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人類留存瑰寶 為民族續寫華章

發布時間:2023-06-14 09:47:00來源: 中國旅遊報

  為(wei) 人類留存瑰寶 為(wei) 民族續寫(xie) 華章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活動精彩紛呈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以下簡稱“遺產(chan) 日”)。“遺產(chan) 日”前後,全國各地尤其是56項世界遺產(chan) 所在地紛紛開展遺產(chan) 保護、宣傳(chuan) 、惠民等活動,並以此為(wei) 契機,深刻領會(hui)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豐(feng) 富內(nei) 涵,以實際行動為(wei) 人類留存瑰寶,為(wei) 中華民族續寫(xie) 華章,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讓廣大遊客領略自然之美、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體(ti) 驗生活之美。

  展示文化底蘊 點亮文明之美

  我國擁有56項世界遺產(chan) ,其中文化與(yu) 自然雙遺產(chan) 4項、文化遺產(chan) 38項,這些燦爛的文化瑰寶,猶如鑲嵌在中華大地上的璀璨寶石,不僅(jin) 點亮了中華文明之美,更扮靚了人類文明。“遺產(chan) 日”前後,我國世界文化遺產(chan) 地開展了一係列精彩活動,展示遺產(chan) 魅力、傳(chuan) 遞保護理念。

  6月10日,世界文化遺產(chan) 長城沿線十餘(yu) 個(ge) 省份紛紛開展各類“遺產(chan) 日”活動,引導大眾(zhong) 走近長城。6月10日,河北金山嶺長城麵向遊客推出優(you) 惠措施,同時積極開展長城曆史、長城保護相關(guan) 宣傳(chuan) ,讓遊客在感受金山嶺長城壯美的同時,感受民族文脈、提高保護意識。

  重慶大足石刻於(yu) 1999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遺產(chan) 日”當天,大足石刻研究院舉(ju) 行“賡續曆史文脈鑄就文化輝煌”主題活動。在《大足石刻》數字觀影活動中,大眾(zhong) 通過觀看球幕電影,體(ti) 驗全新數字遊覽項目。

  大足石刻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謝曉鵬表示,要深入挖掘大足石刻所蘊含的慈、善、孝、義(yi) 、廉等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讓大足石刻走下崖壁,走進博物館,走向雲(yun) 端,走入大眾(zhong) 視野,以曆史文化滋養(yang) 人民群眾(zhong) 。

  位於(yu) 安徽黃山黟縣的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於(yu) 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6月9日,一場文化遺產(chan) 宣傳(chuan) 活動在西遞景區舉(ju) 行。民俗展演、非遺展銷、古建保護等精彩活動引來大批市民遊客。

  黟縣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陳曉峰表示:“下一步,我們(men) 將積極探索‘非遺+’發展模式,支持黟縣非遺研學與(yu) 傳(chuan) 播基地的建設。”

  傳(chuan) 遞自然之美 描繪共生畫卷

  從(cong) 黃山到武夷山,從(cong) 三江並流到可可西裏,從(cong) 中國南方喀斯特到中國丹霞……這些世界遺產(chan) 展現了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自然家園,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偉(wei) 力,更展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新疆天山於(yu) 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an) 。6月10日,阿克蘇地區舉(ju) 辦“遺產(chan) 日”活動,其間,“愛祖國·遊家鄉(xiang) ,我帶親(qin) 戚看曆史”自駕遊發車儀(yi) 式等活動舉(ju) 辦,吸引大眾(zhong) 關(guan) 注天山、保護天山。

  阿克蘇地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地區文化體(ti) 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黨(dang) 組書(shu) 記駱娟表示:“當前,我們(men) 正高質量打造天山托木爾景區,保護利用好克孜爾千佛洞、蘇巴什故城、克孜爾尕哈烽燧等文化遺產(chan) 。下一步,地區將進一步探索符合本地特色世界遺產(chan) 保護利用之路,打造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品牌和世界遺產(chan) 精品旅遊線路。”

  中國南方喀斯特於(yu) 2007年、2014年分兩(liang) 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an) 。位於(yu)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萬(wan) 峰林景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6月10日,黔西南“遺產(chan) 日”活動在萬(wan) 峰林景區舉(ju) 辦,推出徒步登山、山地騎行等活動,引導大眾(zhong) 了解喀斯特地貌獨特的生態價(jia) 值、科學價(jia) 值。

  “喀斯特地貌獨特的生態資源孕育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布依族文化,實現了自然生態與(yu) 人文生態和諧共生。”萬(wan) 峰林景區總經理馬燦說,“下一步,我們(men) 將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文旅融合為(wei) 抓手,圍繞喀斯特峰林田園、民俗村寨、農(nong) 耕體(ti) 驗、徒步探險、科普研學等產(chan) 品,將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積極傳(chuan) 承和保護當地文化。”

  呈現精彩非遺 豐(feng) 富旅遊體(ti) 驗

  中華文明曆史悠久,積澱了豐(feng) 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文化和旅遊部2023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上介紹,目前,我國共認定了155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我國共有43個(ge) 項目入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名冊(ce) ),位居世界第一。“遺產(chan) 日”前後,各地開展了一係列非遺活動,引導大眾(zhong) 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非遺。

  “遺產(chan) 日”前夕,江蘇南京、山東(dong) 泰安、山西洪洞、雲(yun) 南麗(li) 江古城區、內(nei) 蒙古赤峰、寧夏銀川等地聯合同程旅行上線“‘數’說中華傳(chuan) 承非遺”專(zhuan) 題活動,以流量賦能非遺傳(chuan) 播,推動非遺與(yu) 旅遊融合發展。同程旅行政府合作部總經理曹帥介紹,平台已經上線了近2000條非遺特色旅遊線路產(chan) 品,與(yu) 國內(nei) 多個(ge) 旅遊目的地展開了深入合作。

  6月10日,內(nei) 蒙古啟動了“遺產(chan) 日”非遺係列活動,其中,在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舉(ju) 辦的非遺集市活動格外引人注目。作為(wei) 當地熱門景點,塞上老街的人氣與(yu) 非遺的厚重碰撞出了火花。非遺傳(chuan) 承人的現場展示讓遊客連連稱讚。遊客張佳說:“到內(nei) 蒙古遊玩,看到了這麽(me) 多傳(chuan) 統手藝人,看到他們(men) 的現場表演,他們(men) 的技藝很古老,希望能了解更多。”

  “遺產(chan) 日”當天,遼寧盤錦的廣廈藝術街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非遺點“靚”夜經濟活動。活動現場,武氏女工、錫伯族刺繡、施氏套色剪紙等非遺項目紛紛亮相。“非常高興(xing) 能參加‘遺產(chan) 日’活動。”武氏女工傳(chuan) 承人武瑞娜說,“希望今後有更多機會(hui) ,讓非遺與(yu) 市民遊客近距離接觸,讓遊客了解非遺、走近非遺、感受非遺、傳(chuan) 承非遺。”

  (本報采訪組成員:任英文 陳潛 朱文文 王思超 何瀚章 伊日桂 周鳳文 李誌剛 執筆:李誌剛)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