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作協舉辦座談會 紀念林斤瀾百年誕辰

發布時間:2023-06-14 09:4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北京6月13日電(記者劉江偉(wei) )中國作協日前在京舉(ju) 辦林斤瀾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hui) ,與(yu) 會(hui) 作家學者共同回顧和總結林斤瀾的文學生涯和為(wei) 人風範,暢敘他的創作經驗對新時代文學發展的重要借鑒和啟示。

  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中,林斤瀾的短篇小說創作開辟新路、獨樹一幟,與(yu) 汪曾祺並稱為(wei) “文壇雙璧”。他的《台灣姑娘》一經發表,便以獨特的題材、別具風格的語言、真摯的情感贏得了讀者;“矮凳橋風情”係列代表作的問世,讓他獲得“短篇小說聖手”的讚譽。

  中國作協黨(dang) 組書(shu) 記、副主席張宏森表示,林斤瀾的小說裏有現實、有鄉(xiang) 土、有人物、有方言,有對於(yu) 中華文化深情、紮實、精妙的體(ti) 味和書(shu) 寫(xie) ,他獨樹一幟、極具探索精神的寫(xie) 作創造了一種短篇小說的美學風格、啟示了在現實與(yu) 創新之間不斷辟出新風景的短篇小說精神,也昭示著中華優(you) 秀文化的力量和光芒。

  沈陽師範大學教授賀紹俊認為(wei) ,林斤瀾對短篇小說創作有很多精辟的見解,比如小說創作要“無事生非”“空穴來風”,強調小說的虛構性和想象力;要“有話則短”“無話則長”,寫(xie) 別人不了解的內(nei) 容,如果別人經常說,他就不說了;要“以小見大”“小說說小”,從(cong) 小處著眼,強調小說的細節。他的短篇小說實踐了他對小說藝術的理解,從(cong) 而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筆耕不輟、久久為(wei) 功,這是林斤瀾始終不渝的創作信條。81歲高齡時,他還在《人民文學》發表短篇小說《去不回門》,仍努力向民間傳(chuan) 統與(yu) 古典語言中尋找突破。2007年,他被北京作協授予“北京作家終身成就獎”。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