪青年均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石佳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