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農忙正當時 搶收搶曬保歸倉
“三夏”時節,是關(guan) 乎全年農(nong) 業(ye) 收成的關(guan) 鍵階段,既連著夏收作物的成熟收獲,也是夏播作物播種的重要時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調度顯示,當前,夏糧主體(ti) 冬小麥收獲進度過七成半,收獲冬小麥麵積2.39億(yi) 畝(mu) ,日機收麵積1442萬(wan) 畝(mu) 。各地夏種陸續展開。
河南是小麥生產(chan) 大省,小麥年產(chan) 量占全國四分之一。5月底至6月初,河南省出現大範圍持續降雨,與(yu) 小麥成熟收獲期疊加重合,豐(feng) 收在田的小麥遭遇嚴(yan) 重“爛場雨”。
記者從(co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獲悉,據專(zhuan) 家介紹,受災小麥主要是籽粒萌動、發芽,根據國家限量標準可分類用於(yu) 食用、飼料或工業(ye) 酒精加工,災情對產(chan) 量的影響主要是部分小麥灌漿期日照不足,導致千粒重下降。
為(wei) 降低“爛場雨”損失,河南省組織各地排水降漬、搶收搶曬。截至6月11日,全省8500多萬(wan) 畝(mu) 小麥機收作業(ye) 已收官。
在位於(yu) 河南省扶溝縣韭園鎮311國道旁的旭鑫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內(nei) ,轟鳴聲震耳欲聾,一台150噸烘幹塔正滿負荷運轉。收購的小麥經過快速篩選,被源源不斷地傳(chuan) 送到烘幹塔裏,經過8個(ge) 小時的持續烘幹,小麥水分從(cong) 25%降至13%以下,達到倉(cang) 儲(chu) 入庫標準。
“烘幹塔24小時不停運作,每天可以烘幹小麥200噸,相當於(yu) 400畝(mu) 小麥的產(chan) 量。小麥烘幹後直接入庫,比傳(chuan) 統晾曬降低損失大約4%,烘幹出來的糧食更幹淨,水分控製得更均勻。”合作社負責人楊德華介紹說。
記者了解到,為(wei) 應對“三夏”收獲過程中的陰雨天氣,扶溝縣調動全縣種糧大戶、農(nong) 機合作社、糧食加工企業(ye) 等50餘(yu) 台糧食烘幹設備,全天候烘幹濕度較大的小麥,每天烘幹量4000多噸,有效減少了糧食黴變的發生,確保搶收的小麥及時幹燥入庫。
“小麥品質不同,收購價(jia) 格也不相同。”楊德華說,質量高的小麥價(jia) 格可以達到每斤1塊多。扶溝縣旭鑫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還與(yu) 糧食企業(ye) 簽訂協議,加大濕糧收購力度,經過烘幹晾曬,品質好的用於(yu) 製作麵粉、麵條、饅頭、餅幹等食品,已經出芽的用於(yu) 製作酒精、飼料等工業(ye) 產(chan) 品,最大程度保障農(nong) 民收益。
當前,河北省小麥正由南向北大規模機械收割,預計6月23日前後結束。據河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統計,今年河北夏收小麥播種麵積3377.1萬(wan) 畝(mu) 。根據農(nong) 情調度,目前河北省麥田長勢良好。
小麥收獲過後,玉米、大豆等播種壓茬進行。截至6月11日,河南全省夏播麵積7802萬(wan) 畝(mu) ,占預計麵積的85.7%。全省大部土壤墒情充足,夏播進度較常年快3天左右,全省有望在6月15日前完成玉米播種,6月22日前完成大豆播種。
根據近日發布的《河南省秋糧增產(chan) 奪豐(feng) 收行動方案》,今年河南省將保障秋糧麵積穩定在7600萬(wan) 畝(mu) 以上,確保全年糧食產(chan) 量在1300億(yi) 斤以上。將開展糧食規模種植主體(ti) 單產(chan) 提升行動,支持15個(ge) 玉米縣、5個(ge) 大豆縣整建製開展高產(chan) 創建,打造一批試驗區、高產(chan) 區、示範區,促進大麵積均衡增產(chan) 。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wei) 實施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的重要內(nei) 容,今年我國繼續大範圍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2022年,全國帶狀複合種植示範推廣麵積超過1500萬(wan) 畝(mu) ,從(cong) 產(chan) 量看,大部分田塊實現了“玉米基本不減產(chan) 、多收一季豆”的目標。
記者12日從(co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獲悉,夏播帶狀複合種植麵積占全年近六成,當前正是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夏播夏管的關(guan) 鍵時期,要聚焦品種選擇、模式選配、農(nong) 機配套、施肥化控等關(guan) 鍵技術,加強田管、優(you) 化模式,全麵提升規範化、標準化種植水平,針對今年可能出現的漬澇、幹旱等自然災害,要做好預案,打好全年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基礎。(汪子旭 馬意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