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灣區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為(wei) 大灣區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廣州南沙加速打造粵港澳全麵合作平台
光明日報記者 唐一歌 吳春燕
廣州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是連接珠江口兩(liang) 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區的樞紐性節點。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南沙為(wei) 粵港澳合作發展的重大合作平台之一。2022年6月14日,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麵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麵合作總體(ti) 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賦予南沙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麵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的全新定位。
新定位,啟新篇。《南沙方案》發布一年來,南沙時不我待,開啟了全方位加速跑:
南沙港區四期投入運行,成為(wei) 全球首個(ge) 江海鐵多式聯運全自動化碼頭,南沙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更顯著;
個(ge) 人所得稅優(you) 惠、15%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等利好政策落地,港澳企業(ye) 與(yu) 人才紮根南沙發展信心更堅定;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迎來首批新生,南沙與(yu) 香港兩(liang) 地創新人才交流更密切;
大裝置大平台落子南沙科學城,深海、深地、能源和空天等領域科技力量更集聚;
…………
年輕、開放、活力迸發的南沙,正以海納百川的姿態,擁抱著有誌於(yu) 創新創造、成就夢想的人們(men) ,並以越來越強的平台作用,為(wei) 大灣區建設向縱深推進注入強勁動能。
1.引領創新:點燃灣區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如果不是在南沙街頭親(qin) 身體(ti) 驗,很難想象無人駕駛已經悄然來到我們(men) 身邊。在廣州南沙區內(nei) ,記者呼叫到一台車內(nei) 無安全員的自動駕駛車輛去創享灣。行駛中,“無人車”聰明地避讓著其他車輛,行進十分順利。
4月21日,小馬智行獲得廣州市首個(ge) 遠程載客許可,在全國率先開啟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小馬智行副總裁莫璐怡表示,從(cong) 落戶南沙,到快速成長為(wei) 自動駕駛領域的獨角獸(shou) 企業(ye) ,小馬智行的成長離不開南沙“敢為(wei) 人先”的精神和對科技創新的全力支持。
同樣得益於(yu) 優(you) 越的創新環境,晶科電子從(cong) 南沙資訊科技園一個(ge) 不足500平方米的實驗室起步,成長為(wei) 國內(nei) 發光二極管芯片產(chan) 業(ye) 的龍頭企業(ye) ,將多項“中國芯”產(chan) 品推向國際市場,產(chan) 值從(cong) 1000多萬(wan) 元達到今天的近20億(yi) 元。
“從(cong) 創業(ye) 到現在的十多年,伴隨著南沙交通便利程度、人才政策、營商環境的全方位提升,晶科電子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廣東(dong) 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國偉(wei) 直言,近年來,南沙區出台的“科創十條”、“四鏈”融合政策體(ti) 係等與(yu) 科技企業(ye) 發展極為(wei) 匹配的政策,讓企業(ye) 獲益匪淺。
