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而生 共享芳華——寫在第三十三次全國助殘日之際
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 題:向陽而生 共享芳華——寫(xie) 在第三十三次全國助殘日之際
新華社記者高蕾、王明玉
今年5月21日,是第三十三次全國助殘日。今年全國助殘日活動的主題是“完善殘疾人社會(hui) 保障製度和關(guan) 愛服務體(ti) 係,促進殘疾人事業(ye) 全麵發展”。
這些年,廣大殘疾人發揚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在挫折中前行,在逆境中奮進,譜寫(xie) 了一曲曲動人的生命之歌。在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讓我們(men) 聆聽他們(men) 的故事和心聲,一道向陽而生、共享芳華。
康複服務:“修複”人生,“修補”信心
“從(cong) 來不敢想有一天我也能跑起來。”今年36歲的廣西北海市合浦縣山口鎮高坡村村民李梅7歲時因患脊髓灰質炎造成右下肢殘疾、行走步態異常,但因為(wei) 家裏貧困一直沒有得到好的治療。結婚後,丈夫在建築工地打工,李梅在家帶著兩(liang) 個(ge) 孩子勉強度日,早就放棄了看病的打算。
直到前不久,北海市合浦縣殘聯工作人員找到了李梅,告訴她可以為(wei) 她手術並提供康複服務。如今,李梅的腳得到矯正,腿部肌力也有所提升。醫生告訴她,再完成兩(liang) 個(ge) 月康複治療,她就能小跑起來了。
康複一人,幸福一家。李梅的變化是北海市近年來加大力度實施困難成年殘疾人康複服務項目的縮影。
在這個(ge) 項目中,經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報銷後,困難殘疾人康複費用個(ge) 人自付部分可獲得每人每年最高6000元補貼。自2020年實施以來,已有261名困難成年殘疾人得到康複救助。
康複是殘疾人的迫切需求。為(wei) 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複服務”的目標,各級殘聯以農(nong) 村低收入殘疾人為(wei) 重點,主動為(wei) 有需求的殘疾人提供康複醫療、功能訓練、輔具適配等服務,2021年至2022年,1707.46萬(wan) 名殘疾人得到基本康複服務,341.8萬(wan) 名殘疾人得到輔具適配服務,殘疾人基本康複服務覆蓋率穩定在85%以上。此外,2021年至2022年,先後有76.97萬(wan) 名殘疾兒(er) 童得到康複救助。
就業(ye) 創業(ye) :自立自強,擁抱夢想
房前,青磚鋪就的小路幹淨整潔,獼猴桃架上生機盎然;屋後,雞籠兔籠擺放整齊,小小菜地裏各色果蔬長勢正好。
陝西省漢陰縣澗池鎮新華村張本錄家的小小庭院裏,有“看頭”更有“賺頭”。
張本錄是一名肢體(ti) 四級殘疾人,妻子外出打工,兒(er) 子在外上學,自己沒有工作,隻能待在家裏,常常覺得非常苦惱。今年,在縣殘聯幫助下,張本錄對自家小院進行了改造,一年收入大約2萬(wan) 元。
“以前他可不願意別人去他家,現在看見熟人都熱情地往家裏拉。”村民的話道出了張本錄小日子的大變化。
不止張本錄,近年來,漢陰縣先後幫扶200多戶殘疾人家庭發展庭院種養(yang) 業(ye) ,庭院“方寸地”成為(wei) 增收“聚寶盆”。
為(wei) 殘疾人搭建就業(ye) 創業(ye) 舞台,是幫助他們(men) 增加收入、融入社會(hui) ,實現人生價(jia) 值和夢想的重要途徑。
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促進殘疾人就業(ye) 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引發廣泛關(guan) 注。行動方案要求2022年至2024年共實現全國城鄉(xiang) 新增殘疾人就業(ye) 100萬(wan) 人。
在促進殘疾人就業(ye) 創業(ye) 工作中,農(nong) 村殘疾人數量多、困難重、幫扶難度大,是完成相關(guan) 目標的重點和難點。2023年,中國殘聯、工信部、財政部等8部門共同印發通知,提出以生產(chan) 勞動幫扶、實用技術培訓幫扶等7種方式,助力農(nong) 村殘疾人就業(ye) 增收。
如今,在殘疾人集中安置車間裏,殘疾人以勤勞與(yu) 汗水澆灌奮鬥之花;在按比例就業(ye) 企業(ye) 中,殘疾人與(yu) 健全人一道互幫互助勇敢逐夢;在各類創新創業(ye) 的平台上,不少殘疾大學畢業(ye) 生在節能環保、高新科技等多個(ge) 行業(ye) 領域勇毅篤行,助力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截至2022年底,全國城鄉(xiang) 持證殘疾人就業(ye) 人數已達到905.5萬(wan) 人。僅(jin) 2022年就實現新增城鄉(xiang) 殘疾人就業(ye) 59.2萬(wan) 人,完成三年行動方案目標的一半以上。
掌握工作技能是實現高質量就業(ye) 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各地積極舉(ju) 辦殘疾人培訓活動。2022年,已有50.2萬(wan) 名殘疾人得到職業(ye) 技能培訓,以一技之長為(wei) 幸福生活“加碼”。
無障礙建設:消除障礙,融合發展
清晨,窗外鳥鳴陣陣。家住浙江湖州市南潯區西陽村的殘疾人倪榮寶從(cong) 護理床上起身,手推長條高凳,走到靠背座椅前緩緩坐下,同往常一樣曬著太陽,等著老鄰居們(men) 過來聊天。
“輪椅、護理床和靠背座椅,都是區殘聯配發的。”倪榮寶說,殘聯還幫家裏改造了電線線路,“以前電燈開關(guan) 離床頭好幾米遠,現在裝在床頭,伸手就能開關(guan) 燈。”
環境無“礙”,生活有愛。近年來,各地殘聯推進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截至2023年3月31日,全國已完成改造68.05萬(wan) 戶。
要讓家成為(wei) 殘疾人溫馨港灣,更要在公共設施建設改造中充分考慮殘疾人需求。
四周是一排排書(shu) 架,中間擺放著桌椅和電腦……這間300多平方米的閱覽室看似普通,卻滿是細節:書(shu) 架上的書(shu) 更大更厚,走道上鋪設著一圈盲道,每張桌子的桌角都有一個(ge) 凹槽,用以放置盲杖。
這是浙江圖書(shu) 館專(zhuan) 門為(wei) 視障人士設立的閱覽室。在浙江,已經有50多家圖書(shu) 館專(zhuan) 設這樣的閱覽室以保障視障人士無障礙閱讀。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國家和社會(hui) 文明的標誌。
低地板無障礙公交車讓殘疾人出行無憂;配備著上下車無障礙渡板的地鐵車廂向殘疾人敞開“懷抱”;648家網站和APP完成無障礙及適老化改造,殘疾人網上衝(chong) 浪更便捷……各地扶殘助殘風氣漸濃,無障礙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當前,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正在研究製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這部我國首次就無障礙環境建設製定的專(zhuan) 門性法律,必將為(wei) 全麵提升我國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提供強大法律保障。
“殘疾人事業(ye) 正在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在日前舉(ju) 行的《殘疾人事業(ye) 藍皮書(shu) :中國殘疾人事業(ye) 研究報告(2023)》發布會(hui) 上,中國人民大學殘疾人事業(ye) 發展研究院院長鄭功成作出這樣的判斷。
迎著新征程暖陽,8500萬(wan) 殘疾人必將在全社會(hui) 關(guan) 心關(guan) 愛下,譜寫(xie) 出更燦爛的人生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