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高考采訪“最強嘴替”何以引發關注

發布時間:2023-06-14 09:38: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張爾冬

  近日,各地高考陸續落下帷幕。在話題“第一個(ge) 出考場的考生麻煩和媒體(ti) 說一下取消調休”登上熱搜之後,考生們(men) 似乎立刻掌握了新玩法,把高考後的采訪環節當成了自己的“許願池”,他們(men) 中的不少人也因此被冠以“互聯網最強嘴替”的名號。

  在各家媒體(ti) 的鏡頭裏,有的考生喊話米哈遊“麻煩《原神》加強一下刻晴”;有人希望“瑞幸和麥當勞減免配送費”;更有人熟練背誦勞動法、呼籲取消調休,並得到了一眾(zhong) 網友的肯定“讓ta上名牌大學,我沒開玩笑”……

  比起那些循規蹈矩走完考試流程的同學,這些熱衷於(yu) “整活兒(er) ”的“互聯網嘴替”,顯然隻是少數。但必須承認的是,從(cong) 他們(men) 身上,人們(men) 已經足以窺見教育本來的樣子,高考“十年寒窗”“伏案苦讀”的傳(chuan) 統敘事,正在從(cong) 這裏悄然發生改變。

  在往年,高考采訪大多緊緊圍繞考試進行。試題難易高低、作答體(ti) 驗幾何,在社會(hui) 各界目光不斷聚焦,高考嚴(yan) 肅性被不斷強調的同時,公眾(zhong) “分數代表一切”的緊張情緒也被持續牽動著。

  然而,這屆高考的主力軍(jun) “05後”利用自己與(yu) 生俱來的網感,在采訪中說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話語,或許也展現了奔赴考場的高考考生的另一種態度:成績之外,樂(le) 觀的心態、張揚的個(ge) 性同樣充滿魅力。雖然這種魅力不會(hui) 直接體(ti) 現在高考成績上,但卻會(hui) 讓一個(ge) 人在麵對類似高考這樣的重大考驗時充滿勇氣。更何況,過來人對待高考的鬆弛感,對下一屆考生就是最直接的撫慰。

  另一方麵,“高考嘴替”的出現也反映出,今天的中學生正在變得更加關(guan) 注社會(hui) 。年輕人,是國家建設的後備力量,展現著社會(hui) 未來最真實的麵貌。公眾(zhong) 也理應期待,我們(men) 的新生力量能夠盡早跳脫出“兩(liang) 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shu) ”的傳(chuan) 統好學生模板,成長為(wei) 兼具公民意識、社會(hui) 責任感和表達勇氣的綜合性人才。

  在背誦《勞動法》呼籲保護勞動者權益的高考女生的采訪視頻下,有人在評論區嗤之以鼻,稱她這樣的舉(ju) 動“就是沒遭受過工作毒打”。但事實上,或許他們(men) 的一些觀點略顯青澀與(yu) 理想化,但其樂(le) 於(yu) 參與(yu) 社會(hui) 議題討論這件事本身的意義(yi) ,遠遠超過了是否能提出合理的解決(jue) 方案。

  更重要的是,結束了高考的學子們(men) ,馬上就要麵臨(lin) 誌願填報這道關(guan) 卡。對社會(hui) 議題的關(guan) 注,或許會(hui) 成為(wei) 啟發他們(men) 走上某一條道路的開端。學生時代的討論和觀點的碰撞,也能夠讓他們(men) 更加從(cong) 容、更加篤定地規劃自己的求學與(yu) 職業(ye) 路徑。湖南長沙一位考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想要大學修讀社會(hui) 學或者教育學,畢業(ye) 後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工作,為(wei) 世界教育平等和性別平權事業(ye) 貢獻力量。這一發言不出意外地收獲了網友的點讚。至於(yu) 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上徹底扭轉單一的人才評價(jia) 機製,引導更多學生參與(yu) 到公共事務的討論與(yu) 實踐中,顯然還需要社會(hui) 各界的共同參與(yu) 。

  當然,高考是結束也是開始。四年後,今天參加高考的學子們(men) 將會(hui) 離開象牙塔,而那時他們(men) 麵對的世界是不是今天所期待的樣子,還需要包括他們(men) 在內(nei) 的全社會(hui) 每一個(ge) 人共同努力。(張爾冬)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