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千年“熱煩惱”變身綠色“熱資源”

發布時間:2023-05-25 09:47: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千年“熱煩惱”變身綠色“熱資源”

   ——長沙理工大學科技援疆的故事

  烈日下,藍色光伏板整齊排列,光熱集熱係統呈抓握狀,集熱場的追光係統正循著日照緩慢旋轉;另一側(ce) ,儲(chu) 熱係統正源源不斷地將采集的熱能存儲(chu) ,以備即時供應……日前,國內(nei) 首個(ge) 光熱裝配式能源島上線運行,占地近3000平方米。與(yu) 此同時,3000公裏外,長沙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在學校源網荷儲(chu) 綜合能源係統實驗室,通過遠程操控密切關(guan) 注著每一個(ge) 運行指標的動態。曆時兩(liang) 年,由長沙理工大學主導研發和首創設計的離網式冷熱電綜合儲(chu) 能與(yu) 供能的新型能源裝備正式落地“火洲”吐魯番。

  熱,是吐魯番最顯著的標簽。一年之中炎熱的氣候持續半年之久,夏季氣溫常在40攝氏度以上,地表溫度可達70攝氏度。“火洲”由此得名。

  如何在這片“熱”土上寫(xie) 好科技“大文章”?

  2021年暑假,應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和吐魯番市政府邀請,時任長沙理工大學副校長劉建民率領能源動力相關(guan) 學科專(zhuan) 家赴新疆考察調研,了解到吐魯番年平均日照時數長達3200小時,年均降雨量卻僅(jin) 有16毫米,“日照長、氣溫高、降水少,正是光熱資源綜合利用的絕佳之地”。

  令人避之不及的“熱煩惱”,成為(wei) 專(zhuan) 家眼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熱資源”。

  走訪調研、前期論證、綜合選址、技術攻關(guan) ……兩(liang) 年間,在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湖南省科技廳的大力支持下,長沙理工大學科研人員五進吐魯番,聯合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中交火焰山汽車檢測有限公司、湘能楚天電力集團、國輝(武漢)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等,力促科技資源不斷聚集,為(wei) 當地“熱經濟”注入源頭活水。

  難題不止於(yu) “熱”。吐魯番地貌豐(feng) 富,沙漠與(yu) 綠洲交相輝映。在遼闊的荒漠地帶,人煙稀少,電網覆蓋極為(wei) 薄弱。如何不依賴電網獨立運行?能源島交出完美答卷——其關(guan) 鍵技術集太陽能光伏發電模塊、太陽能集熱模塊、儲(chu) 能(電、熱、冷)係統、集控中心於(yu) 一體(ti) ,實現源側(ce) 集能、儲(chu) 側(ce) 存能、用戶側(ce) 供能的閉環作業(ye) ,不依賴電網即可實現獨立存儲(chu) 與(yu) 供應電、熱、冷能。

  百分百綠色能源利用、百分百零碳排放、百分百離網運行……運營成本、安全性等多項指標刷新紀錄,能源島為(wei) 西部儲(chu) 能安全提供了一個(ge) 全新樣本。

  科技援疆,根在創新,本在惠民。能源島建成,將為(wei) 當地帶來多項變化。

  提起吐魯番,令其聲名遠播的不止炎炎火焰山,還有味美多汁的葡萄、哈密瓜等新鮮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超高氣溫和超長日曬,賦予水果超高甜度。然而,由於(yu) 距離遠、損耗大、成本高等,吐魯番的瓜果雖聞名遐邇卻難以原汁原味送達大江南北。

  一頭是在疆果農(nong) 的提質增收,一頭關(guan) 係著內(nei) 地廣大民眾(zhong) “舌尖上”的福祉,如何破題?

  在能源島上,一座集裝箱式可移動無源儲(chu) 冷冷庫應運而生。長沙理工大學李傳(chuan) 常教授團隊就地取材,研製沙漠砂固體(ti) 儲(chu) 熱材料、高循環穩定性相變儲(chu) 冷材料等,攻克在極端高溫、幹熱的環境下長時儲(chu) 熱、高效製冷、長時儲(chu) 冷的技術難題。“冷能存儲(chu) 時長可達96小時。”李傳(chuan) 常介紹,利用相變儲(chu) 冷技術,儲(chu) 能冷鏈“黑科技”將打通“最先一公裏”,全程護航新鮮瓜果從(cong) 田間地頭的采摘到送達千家萬(wan) 戶的餐桌。

  惠民的探索不止於(yu) 此。在能源島上還建有首個(ge) 源網荷儲(chu) 體(ti) 驗站,以夏季供冷、冬季供暖為(wei) 主體(ti) ,體(ti) 驗站傾(qing) 力為(wei) 到訪者打造舒適的離網式辦公、休憩、中轉服務;針對日益增多的新能源汽車用戶,能源島還設有雙槍式快速充電樁……

  據悉,光熱裝配式能源島是吐魯番湘吐熱經濟產(chan) 業(ye) 園落地的首個(ge) 示範引導項目。以此項目合作為(wei) 契機,目前,長沙理工大學在吐魯番專(zhuan) 設熱資源開發與(yu) 利用專(zhuan) 家工作站。

  “學校將繼續向吐魯番地區派出專(zhuan) 家學者開展實地研究和工程實踐,持續鍛造學校服務國家能源安全能力,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造福人民群眾(zhong) 中取得更多實質性成果。”長沙理工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付宏淵表示。通訊員 葉正芳 記者 陽錫葉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