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在大涼山深處——幫扶幹部們的涼山紀事
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東(dong) 周洪雙
6月,雨季遲到了,四季寒涼的大涼山熱風吹散了雲(yun) 彩,天空蔚藍。
在灼熱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裏縣小金河河穀,溝穀高差上千米。喬(qiao) 瓦鎮簸箕籮村半山台地上的一塊塊耕地可是村民的至寶。四川攀枝花市第六批援藏工作組成員、木裏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袁野聯係這裏開展幫扶工作已逾兩(liang) 年。在他和同事們(men) 的幫助下,村裏建起了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園,金絲(si) 皇菊成為(wei) 這裏的主要產(chan) 業(ye) 。皇菊與(yu) 小春馬鈴薯輪作、種養(yang) 循環模式建立起來了,農(nong) 產(chan) 品變成了緊俏的品牌商品,村民們(men) 由外出打工變成了就地就業(ye) ,每年解決(jue) 就業(ye) 600多人,戶均年增收6000多元,村莊的富足令人羨慕。
在涼山,駐紮著來自中央機關(guan) 、國有企業(ye) 、東(dong) 西部協作幫扶、省直單位、省內(nei) 對口、涼山州直機關(guan) 幫扶等各級各類幫扶幹部,迄今已經有1.7萬(wan) 多人在這裏付出青春與(yu) 汗水。現在這裏仍然有6844名幫扶幹部。
他們(men) 與(yu) 各族群眾(zhong) 一起累一起拚,成為(wei) 大涼山深處最可親(qin) 可敬的人。大涼山的群眾(zhong) 說,第一書(shu) 記“瓦幾瓦”(非常好),幫扶幹部“卡沙沙”(謝謝)。
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曾經,涼山州17個(ge) 縣市中,有11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均為(wei) 原深度貧困縣。
眼下,西昌市安哈鎮擺擺頂村高二半山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蔬菜基地又迎來豐(feng) 收季。
兩(liang) 年前,駐村第一書(shu) 記楊洋來到擺擺頂村。脫貧之後,如何為(wei) 村裏培育起可持續的產(chan) 業(ye) ,成為(wei) 他曾終日思考的問題。他發現,這裏山高水好土肥,是發展錯季高山綠色蔬菜的好地方。於(yu) 是,675畝(mu) 的蔬菜基地在二半山區建起來了。現在,老百姓在家門口多了土地租金和勞務兩(liang) 項收入,實現了“掙錢養(yang) 家兩(liang) 不誤”,高山蔬菜種植每年增加群眾(zhong) 收入近200萬(wan) 元。
不斷助推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讓腳下的土地更加宜居宜業(ye) ,讓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成色更足——這是大涼山幫扶幹部們(men) 共同的心願。
四川德陽市旌陽區對口幫扶越西縣,工作隊緊緊圍繞“一家人、一條心”,選派幫扶幹部29人組成援彝前方指揮部,深入越西20個(ge) 鄉(xiang) 鎮、50餘(yu) 個(ge) 已脫貧貧困村實地調研,結合越西實際製訂“鄉(xiang) 村振興(xing) 版”對口幫扶5年規劃。同時,促進48個(ge) 鄉(xiang) 鎮(街道)、部門,39個(ge) 教育醫療單位分別與(yu) 越西建立全域結對關(guan) 係。
在幫扶幹部的努力下,越西縣蘋果、甜櫻桃、早熟桃等產(chan) 業(ye) 園提檔升級,帶動周邊群眾(zhong) 持續增收。同時,幫扶幹部幫助越西建設了一批特色村落、景觀節點。工作隊還聚焦民生,將教育幫扶和醫療共建統一起來,搭建教育教學研修交流平台,開展送教送培,組織旌陽區名師工作室赴越西開展專(zhuan) 題培訓,建立“校聯體(ti) ”,全力提升越西教育發展水平;深化醫療衛生合作,打造特色醫聯體(ti) ,促進基層醫療“強筋骨”。
