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食品”三大問題:噱頭大於實質、價格過高、配料不科學
“六一”兒(er) 童節到了。電商促銷活動正在進行,“兒(er) 童食品”是其中非常暢銷的品類。兒(er) 童醬油、嬰幼兒(er) 低鈉鹽、兒(er) 童營養(yang) 麵條、寶寶山楂條……打著專(zhuan) 為(wei) 兒(er) 童研發名義(yi) 的兒(er) 童食品真的都是健康的嗎?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334名家有0-14歲孩子的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平時給孩子買(mai) 食品,80.2%的受訪家長都傾(qing) 向於(yu) 購買(mai) 有“兒(er) 童食品”字樣的產(chan) 品。噱頭大於(yu) 實質、價(jia) 格過高、配料不科學是“兒(er) 童食品”三大問題。
受訪家長中,孩子在0-3歲的占33.1%,3-6歲的占43.0%,7-12歲的占19.0%,13-14歲的占4.9%。
我國目前對“兒(er) 童食品”沒有精準定義(yi) ,也沒有專(zhuan) 門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內(nei) 蒙古的兩(liang) 歲寶媽董歡介紹,她給孩子買(mai) 的食品中,90%都是“兒(er) 童食品”。“除了水果、酸奶我常在超市購買(mai) ,不會(hui) 特意講究以外,其他孩子入口的食品我都盡量在母嬰店購買(mai) ,比如主食的小麵條、小餛飩,調料的醬油、橄欖油,零食的果泥等。”
魏依在河南新鄉(xiang) 某行政機關(guan) 工作,目前孩子上幼兒(er) 園了。她平時給孩子買(mai) 吃的,很注重看是否有“兒(er) 童食品”的標識,“其實我知道現在市麵上很多有‘兒(er) 童食品’字樣的產(chan) 品,成分和成人普通食品差別不大,但還是會(hui) ‘花錢買(mai) 個(ge) 心安’。”
平時給孩子買(mai) 食品時,80.2%的受訪家長都傾(qing) 向於(yu) 購買(mai) 有“兒(er) 童食品”字樣的產(chan) 品。進一步分析發現,孩子在3-6歲的受訪家長這一比例最高,為(wei) 83.8%,其次是孩子在0-3歲的受訪家長(82.6%),孩子在13-14歲的受訪家長(56.9%)比例相對最低。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食品科學與(yu) 營養(yang) 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介紹,我國現在對“兒(er) 童食品”尚沒有精準的定義(yi) ,也沒有專(zhuan) 門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目前隻有0-36個(ge) 月的嬰幼兒(er) 配方食品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現在‘兒(er) 童食品’缺乏專(zhuan) 門的法律法規的約束,處於(yu) 一個(ge) 監管盲區。” 對於(yu) 市場中的“兒(er) 童食品”,朱毅指出,這其實隻是商家宣傳(chuan) 的一個(ge) 概念和噱頭,是“出於(yu) 營銷角度考慮”。
談及很多家長購買(mai) 時認準“兒(er) 童食品”標識的行為(wei) ,她解釋,依據《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其實是不允許在食品標識上使用“兒(er) 童食品”的文字或圖案的,“現在的‘兒(er) 童食品’隻是在包裝上把它做得像兒(er) 童食品,比如比較卡通。也因為(wei) 目前沒有嚴(yan) 格去規範這樣做是否可以,所以很多商家是在打擦邊球”。
“兒(er) 童食品”三大問題:噱頭大於(yu) 實質、價(jia) 格過高、配料不科學
林鑫是一名高校教師,也是二孩寶媽。她告訴記者,自己平時非常關(guan) 注兒(er) 童食品安全問題。“小孩的身體(ti) 機能發育不完全,抵抗力還不高,家長肯定要多操心些。”平時上網,看到兒(er) 童食品安全相關(guan) 的內(nei) 容,林鑫都會(hui) 點進去看一下。“如果有人討論我也會(hui) 去關(guan) 注一下。” 她身邊的家長朋友對兒(er) 童食品安全問題也都比較關(guan) 注,“大家在一起也會(hui) 聊”。
本次調查顯示,91.8%的受訪家長平時關(guan) 注兒(er) 童食品安全問題。
