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助力解決職工“帶娃難”,家庭托育如何發力?

發布時間:2023-05-25 10:02:00來源: 工人日報

  全國托育服務宣傳(chuan) 月活動開啟,多地積極探索新模式——

  助力解決(jue) 職工“帶娃難”,家庭托育如何發力?

  “生了孩子誰來帶?”這是許多育齡職工家庭不得不考慮的一個(ge) 現實難題。

  國家衛健委日前發出通知,5月15日起到6月15日,開展全國托育服務宣傳(chuan) 月活動。

  目前,不少地方在探索家庭托育模式。國家衛健委此前也發布了《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就家庭托育點的規範管理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家庭托育能否幫助更多職工家庭解決(jue) 育兒(er) 難題?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開在小區裏的家庭托育點“幫了大忙”

  5月16日,記者來到一家位於(yu) 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的家庭托育點。

  “150平方米的四室兩(liang) 廳兩(liang) 衛,分為(wei) 兒(er) 童活動區、閱讀區、餐飲區和兩(liang) 個(ge) 休息間。主要招收附近社區需要日間照料的3歲以下嬰幼兒(er) ,按托育時間計費。”托育點內(nei) ,今年33歲的張瑜喬(qiao) 向記者介紹。

  “家庭托育點一般開在居民區裏,安全性高。今天上午,共有4位寶寶入園。”張瑜喬(qiao) 認為(wei) ,小區裏的家庭托育點有著天然優(you) 勢。

  “托育點可幫了我大忙!”家住附近的李雅一家,在孩子滿1歲時,把孩子送到了這個(ge) 家庭托育點。“工作日早上,我出門時把孩子送去,晚上再接回家,一個(ge) 月各類費用加在一起4000元左右,比請一個(ge) 阿姨全職照顧的性價(jia) 比更高。老師們(men) 把孩子的生活習(xi) 慣也培養(yang) 得很好。”李雅說。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家庭托育有其獨特優(you) 勢。首先,相較於(yu) 市場上的托育機構更加經濟實惠。其次,家庭托育一般就近便利,方便接送,早送晚接、半日製、全日製等能夠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從(cong) 孩子角度看,家庭托育更接近居家環境,更加容易適應。

  麵臨(lin) 諸多難題

  不過,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也發現,目前家庭托育機構數量較少、覆蓋範圍小,在社區中開展服務還存在種種困難。

  “帶自己的小孩時了解到家庭托育,正好自己家也具備開設條件,就注冊(ce) 登記了這家托育點。”從(cong) 事家庭托育2年來,張瑜喬(qiao) 很多次因為(wei) 各式各樣的問題想過放棄。“場地標準和衛生安全等級等硬件不完善,鄰裏投訴、保教人員隊伍不穩定、資質不能保證等等,我都遇到過。”

  3周歲以下幼兒(er) 幾乎不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其照護難度和強度都遠大於(yu) 幼兒(er) 園適齡兒(er) 童。家長也普遍擔心家庭托育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托育老師良莠難辨影響嬰幼兒(er) 健康成長等問題,對於(yu) 托育嬰幼兒(er) 存在顧慮。

  對此,首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的劉莉認為(wei) ,家庭托育對目前緩解3歲以下嬰幼兒(er) 入托問題,是一個(ge) 非常有效、便利的方式。但也要看到,家庭托育存在師資保障問題。正常的市場托育機構招聘有資格證、學曆專(zhuan) 業(ye) 等要求,但家庭托育可能無法保障。此外,很多家庭托育點的運轉不夠穩定。

  探索“幼有所育”新路徑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家庭托育點的定義(yi) ,在家庭托育人數、人均麵積和專(zhuan) 業(ye) 條件等方麵提出具體(ti) 要求,推動家庭托育點向標準化和規範化方向發展。

  高質量托育對兒(er) 童的發展有著積極影響,劉莉認為(wei) :“關(guan) 鍵是家庭托育要得到有效監管,依托社區將所有家庭托育點納入監管範圍,保障嬰幼兒(er) 安全成長。我認為(wei) 征求意見稿對家庭托育提出各項具體(ti) 要求是必要的。”

  “政府可以提供相應的培訓機會(hui) ,提升托育人員的專(zhuan) 業(ye) 能力水平。也希望社會(hui) 更多地關(guan) 注0~3歲嬰幼兒(er) 托育專(zhuan) 業(ye) 人員的缺失。”劉莉說。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我國每千人口托位數將提高到4.5個(ge) 。目前,各地也在對家庭托育點的管理進行積極探索。如濟南的“泉心托”惠民托育品牌,建設以政府為(wei) 主導的家庭托育點。浙江也在積極布局家庭托育點,目前已有“機構式運營”家庭托育和“家庭互助式托育”兩(liang) 種形式。

  “學習(xi) 各地家庭托育好的經驗做法,讓政府和社區更多參與(yu) 進來,一方麵有了外部的監管,另一方麵也可以給家庭托育帶來更多支持,推動家庭托育行業(ye) 更好發展。”劉莉說。 (記者 周子元)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