創新引領發展的勢能在南沙加速累積。400餘(yu) 家人工智能企業(ye) 在南沙集聚;南砂晶圓、芯聚能等半導體(ti) 項目投產(chan) ,南沙實現國內(nei) 首個(ge) 寬禁帶半導體(ti) 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中科宇航落戶南沙,建成投產(chan) 中國首個(ge) 全產(chan) 業(ye) 鏈商業(ye) 航天產(chan) 業(ye) 化基地……
過去一年間,南沙高新技術企業(ye) 增加158家至近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入庫數達2158家、增長33.3%,25家企業(ye) 入選廣州獨角獸(shou) 企業(ye) 榜單,新簽約227個(ge) 項目,總投資額近4000億(yi) 元,增長87%。科創力量推動著南沙高質量發展,南沙區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速一騎絕塵領跑廣州。
同時,大灣區的創新主體(ti) 不斷向這片熱土集結。
在港科大(廣州)科技領創中心副主任白煜看來,港科大(廣州)的學科設置與(yu) 南沙科技創新和重點產(chan) 業(ye) 高度契合,正孕育形成“矽穀效應”。
“從(cong) 去年9月到現在,很多專(zhuan) 家從(cong) 香港或國外帶著科創項目來到南沙,進行落地轉化。目前我們(men) 師生在南沙的初創公司已有近10家,涵蓋微電子、先進材料、人工智能等多個(ge) 領域。”白煜說。
粵港澳的聯合創新不止於(yu) 此。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延伸出百兆網絡專(zhuan) 線,使港澳的科研團隊使用超級計算時,就像使用局域網一樣簡單。
“過去港澳缺乏超級計算能力,香港研究如需超算,必須人工攜帶硬盤往返兩(liang) 地。”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dong) 研究院院長高民說,如今,超算南沙分中心成了粵港澳科研合作“中轉站”,已服務港澳及海外200多個(ge) 科研團隊,使用超算總資源數超過2.5億(yi) 核時,換算成家用高性能電腦,需要計算3000年。
中科院明珠科學園一期南部組團即將投入使用,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hui) 址動工建設,冷泉生態係統、高超聲速風洞、極端海洋科考設施、大洋鑽探船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加快推進……隨著一批大院、大所、大科學裝置的進駐,南沙開始成為(wei) 大灣區突破基礎科研瓶頸的重要支撐。
2.通聯內(nei) 外: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
近日,中遠海“新南沙”輪搭載著4000多噸泰國榴蓮在廣州港南沙港二期碼頭靠泊——這批榴蓮從(cong) 卸船到運抵江南果蔬批發市場僅(jin) 需兩(liang) 個(ge) 小時;而通過南沙港向外輻射的高速公路,1小時可達粵港澳大灣區各市、24小時內(nei) 可達全國各地。
進口水果新鮮抵達的背後,是南沙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的實力與(yu) 信心。
“南沙港區目前已經建成全國最大的臨(lin) 港冷庫。”廣州港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董磊介紹,目前南沙國際冷鏈項目一期已建成3座冷庫,庫容達22.7萬(wan) 噸,可確保進口肉類、果蔬、水產(chan) 品等從(cong) 查驗到存儲(chu) “全鏈條不斷冷”。
在2022至2023年車厘子產(chan) 季,南沙口岸已成為(wei) 車厘子進口量最大的口岸;截至4月中旬,2023年已有超5700自然箱榴蓮通過南沙港進入國內(nei) 市場,南沙港成為(wei) 內(nei) 地最大的榴蓮進口港。以生鮮為(wei) 代表的貨物在南沙港實現快速進入流通,有賴於(yu) 南沙構建的“海、陸、空、鐵”立體(ti) 化的集疏通道。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南沙港區已開通外貿航線151條,通達全球120多個(ge) 國家、310多個(ge) 港口。2022年7月,廣州港南沙四期碼頭投入運行,將南沙港區年集裝箱通過能力提升至超2400萬(wan) 標箱,南沙進一步增強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買(mai) 全球、賣全球”出海大通道更加順暢。
從(cong) 白天到深夜,來自全球各地的貨物24小時不間斷地在南沙進出。