“我總光顧兒(er) 童食品店,裏麵的商品售價(jia) 要比一般超市貴出很多。但我有次特意查看比對了配料表,其實同類食品中成分都差不多。”董歡說,她能接受兒(er) 童食品價(jia) 格高一些,但要品質匹配價(jia) 格。“有的食品說是‘兒(er) 童食品’,但其實成分與(yu) 普通的成人食品沒有什麽(me) 不同,‘掛羊頭賣狗肉’。”
董歡感覺,配料表不科學、添加劑太多,也是“兒(er) 童食品”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兒(er) 子6個(ge) 月大時,開始吃輔食,我給他買(mai) 了溶豆零食,但後來發現配料中添加了白砂糖、麥芽糖精,馬上扔掉了。‘兒(er) 童食品’質量參差不齊。”
她還指出,很多“兒(er) 童食品”都沒有明顯的年齡分段,“經常翻了幾遍外包裝也沒找到在哪裏標著產(chan) 品適合多大的孩子食用,讓我很糾結到底買(mai) 還是不買(mai) 。平時帶孩子還碰見過幾次,倡導3歲以上小孩才能吃的零食,1歲多的寶寶家長就給吃上了”。
兒(er) 童食品中哪些問題嚴(yan) 重?數據顯示,噱頭大於(yu) 實質排在首位(58.2%),其次是價(jia) 格過高(52.8%),配料不科學甚至有害健康(46.1%),成分與(yu) 普通食品無差(40.9%),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劑(39.9%),沒有明確年齡分段(37.5%)等。
“兒(er) 童食品中的添加劑含量一定要低於(yu) 成年人的食品”
魏依經常在超市的“兒(er) 童食品”專(zhuan) 區采購。挑選食品時,她傾(qing) 向選擇大品牌、海外進口品牌,添加劑、防腐劑含量越少的越好。“像果泥、乳製品,如果是勾兌(dui) 的或者原料不是生牛乳,我肯定不會(hui) 買(mai) 。”魏依表示,平時家長聚到一塊兒(er) ,也會(hui) 討論哪些食品孩子喜歡吃、對小孩身體(ti) 好,互相推薦。
董歡說,看著網上不斷曝光的兒(er) 童食品安全問題,讓她更堅定在正規渠道購買(mai) ,“去線下母嬰店或者線上大平台的旗艦店”。她很喜歡看一些兒(er) 童食品相關(guan) 的測評,“他們(men) 會(hui) 把同類產(chan) 品做對比,從(cong) 配料成分的安全性,到宣傳(chuan) 的真實性,都有詳細專(zhuan) 業(ye) 的解說。我經常想買(mai) 什麽(me) 了就去看對應測評,測評推薦什麽(me) 就直接買(mai) ”。
董歡給孩子買(mai) 食品,會(hui) 重點查看配料表、營養(yang) 成分表,“配料表要幹幹淨淨的,上麵的東(dong) 西越簡單越好。也會(hui) 看看鈣、鐵、鋅這些元素的含量。肯定不買(mai) 含有反式脂肪酸以及鈉含量過高的食品”。
對於(yu) 食品添加劑的含量,中國食品產(chan) 業(ye) 分析師朱丹蓬提醒家長,兒(er) 童食品中的添加劑含量一定要低於(yu) 成年人的食品。為(wei) 孩子選購食品時,要優(you) 先選擇大品牌。“尤其上市企業(ye) ,具有更加雄厚的科研力量,行業(ye) 自律性、企業(ye) 責任感更強。”
為(wei) 了能給孩子選到營養(yang) 健康的食品,家長們(men) 都是怎麽(me) 做的?67.9%的受訪家長會(hui) 查看生產(chan) 日期、生產(chan) 許可證等基本信息,65.7%的受訪家長會(hui) 從(cong) 正規銷售渠道購買(mai) ,57.1%的受訪家長會(hui) 仔細研究營養(yang) 成分及配料表,其他還有:購買(mai) 知名品牌(46.6%),在網上查找測評推薦(41.2%),了解家長中的口碑產(chan) 品(29.5%)。
談及“兒(er) 童食品”行業(ye) 的未來,朱丹蓬指出,要讓整個(ge) 行業(ye) 進入規範化、專(zhuan) 業(ye) 化、品牌化的發展。“對於(yu) 兒(er) 童食品,不能放任市場野蠻生長,監管一定要跟上。一方麵,要製定兒(er) 童食品的標準體(ti) 係,按門類明確食品安全、營養(yang) 添加、製作工藝等標準,為(wei) 兒(er) 童食品的生產(chan) 提供遵循標準。另一方麵,要建立兒(er) 童食品認證製度、標識製度,出台兒(er) 童食品生產(chan) 、銷售監管辦法,提高兒(er) 童食品生產(chan) 與(yu) 市場營銷的準入門檻,杜絕引人誤解的營銷宣傳(chuan) ,規範市場競爭(zheng) ,引導行業(ye) 進入注重品質的健康發展軌道。”
受訪兒(er) 童家長中,孩子在0-3歲的占33.1%,3-6歲的占43.0%,7-12歲的占19.0%,13-14歲的占4.9%。(記者 杜園春 實習(xi) 生 丁香雪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