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多地畢業生臨近畢業被一企業解約

發布時間:2023-06-13 09:4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一通電話,讓即將畢業(ye) 的廣西大學生張臣“失業(ye) ”了。

  5月24日,張臣參加碩士研究生畢業(ye) 答辯的前一天,他接到中創新航人力資源部的電話通知,“因業(ye) 務調整,需要與(yu) 你解約”。幾天後,他收到了中創新航賠付的3000元違約金。

  這距離他與(yu) 公司簽訂“三方就業(ye) 協議書(shu) ”已過去半年多了。無奈的他再一次被“打回”秋招模式,投了百餘(yu) 份簡曆,接到的麵試通知卻寥寥無幾。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調查發現,在微博、小紅書(shu) 等社交平台,也有一些應屆畢業(ye) 生曬出自己突然被中創新航解約的經曆並聲討該公司的行為(wei) 。

  安徽一高校材料專(zhuan) 業(ye) 本科應屆生陳一加入了一個(ge) 維權QQ群,目前群內(nei) 已有832人,多數是和她一樣被該公司解約的畢業(ye) 生,也有一部分企業(ye) 獵頭。他們(men) 在群裏不斷傾(qing) 訴憤懣,可回到現實生活,還是得盡快找工作,但留給他們(men) 以應屆畢業(ye) 生身份找工作的時間不多了。

  據一些媒體(ti) 報道,5月29日,江蘇省常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已收到情況反饋,相關(guan) 部門已趕往該公司進行處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撥打該公司各地分公司電話,均被告知需要撥分號,並未接通。記者通過微信聯係上兩(liang) 家分公司的兩(liang) 位HR,其中一位告知“今年已經沒有校招了,目前隻招普工”。當記者谘詢被解約應屆畢業(ye) 生相關(guan) 事項時,兩(liang) 人均未回複。

  三方就業(ye) 協議簽了半年多,臨(lin) 近畢業(ye) 被解約

  如果不被解約,張臣將在7月入職中創新航設立於(yu) 江蘇常州的研究院,成為(wei) 一名電池研發崗的技術人員。在他看來,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是鋰電方向,能夠到對口的國內(nei) 第三大動力電池企業(ye) 工作,還是比較滿意的。

  去年9月,張臣向中創新航投遞了求職簡曆。三四天後,他收到了麵試通知。他回憶說,或許是因為(wei) 參與(yu) 麵試的畢業(ye) 生人數多,每個(ge) 人僅(jin) 進行了15分鍾左右的麵試,“考察你與(yu) 崗位的匹配度、理解程度,麵試完後很快就發了聘用意向確認書(shu) ,要求在幾天內(nei) 進行確認”。

  就這樣,經過再三考慮,當時手握8家企業(ye) offer的張臣還是選擇了中創新航,並在去年10月15日與(yu) 企業(ye) 簽訂了三方就業(ye) 協議書(shu) 。他隨即加入了公司創建的應屆畢業(ye) 生簽約群。

  工作事宜確定了,他開始按部就班地準備畢業(ye) 。直到5月24日下午4點左右,他接到公司HR通知解約的電話,“當時就懵了,還以為(wei) 是詐騙電話,怎麽(me) 就突然解約了呢?”

  他詢問解約原因,對方稱“具體(ti) 原因不知道,他們(men) 也剛接到通知”。張臣說,“問什麽(me) 對方都回答不知道,說完通知後立馬掛了電話,也並沒有詢問我的任何意見,其實就是單方麵通知解約”。

  張臣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他加入群後,群裏隻采集過個(ge) 人基本信息,“半個(ge) 月前,他們(men) 可能是要拓展海外業(ye) 務,在群裏發過一次調查問卷了解語言能力等,其他時間從(cong) 未和我聯係過”。隨後,與(yu) 他對接的公司HR聯係他郵寄回了三方協議。

  據中創新航官網介紹,該公司目前已建立江蘇、福建、四川、湖北、安徽、廣東(dong) 等多個(ge) 產(chan) 業(ye) 基地,同時已設立歐洲產(chan) 業(ye) 基地,大力拓展海外產(chan) 業(ye) 布局。

  陳一關(guan) 注到該公司於(yu) 2021年新成立了合肥公司,“看起來比較缺人,又有‘裝機量國內(nei) 排名前三’‘國企’‘去年才上市’等標簽”。她向工程師崗位投遞了簡曆,10多天後進行了麵試,兩(liang) 天後就收到了offer,上麵明確標明要在3天內(nei) 答複是否簽約。她在去年12月初簽訂了三方就業(ye) 協議。

  “簽訂三方後,秋招也快結束了,就再也沒去找過工作,包括今年春招也沒再關(guan) 注。”沒想到,5月24日當天,她加入的有百餘(yu) 人的公司簽約群,不聲不響地被解散了。

