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湖北利川:重煥壩漆光彩

發布時間:2023-06-12 10:0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張 銳 夏 靜 嚴(yan) 德勇 光明日報通訊員 範 穎

  仲夏時節的湖北省利川市毛壩鎮,溪水汩汩,群山蒼蒼。

  一大早,亮孔寨四溪村61歲的安誌華,背著背簍,扛著薅鋤,爬上了半山坡,鑽進鬱鬱蔥蔥的漆樹林。漆林之下,一壟壟行列齊整的茶樹,一蔸蔸拔節生長的紅薯藤,見證著他的忙碌。

  “到了夏至,就要開刀割漆了,一直到寒露收刀。一個(ge) 口子會(hui) 割上十幾二十刀,刀與(yu) 刀間隔個(ge) 把周。”安誌華拍了拍一株粗壯的漆樹,輕撫著樹皮上陳年的刀口說道,“去年,漆老板上門收漆,生漆賣到了220元一斤。漆樹、茶樹套種,算起來有兩(liang) 三萬(wan) 塊錢的進賬呢。”

  產(chan) 自毛壩鎮的生漆,因其抓木力強,光澤度好,漆酚含量高達82%,是生漆中的佼佼者,有“壩漆清如油,照見美人頭,搖動虎斑色,提起釣魚鉤”的美譽。20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曾給利川供銷社題贈“壩漆名冠全球”錦旗。到20世紀80年代,利川壩漆產(chan) 業(ye) 發展盛極一時。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由於(yu) 諸多原因,壩漆產(chan) 業(ye) 由盛而衰。

  今年已80歲的劉世海,跟壩漆打了60多年的交道,可謂“眼看壩漆起高樓,眼看壩漆樓塌了”。

  “抬頭一線天,低頭河水歡。兩(liang) 岸荒山野嶺,二十裏無人煙。”劉世海回憶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漆樹栽起來、漆場建起來,毛壩的山溝溝可是大變了樣,“這邊唱歌那邊應,隻聽山歌不見人。片片漆林掩山村,男女老幼笑盈盈。當年毛壩有漆樹10萬(wan) 畝(mu) ,公社有大廠,各村有小廠,真是熱火朝天呐。”

  “後來,有的人想賺快錢,貪婪地割漆,比如說,一根漆樹開兩(liang) 個(ge) 口子合適,非要開四個(ge) 口子,想在一年裏多收生漆,結果漆樹枯死了。有的人昧著良心,以次充好、以假亂(luan) 真,拿別處生漆冒充壩漆。再加上成本低廉的化工油漆的衝(chong) 擊,傳(chuan) 統壩漆產(chan) 業(ye) 就衰落了。”說起這些往事,劉世海依舊痛心疾首。

  割漆的漆刀、集漆的貝殼、裝漆的漆(竹)筒、刮漆筒的漆扯子、裝工具的漆簍……曾在壩漆中學教授漆樹病蟲害防治的劉世海,也是一個(ge) 割漆的老把式。就是現在,到了割漆時節,他還時常出去給人割漆,割一個(ge) 口子有三五塊錢的收入。漆林密的話,一天能割200來個(ge) 口子。“現在種漆樹,一定要綠色種樹,保樹割漆,不打農(nong) 藥,發展林下經濟,比如漆和茶、漆和油菜套種。”劉世海說。

  百裏千刀一斤漆。好的生漆,也需要好的加工製作。

  利川市德隆生漆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洪克儉(jian) ,也是壩漆製作技藝洪克儉(jian) 技能大師工作室(國家級)的負責人。

  “壩漆是利川的金字招牌,不能砸在我們(men) 這一代人手上。”洪克儉(jian) 在壩漆製作上堅持“兩(liang) 條腿”走路——傳(chuan) 統技藝的承續,新工藝的研發。

  洪克儉(jian) 介紹,傳(chuan) 統的壩漆製作技藝,主要的工藝流程是,第一步過濾雜質,用濾布過濾生漆,剔除泥巴、樹葉、木渣等機械雜質。第二步脫水氧化,將過濾好的生漆放入錐形瓦缸,以每分鍾500轉的速度攪拌至漆液發黑。第三步就是助劑添加,把配置好的各類助劑放入漆液,以每分鍾500轉速度攪拌至濃稠膏狀,可拉絲(si) 三寸即可。最後就是聚合交聯,將調製好的幹性植物油加入瓦缸,按每分鍾500轉速度攪拌30分鍾左右。

  然而,手工製作壩漆產(chan) 量低,而且殘存雜質影響漆酚含量和漆酶活性度,無法滿足市場新需求。於(yu) 是,洪克儉(jian) 與(yu) 中國林業(ye) 科學研究院林產(chan) 化學工業(ye) 研究所合作,曆時數年,開發出精製生漆及其功能性塗料深加工示範生產(chan) 線,產(chan) 能可達每年500噸,產(chan) 品不僅(jin) 行銷國內(nei) ,還出口國外。

  “我們(men) 的漆不僅(jin) 用於(yu) 古建築的修繕,還用於(yu) 石油化工、釀造設備等領域。最近,我們(men) 正在開拓海洋養(yang) 殖裝備防腐市場。將來,還要開發漆樹種子和葉子的深加工。”洪克儉(jian) 自豪地說,2021年,利川市的製漆技藝(壩漆製作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這為(wei) 壩漆產(chan) 業(ye) 發展注入了新風。

  近年來,毛壩鎮黨(dang) 委推行黨(dang) 員幹部一對多包保壩漆人才服務機製,對壩漆人才實行全覆蓋包保,定期走訪,爭(zheng) 取政策,邀請全鎮37名壩漆大師和漆農(nong) 參加“茶鄉(xiang) 夜話”,了解收集其在生漆生產(chan) 、種植、加工、製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針對反饋的問題,邀請專(zhuan) 家進行講解和開展技術指導,更好服務全鎮壩漆產(chan) 業(ye) 良性發展。

  利川市市場監管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羅洪濤介紹,近年來,我們(men) 以壩漆品牌培育、創建和服務為(wei) 抓手,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開展地理標誌保護工程,推動漆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發展。2022年,“利川壩漆”參加第四屆湖北地理標誌大會(hui) 暨地理標誌展示品鑒活動,並獲得銀獎。目前,利川已經培育發展新漆林3萬(wan) 餘(yu) 畝(mu) ,帶動1萬(wan) 餘(yu) 戶漆農(nong) 。

  夏至將至,割漆在即。利川在壩漆綠色重振之路上已然闊步開拔。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