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高考報名人數創新高,別錯過這個信號提示
【閱讀提示】2023高考今日開考,1291萬(wan) 考生奔赴考場
光明網評論員:昨天(6月7日),新冠“乙類乙管”後的首次高考拉開帷幕。人們(men) 在加入一年一度寫(xie) 作文大賽的同時,仍不忘討論再創新高的高考報名人數。據教育部公布數據,今年高考報名人數達1291萬(wan) ,比去年增加98萬(wan) 。
高考報名人數創新高,引發不少家長關(guan) 於(yu) 高考競爭(zheng) 加劇的憂慮。盡管社會(hui) 上關(guan) 於(yu) 高等教育投資回報率下降的討論不絕於(yu) 耳,但高考作為(wei) 考生個(ge) 人及家庭實現社會(hui) 向上流動的“跳板”的角色仍無法撼動。由此不難理解,為(wei) 何僅(jin) 高考報名人數的變動,就能“成功”擾動社會(hui) 情緒。
不過,從(cong) 不少專(zhuan) 家學者的分析來看,考生及家長不必太過焦慮。高考報名人數雖然再創新高,但從(cong) 細分項來看,參加眼下這場傳(chuan) 統普通高考的考生人數同往年相比,並沒有太大變化,報名人數增量主要由大量中職、高職考生貢獻。這些參加職教高考、專(zhuan) 升本的考生也被統計在高考報名人數內(nei) ,而且這部分考生在一部分省市占比還比較高,或達20%-30%。
可作為(wei) 印證的是,河南省2021年125萬(wan) 高考報名人數中,參加普通高考全國統考的考生僅(jin) 有79.07萬(wan) ,剩餘(yu) 四成主要為(wei) 參加高職單招、專(zhuan) 升本的考生。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2020年全國中職畢業(ye) 生抽樣調查也顯示,65%的中職學生升入高等院校繼續學業(ye) 。
其實,這些年中職學生的“升本”行情一直在走高,但囿於(yu) 多重因素,相關(guan) 話題此前並未獲得太多關(guan) 注。中職學生中存在的快速、持續、普遍的升學熱,是與(yu) 現實社會(hui) 頻密互動的結果。
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尤其是科技革命及產(chan) 業(ye) 結構的轉型升級,產(chan) 生了對高技能勞動者的更強烈需求。盡管國家出台一係列政策為(wei) 職業(ye) 教育“正名”,但在當前仍單一扁平的社會(hui) 評價(jia) 體(ti) 係下,中職學生仍免不了要麵對消極乃至苛刻的社會(hui) 評價(jia) 。而近年來,國家通過多項舉(ju) 措拓寬中職生升學渠道,降低其升學成本,無疑在這波升學熱中起到了催化作用。
選擇升學以獲取更高學曆,當然是個(ge) 體(ti) 選擇,而且真誠地說,這樣的逆襲故事還很勵誌。但這種升學傾(qing) 向與(yu) 熱情該維持在怎樣的一個(ge) 區間範圍才屬於(yu) 合理,否則就該預警提示?或者換個(ge) 問題,如果一所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以升學拿本科學曆為(wei) 目標,而不再以成為(wei) 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為(wei) 成長目標,是否值得思考?
同樣引人擔憂的是,稍加檢索就不難發現,一些中職院校在社交網絡官方展示中,從(cong) 來不吝嗇宣傳(chuan) 自身的升學成績單,更有甚者,通過組織專(zhuan) 門的專(zhuan) 升本輔導班、壓縮實習(xi) 等助力學生備考,說好的“就業(ye) 目標與(yu) 升學目標並重”,最後隻剩下後者。
該反思的是,我們(men) 的職業(ye) 教育存在哪些問題,何以出現這些問題並如何進行修正。比如,職業(ye) 教育是否在師資、教學等方麵存在局限,培養(yang) 過程及結果與(yu) 企業(ye) 用人需求之間存在錯位,讓學生無法樹立對職業(ye) 教育的信念感和獲得感,無法預見並獲得通透的職業(ye) 發展前景,繼而選擇放棄。
也許從(cong) 個(ge) 人微觀的生活體(ti) 驗來看,中職生升學熱不過是個(ge) 體(ti) 選擇哪條職業(ye) 發展道路的問題,但對於(yu) 一個(ge) 社會(hui) 組織來說,人力資源的儲(chu) 備等情況則直接關(guan) 係到產(chan) 業(ye) 調整及經濟發展大事。對於(yu) 高考人數變動背後的中職考生“升學熱”,我們(men) 無需過度解讀和過激反應,但對於(yu) 高考的探照燈無意間照亮的這個(ge) 群體(ti) 以及背後的發展問題,需要我們(men) 投以關(guan) 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