最近,隨著多個(ge) 電商平台啟動“618”促銷活動,南沙綜合保稅區內(nei) 一片繁忙:工作人員手中掃碼槍不斷發出“滴滴”聲,一個(ge) 個(ge) 進口包裹在分揀線上流動,從(cong) 申報到放行僅(jin) 需數秒,隨後便進入跨境電商企業(ye) 流水線打包、裝車,進入境內(nei) 派送環節。
“在這裏,跨境電商商品可以24小時通關(guan) ,消費者在購物平台下單,最快當天就能收到商品。”廣東(dong) 卓誌跨境電商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關(guan) 務經理楊海明說。
依托四通八達的海港優(you) 勢,南沙已吸引天貓、京東(dong) 、唯品會(hui) 等平台在南沙設立物流分撥中心。南沙跨境電商業(ye) 務量從(cong) 2014年0.2億(yi) 元增長到2022年超900億(yi) 元,助力廣州跨境電商進口規模連續9年蟬聯全國第一。
越來越多的業(ye) 態在南沙集聚,越來越多的外資外貿企業(ye) 落戶南沙。
“得益於(yu) 南沙港豐(feng) 富的物流資源,我們(men) 可以自由選擇各種物流集港方式,實現汽車‘出廠即發運’。”負責汽車出口物流業(ye) 務的日本郵船派駐南沙汽車碼頭業(ye) 務經理詹爾凱表示,在經濟形勢持續向好和便利的通關(guan) 環境支持下,今年該公司出口業(ye) 務持續提升,對未來發展信心十足。
3.廣納人才:打造灣區青年創業(ye) 就業(ye) 首選地
對於(yu) 澳門青年何玨蓉來說,南沙是她“夢開始的地方”。從(cong)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本科畢業(ye) 時,抱著多積累項目經驗的想法,她選擇了正在高速發展、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的南沙。在南沙區建設中心工作一年多,她如願接觸到了很多南沙區的重大民生工程,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黃閣鎮安置區六期等。
今年3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的正式啟用讓她更加有幹勁。“我就是來建設南沙的。”何玨蓉笑著說,南沙的一切都是嶄新的,也正是因為(wei) 新,才充滿了機遇與(yu) 挑戰,她的使命感更強了。
來自香港的創業(ye) 青年陳智誠,也在書(shu) 寫(xie) 著忙碌而充實的南沙故事。2021年9月,當他的創業(ye) 項目“天軌智能充電係統”處在關(guan) 鍵研發期時,南沙區提供的“港澳青創貸”幫他解了燃眉之急,讓這個(ge) 項目能進一步發展。
如今,隨著該項目得到合作方認可,陳智誠得以拿出更多時間幫助後來者——他受聘成為(wei) 南沙區港澳青年五樂(le) 服務中心副理事長和創業(ye) 導師,將自己的創業(ye) 經驗分享給更多前來追夢的港澳青年。
在創享灣的圖書(shu) 館、咖啡廳、原汁原味的港澳茶餐廳裏,經常聚滿了粵港澳三地與(yu) 來自海外的年輕人,他們(men) 暢談著創業(ye) 進展,交流著大灣區的發展機遇與(yu) 政策資訊。
《南沙方案》發布後,港澳居民個(ge) 人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正式落地;獎補力度全國領先的港澳青創“新十條”措施發布;全國首個(ge) 可用住房公積金按月付房租的港澳青年公寓項目啟動……一項項實實在在的支持舉(ju) 措,為(wei) 港澳青年在南沙追夢、圓夢再添新動力。
記者了解到,通過港澳青年學生“百企千人”實習(xi) 計劃,已有近2000名港澳青年在南沙實習(xi) 。他們(men) 以實習(xi) 為(wei) 窗口,充分了解南沙的優(you) 勢和未來;匯聚在創享灣、創新工場、創匯穀的11個(ge) 青創基地,已經累計吸引超500個(ge) 港澳台僑(qiao) 青創企業(ye) (項目)入駐;通過廣東(dong) 省粵港澳青少年交流促進會(hui) 等多個(ge) 交流平台,南沙區累計促成超過5.2萬(wan) 名港澳青少年在南沙研學旅行、交流交往。
港澳青年逐夢而來,南沙也在全力以赴地打造著港澳青年安居樂(le) 業(ye) 的新家園。
“南沙有全方位圍繞港澳青年工作、生活、就業(ye) 、創業(ye) 、置業(ye) 的優(you) 惠政策,能夠係統性地解決(jue) 港澳青年發展中的所難和所需。”在南沙創業(ye) 3年的香港青年曾祥盛表示,發展中的南沙不僅(jin) 為(wei) 港澳青年提供了便利且舒適的生活環境,更提供了一個(ge) 充分施展才幹、提升自我的巨大空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