  陳一回憶說,公司HR在群裏出現的次數屈指可數:春節期間,稱可以推薦同學來應聘供應商質量工程師的崗位,該崗位比較缺人;4月中旬,稱公司在招聘國際營銷工程師崗位,有興(xing) 趣的可以內(nei) 部競聘;5月初,稱公司采購中心部門需要補錄一位供應商質量工程師,有意向的同學可以安排麵試;之後,群裏還發布了一份調查問卷,了解大家的英語水平。

  再之後,她收到了常州公司總部HR的電話,通知辦理解約。她無奈地說:“我當時都懵了,反複詢問為(wei) 什麽(me) ,也隻得到了4個(ge) 字的回複:業(ye) 務調整。”她又去詢問安徽公司的HR,對方回複稱“也很無奈,才接到的集團通知,也是因為(wei) 業(ye) 務調整,大部分人都解約了。目前隻能先把銀行卡賬號發到郵箱,拿到賠償(chang) 金,然後再在招聘網站上尋找新的工作機會(hui) ”。

  “我才完成論文終稿,沒想到一畢業(ye) 就失業(ye) 了。”就讀於(yu) 江西一高校的本科畢業(ye) 生王靜接到的第一份offer,就是來自中創新航廣東(dong) 江門公司的MES工程師崗位。春節期間,王靜還收到了公司寄來的新年禮物——一隻紅色行李箱,裏麵是一副對聯和公司宣傳(chuan) 冊(ce) 。

  她和家人一度以為(wei) “公司包接包送包住,早九晚五,月薪令人滿意,行業(ye) 前景不錯,公司又已上市,是一份很好的工作了”。收到解約電話的前幾天,她還接收到了公司發來的短信,要求把一些座機號碼加入白名單,“還以為(wei) 通知新入職員工培訓的事情”。

  “突然解約,我一時半會(hui) 兒(er) 還是無法接受失業(ye) 的事實。但那幾天正在做畢業(ye) 論文最後修改,根本沒有精力過多詢問。”這幾天,學校老師勸她趕緊找新工作,她無奈地說,“當初看到三方協議上簽訂的違約金3000元時還有些擔心,不會(hui) 跟我解約吧?沒想到壞事竟然成真了,成了進入社會(hui) 經曆的第一頓毒打”。

  還在招聘的崗位已經不多了

  這段時間,王靜又開始每天在網上搜集各種求職信息、投遞簡曆了,“也有一兩(liang) 個(ge) 麵試機會(hui) ,但仍處於(yu) ‘失業(ye) ’狀態”。她把自己的遭遇報告給了學校輔導員,老師表示發放了違約金後就沒有辦法了,隻能幫忙把三方協議解約。

  陳一還發現,這些招聘崗位還在招聘軟件上有顯示,但通過平台聯係HR已經收不到回複了。更為(wei) 殘酷的現實是,“很多企業(ye) 的校招工作都結束了,剩下的在招聘的公司崗位很少,賠付了3000元違約金,這對於(yu) 損失的機會(hui) 來說,又怎麽(me) 比?”

  事實上,在與(yu) 應屆畢業(ye) 生解約後,中創新航人力資源部還向被解約的畢業(ye) 生發送了一封郵件,附件中匯總了正在進行的企業(ye) 招聘信息。

  可在陳一看來,這樣的“補救措施”毫無用處。“這些招聘會(hui) 本來就是當地政府大力宣傳(chuan) 的,在沒有收到他們(men) 的這些郵件之前,我每天也會(hui) 收到合肥市政府給我發的兩(liang) 三條招聘會(hui) 的信息”。

  張臣還嚐試撥打了常州市市長熱線電話反映情況,也得到了對方會(hui) 與(yu) 公司溝通的承諾。幾天後,他收到了公司發來的招聘會(hui) 信息匯總,“但大部分都是常州當地的時間臨(lin) 近的招聘會(hui) ,我在廣西趕不過去,往返交通住宿又是一筆花銷,怎麽(me) 參加?還有一些線上的招聘崗位也都不適配”。

  他坦言,公司這樣的做法讓他覺得並沒有被尊重。“單方麵解約,完全沒有任何有效的解決(jue) 方案。”讓他氣憤的是,為(wei) 什麽(me) 偏偏在臨(lin) 近畢業(ye) 時解約?“我們(men) 可以接受在春招時解約,那時還有大量工作機會(hui) 。但到了5月底,好的企業(ye) 和一些大廠招聘的崗位早已經滿員了,基本上沒有公司招聘2023屆畢業(ye) 生了,甚至麵向2024屆畢業(ye) 生的校園招聘都已經提前開始了。”

