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2022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發布

發布時間:2023-06-06 09:2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北京6月5日電(記者詹媛)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chan) 學聯合體(ti) (以下簡稱“聯合體(ti) ”)在京發布了2022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長江生態保護、噪聲汙染治理、土壤汙染治理等成果入選。

  據中國科協黨(dang) 組成員、書(shu) 記處書(shu) 記張桂華介紹,該十大進展充分展示了我國生態環境領域最新、最有價(jia) 值的科研成果,這些成果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綠色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例如,聚焦長江水環境質量,此次入選十大進展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複技術與(yu) 管理體(ti) 係及應用研究”,揭示了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及其成因,給出了長江生態環境治理的方案和對策,並將其應用於(yu) 長江沿線58個(ge) 城市等,使得長江生態得以改善。

  噪聲汙染與(yu)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關(guan) 係密切,此次入選的“我國現代噪聲治理體(ti) 係構建與(yu) 應用研究”,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單位組成的技術團隊首次全麵係統地研究了我國噪聲治理的總體(ti) 思路和方法,為(wei) 噪聲汙染防治的法律製度、標準體(ti) 係、政策措施等出台提供了技術支撐,對推動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的噪聲問題、建立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yi) 。

  為(wei) 了破解土壤汙染這一重大難題,“土壤重金屬汙染治理協同固碳減排關(guan) 鍵技術及應用”成果團隊,聚焦土壤重金屬汙染源頭控製難度大,農(nong) 用地治理固碳減排的協同性不足等挑戰,研發了源頭自然修複新技術,開辟了農(nong) 用地重金屬脫毒與(yu) 固碳減排的精準治理新途徑。該成果在多個(ge) 地區推廣應用,為(wei) 我國土壤汙染防治提供了源頭控製—農(nong) 用地土壤治理—固碳減排一體(ti) 化解決(jue) 方案。

  其他入選的成果還有,湖泊氮磷截留效應及其內(nei) 循環影響機製、大氣氣溶膠光學組分定量遙感及其環境氣候效應研究、中國生態係統管理對“碳中和”的貢獻、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設計與(yu) 評估技術體(ti) 係的建立及應用、鋼鐵行業(ye) 減汙降碳協同控製關(guan) 鍵技術與(yu) 應用、西北地區氣候暖濕化增強東(dong) 擴及其重要環境影響等。

  總的來看,這十大進展,有聚焦國家戰略需求,瞄準生態環境科技前沿和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前瞻性、原創性成果,也有突出創新導向,與(yu) 重大問題難題研判緊密結合的科技攻關(guan) 成果,還有與(yu) 生態環境相近、相關(guan) 學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成果。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在發布會(hui) 上呼籲科學家和企業(ye) 界帶來更多的創新性科技成果,大力支持中國減汙降碳、改善環境質量,保護生態係統穩定和生物多樣性,加強與(yu) 國際同行的合作與(yu) 交流,惠及周邊國家。

  聯合體(ti) 副主席、聯合體(ti) 學術交流工作委員會(hui) 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遠航介紹,2022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由兩(liang) 院院士、聯合體(ti) 成員單位、高校和科研院所推薦,由15位院士組成評委會(hui) 評議投票產(chan) 生。該十大進展2019年度首次遴選以來,已連續四年開展相關(guan) 活動。入選的成果在引領生態環境領域技術創新,鼓勵生態環境科學研究,提高公眾(zhong) 環保意識等方麵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據悉,聯合體(ti) 是在中國科協指導下,由環境、生態、氣象、地理、農(nong) 、林、土壤、地質、海洋、水利、可再生能源11家全國學會(hui) ,生態環境領域知名企業(ye) 、學術研究機構和社會(hui) 組織共同發起成立的協同創新組織,聯合體(ti) 秘書(shu) 處設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hui) 。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