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度推動市場化經濟修複
作者:毛振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今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略超預期,為(wei) 全年經濟修複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中國經濟得以“稍稍喘一口氣”。但值得注意的是,本輪經濟修複是在過去三年經濟基本麵遭受深度衝(chong) 擊之後的修複,一季度GDP雖然同比增長4.5%,但仍然低於(yu) 常態水平,經濟要恢複到常態仍然任重道遠。同時,帶動經濟修複的力量仍然有可能再度走弱,如出口一季度雖然出現了超預期的正增長,但後續下行壓力仍存。
經濟改善雖略超預期,但需關(guan) 注市場化修複程度不足
今年一季度的經濟修複,穩增長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各級政府“抓經濟”的積極性是比較高的,著力於(yu) 盡快扭轉近年來經濟低迷的局麵。一係列的穩增長措施也確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3年中國經濟實現了平穩開局。但是,市場化的修複仍有不足。在外需麵臨(lin) 壓力的情況下,政策重點應放在國內(nei) 市場的培育上,而培育國內(nei) 市場的核心在於(yu) 推動市場化力量的修複。這個(ge) 問題可以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來分析。
第一,如何分析當前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從(cong) 一季度的數據來看,基建、國有投資等政府性投資保持較高水平的增長,民間投資低位下行,說明民間投資動力仍然不足;M2增長較快,社融增速顯著低於(yu) M2增速,說明雖然政府積極寬貨幣,但實體(ti) 加杠杆動力不足下寬信用仍然受限。這兩(liang) 組數據都說明當前經濟修複政策性的力量強而市場性的力量較弱。
第二,應思考用什麽(me) 樣的體(ti) 製機製推動經濟修複。從(cong) 理想的情況來說,應發揮市場自發的調節機製作用,通過市場主體(ti) 發力推動經濟修複。但從(cong) 目前的情況來看,政府通過融資平台以及其他國有企業(ye) 穩投資、穩增長,且形成閉環,民間力量參與(yu) 較少。雖然市場失靈需要政府這隻有形之手來彌補,但政府管控過多也會(hui) 帶來更多扭曲。這不僅(jin) 是當前經濟修複需要麵對的問題,也是中國經濟所麵臨(lin) 的長期問題。
從(cong) 多個(ge) 維度著手推動市場化的經濟修複
一是“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隻能加強,不能削弱。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提出“翻兩(liang) 番”的經濟增長目標,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下,各地全力拚經濟,對中國經濟在較長時間內(nei) 實現了高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我國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這一方針並未動搖,但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近年來對政治、文化、生態等方麵的關(guan) 注度提升,經濟增長在考核中的關(guan) 注度相較過去出現了一定變化。有人認為(wei) ,當前再提“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顯得觀念滯後,但實際上,增長才是發展的核心和靈魂,是發展的主要內(nei) 容,沒有經濟增長何談發展?把經濟增長提到多高的位置都不為(wei) 過。隻有在“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下,地方政府才能一心一意抓經濟,一心一意尊重市場投資主體(ti) ,一心一意改善營商環境,從(cong) 而創造有利於(yu) 企業(ye) 投資興(xing) 業(ye) 的良好氛圍。要將幹部選拔與(yu) 經濟建設緊密結合,選人用人方麵要著重考察政府官員發展經濟的能力。
二是為(wei) 市場主體(ti) 賦能,增強市場主體(ti) 活力。一方麵,加力提振消費需求,建議發放消費券。消費需求不足,企業(ye) 的經營發展也會(hui) 受到製約。在優(you) 質項目不足,投資乘數偏低,地方投資積極性不高的背景下,後續基建投資維持高速增長仍受到製約,消費改善對於(yu) 經濟持續修複至關(guan) 重要,發放消費券、出台激發消費活力的相關(guan) 政策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麵,與(yu) 民休養(yang) 生息,積蓄能量。曆史上來看,每當發生重大災害、戰爭(zheng) 等事件後,統治者一般都會(hui) 輕徭薄賦、與(yu) 民休息,進而逐漸恢複國力。當前同樣需要采用相應的政策思路來培育市場動力,讓老百姓、企業(ye) 積攢一定的資金,進而有能力消費與(yu) 投資,激發市場活力。
三是引導微觀主體(ti) 改善預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實現消費修複和投資修複的關(guan) 鍵則是要推動微觀主體(ti) 改善預期,通過穩定居民、企業(ye) 的消費信心、投資信心,進而促進內(nei) 需改善。
需警惕資產(chan) 價(jia) 格下跌引發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衰退風險
通縮壓力客觀存在,但我國有能力應對。當前社會(hui) 各界對於(yu) 經濟是否陷入或即將陷入通縮存在較大分歧。我個(ge) 人認為(wei) ,通縮壓力是客觀存在的,一方麵以CPI衡量的通脹水平持續回落至低位,另一方麵經濟複蘇節奏整體(ti) 仍較為(wei) 溫和。但也無需過於(yu) 擔心,中國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消費潛力,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下,擴內(nei) 需、補短板也將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助力,此外長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國也積累了相當的經驗,我國擁有應對能力,經濟陷入通縮的可能性不大。
雖然通縮壓力可控,但需警惕資產(chan) 價(jia) 格尤其是房地產(chan) 價(jia) 格快速下跌引發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衰退的可能性。引發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衰退的核心問題就是價(jia) 格,除了消費價(jia) 格之外,更應關(guan) 注資產(chan) 價(jia) 格。因為(wei) ,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的核心就是資產(chan) ,而從(cong) 我國的情況來看,最為(wei) 重要的資產(chan) 就是房地產(chan) ,甚至可以說,房地產(chan) 是我國居民、企業(ye) 甚至金融機構最為(wei) 重要的基礎資產(chan) 。當前房地產(chan) 市場雖在供需兩(liang) 端等多項政策支持下邊際改善,但下行趨勢尚未出現根本性扭轉,微觀主體(ti) 的投資信心、消費信心仍偏弱,需警惕出現“貸款人消失”現象。參考國際經驗,九十年代,日本在股市泡沫和房地產(chan) 泡沫破滅下,資產(chan) 價(jia) 格大幅下跌,高債(zhai) 務壓力下微觀主體(ti) 陷入資不抵債(zhai) 的困境,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目的由“利潤最大化”轉向“債(zhai) 務最小化”,進而導致總需求不足,日本經濟由此陷入“失去的二十年”。雖然我國當前股市泡沫化程度較低,但房地產(chan) 泡沫依然存在,需持續警惕資產(chan) 價(jia) 格尤其是房地產(chan) 價(jia) 格快速下跌引發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衰退。
總體(ti) 而言,要實現市場化的經濟修複,仍需政府、企業(ye) 、居民等各類主體(ti) 齊心協力,避免“躺平”,將“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真正落實到實際的經濟工作當中來。政府要充分發揮助推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引擎”作用,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推動經濟社會(hui) 有效運轉,企業(ye) 、居民也要打起精神,鼓足幹勁。政府、企業(ye) 、居民形成合力,把握優(you) 勢,共同克服經濟修複中遇到的困難,推動經濟加速回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