  張臣稱,目前的計劃隻能是盡量去找工作,如果真的沒有合適的工作,隻能讓自己強行延期畢業(ye) ,或者下半年準備申請博士。

  “讀了這麽(me) 多年書(shu) ,這是十分關(guan) 鍵的第一份工作,當時還放棄了那麽(me) 多好機會(hui) ,並不是3000元違約金就能彌補的。”他還透露,3000元違約金的額度是企業(ye) 方提出,並填寫(xie) 在三方就業(ye) 協議的條款裏的。據他了解,這比一些大型公司企業(ye) 賠付的金額低得多。

  一些企業(ye) 在麵試時也會(hui) 問他,為(wei) 什麽(me) 現在才開始找工作,他隻能將自己的遭遇告訴對方。“我們(men) 學院也有兩(liang) 三個(ge) 同學被這家公司解約,我們(men) 將情況告知學校,學校也隻能將這家企業(ye) 拉入黑名單,不再讓它進校園招聘了。”

  陳一所在學校也將這家公司拉入了“黑名單”。

  某大學招生就業(ye) 工作處的一名老師告訴記者,如果遇到畢業(ye) 生被企業(ye) 單方麵解約,學校也沒有辦法,隻能希望企業(ye) 履行解約義(yi) 務,“三方協議是統一格式條款,在此基礎之上都會(hui) 做專(zhuan) 門的違約規定,但具體(ti) 補充規定還要看各家施展‘法力’了。不過整體(ti) 來說,三方協議學生違約的情況相對更多一些,但近幾年,企業(ye) 違約的情況也時有出現”。

  他坦言,應屆畢業(ye) 生一般都會(hui) 收到幾個(ge) 工作錄取通知,簽訂了三方協議的學生大都是放棄了其他機會(hui) ,“企業(ye) 再違約的話,學生基本隻能從(cong) 頭開始了,確實很坑”。

  一名負責就業(ye) 指導工作的大學老師說,遇到這種情況,除了把企業(ye) 打入“黑名單”,更重要的是要安撫學生,抓緊幫學生找工作,或許還能找到部分單位的空缺崗位。“職業(ye) 選擇得慎重,一些沒有擔當的企業(ye) 不能簽,這也隻能算及時止損了。”

  多名大學老師稱,應屆生遭遇解約的情況時有發生,但也有公司提出了令應屆生比較滿意的解約賠償(chang) ,比如無條件入職相關(guan) 聯公司,或給予高額賠償(chang) 金。有網友在社交平台為(wei) 遭遇解約的應屆畢業(ye) 生“喊冤”:“招一個(ge) 人對於(yu) 企業(ye) 隻是很小的成本,而對於(yu) 學生來說則是100%。企業(ye) 不到萬(wan) 不得已,千萬(wan) 不要毀約,對於(yu) 學生真的不公平。”

  在陳一向記者展示的被解約畢業(ye) 生的部分群聊記錄中,有畢業(ye) 生稱,“聯係我的HR在朋友圈更新吃喝玩樂(le) 都不回複微信,我想受到應有的尊重”“我麵試一家企業(ye) 就控訴一次中創新航”。也有畢業(ye) 生反饋,當地信訪部門打電話給他,也隻能說“沒有辦法,祝你早日找到心儀(yi) 工作”……

  前幾天,她看到一篇題為(wei) 《中創新航解約200名應屆生:行業(ye) 壓力下的抉擇》的文章寫(xie) 道,“在選擇信任老員工還是放棄應屆生之間,中創新航選擇了前者,這也與(yu) 2023年目前銷售相對火爆的形勢有關(guan) 。這裏似乎有一種棄車保帥的策略,先保企業(ye) 的正常運營”。

  陳一很生氣,“這麽(me) 大的業(ye) 務調整應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為(wei) 什麽(me) 要拖到5月底絕大部分校招都結束的時候才通知,為(wei) 什麽(me) 事前沒有一點征兆,為(wei) 什麽(me) HR要在群裏粉飾太平?”

  “我們(men) 在被解約前收到過一條短信,要求把幾個(ge) 號碼加入白名單,那時我們(men) 還以為(wei) 是要通知入職的事情,甚至有同學在簽約群裏詢問,HR並沒有給任何答複。”她希望,公司能夠給他們(men) 一個(ge) 明確的解釋和當麵道歉。

  王靜打算,找不到工作就隻能參加今年的秋招或考公了。她說,“公司這種無良解約行為(wei) 很不道德,但好像又沒有違法。我並不指望能拿到更多賠償(chang) ,現階段最重要的還是趕緊找到新的工作”。

  (應受訪者要求,張臣、陳一和王靜均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孟佩佩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