幫扶幹部們(men) 緊盯防返貧底線,走村入戶掌握變化情況,每月專(zhuan) 題分析研判,逐戶製定幫扶政策、落實幫扶措施。兩(liang) 年多來,幫扶幹部協調落實綜合保障等14類幫扶措施17935個(ge) ,守住了大涼山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幫扶車間遍布涼山
製約涼山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最大的因素無疑是發展的不充分不均衡。要突破,首要的是要發展產(chan) 業(ye) ,推動就業(ye) 增收。循著這樣的思路,大涼山的幫扶幹部們(men) 開啟了壯大產(chan) 業(ye) 的競賽。
聚焦產(chan) 業(ye) 發展,核心目的是要激發當地群眾(zhong) 持續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
承擔新一輪東(dong) 西部協作幫扶的浙江寧波全麵結對幫扶涼山。截至今年一季度,累計落實協作資金19.5億(yi) 元,其中實施產(chan) 業(ye) 項目154個(ge) ,安排協作資金10.9億(yi) 元,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就業(ye) 務工等方式增加群眾(zhong) 收入。同時,還發揮涼山在能源資源、農(nong) 特產(chan) 品等方麵的優(you) 勢,撮合寧波及東(dong) 部地區企業(ye) 和優(you) 質資本走進涼山。目前,已有135家企業(ye) 落戶涼山,實際到位投資91.22億(yi) 元。
寧波幫扶幹部深化產(chan) 業(ye) 鏈條培育,按照“寧波市場+涼山產(chan) 品、寧波總部+涼山基地”的模式,梳理了一二三產(chan) 貫通、農(nong) 文旅融合的10大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鏈條。目前,已經建設幫扶車間68個(ge) ,提供公益性崗位和就近就業(ye) 崗位4200餘(yu) 個(ge) 。
培養(yang) 紮得下根的人才
涼山最急需什麽(me) ?還是人才!
派出精銳力量,組成團隊集中幫扶重點領域,幫扶者們(men) 把這樣的方式稱為(wei) “組團式幫扶”。如今,這樣的成功經驗被快速複製到更多的地方。
在鹽源縣人民醫院,氣派的新建院區展現出這裏日新月異的變化。從(cong) 2017年開始,鹽源縣人民醫院便與(yu) 幫扶方攀枝花中心醫院建立緊密型醫聯體(ti) 。2022年,寧波市第六人民醫院、眼科醫院、鄞州區第二人民醫院5名專(zhuan) 家又“組團式幫扶”。共17名幫扶專(zhuan) 家與(yu) 60多名本土醫務人員建立幫帶關(guan) 係,實行“科科對接”,製定個(ge) 性化培養(yang) 方案,迅速提升了鹽源縣的醫療水平。醫院先後完成了涼山州首例眼角膜移植手術等10餘(yu) 項新技術應用。
浙江省駐涼山工作隊隊長陳堅軍(jun) 介紹,寧波積極與(yu) 涼山13所學校、10所醫院開展深度結對幫扶,結對數分別占全省的46%和77%,為(wei) 全國市州結對體(ti) 量最大、任務最重的地區。截至目前,寧波共落實東(dong) 西部協作醫療教育幫扶項目138個(ge) 、資金3.14億(yi) 元,累計派遣醫生、教師等專(zhuan) 技人才463人赴涼開展幫扶。將寧波先進的經驗理念帶到涼山,深入實施“師帶徒、跟班學”,“輸血”與(yu) “造血”並重,努力為(wei) 涼山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據統計,先後有65家醫院幫扶涼山11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縣人民醫院,培育了一大批紮得下根的骨幹人才。在科技幫扶方麵,自2021年以來,涼山接受產(chan) 業(ye) 指導服務2.4萬(wan) 餘(yu) 次,幫助解決(jue) 技術問題1.9萬(wan) 餘(yu) 個(ge) ,培訓農(nong) 村實用技術人才7300餘(yu) 人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