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戲劇事業高質量發展
探索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相結合的有效路徑,問計於(yu) 業(ye) 界、問計於(yu) 大眾(zhong) 、問計於(yu) 專(zhuan) 家,從(cong) 實踐中找答案,在創作裏找經驗,才能真正推動戲劇事業(ye) 高質量發展
戲劇作為(wei) 文藝的一種形態,具有引領風尚、服務社會(hui) 、推動文化事業(ye) 發展的作用。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實現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等方麵,戲劇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為(wei) 戲劇工作者,我們(men) 必須傳(chuan) 承和弘揚戲劇界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推動戲劇在新時代繁榮發展。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源於(yu) 人民、為(wei) 了人民、屬於(yu) 人民,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堅守人民立場,就要堅持將人民作為(wei) 戲劇作品的主角,同人民一道感受時代的脈搏、生命的光彩,通過戲劇展現他們(men) 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le) ,通過戲劇帶給人溫暖和力量。戲劇的高質量發展,一定還要爭(zheng) 取更多青年觀眾(zhong) ,尊重、關(guan) 切並積極呼應當代青年熱烈、鮮活的奮鬥故事和心靈圖景,實現戲劇觀眾(zhong) 年輕化。有了源源不斷的青年觀眾(zhong) 、青年人才,戲劇就有了青春活力,有了發展的強大後勁。
戲劇事業(ye) 要發展,必須堅持守正創新。眾(zhong) 所周知,在戲劇史上,社會(hui) 的一些新思潮、新發展、新變化,很多都是通過戲劇形式展現和反映出來的。以元雜劇、明清傳(chuan) 奇為(wei) 例,其間孕育著社會(hui) 進步的巨大精神力量。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起源於(yu) 民間生活、以觀眾(zhong) 為(wei) “衣食父母”的中國戲曲始終蘊含著突出的創新特質、包容的美學品格、守正創新的正氣銳氣。
將守正創新貫穿於(yu) 戲劇創作始終,意味著賡續曆史文脈,勇於(yu) 突破創新,既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中汲取營養(yang) ,又不斷豐(feng) 富藝術表達的形式和手段,推動戲劇作品的文化內(nei) 涵、藝術價(jia) 值邁上新台階。近年來,現實題材戲曲迎來創作高潮,先後湧現了豫劇《焦裕祿》《重渡溝》、秦腔《西京故事》《花兒(er) 聲聲》《王貴與(yu) 李香香》、評劇《母親(qin) 》、淮劇《小鎮》、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等一批優(you) 秀作品。它們(men) 展現時代風貌、反映社會(hui) 變遷,是戲劇人守正創新的最新成果。
在戲劇的發展曆程中,曾遇到一些挑戰。進入新時代,戲劇發展麵臨(lin) 的則是如何更好地創新。我們(men) 要堅持問題導向,認真思考分析影響戲劇創新發展的深層次原因、戲劇如何更好服務大眾(zhong) 的新挑戰、戲劇工作者的急難愁盼、戲劇如何傳(chuan) 播並擴大影響的途徑,等等。
譬如,關(guan) 於(yu) 戲劇傳(chuan) 播的問題。因為(wei) 拍攝成為(wei) 電影,更多觀眾(zhong) 有機會(hui) 看到《女駙馬》《七品芝麻官》《五女拜壽》等優(you) 秀的戲曲作品;隨著電視媒體(ti) 的普及,茅威濤、韓再芬、金不換等戲曲名家才能被更多觀眾(zhong) 認識和了解。打造新時代的戲曲“偶像”,除了優(you) 質作品,更需借助全媒體(ti) 的力量,增強各個(ge) 環節的互動性,調動觀眾(zhong) 參與(yu) 的積極性。
把握新時代戲劇發展的方向,探索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相結合的有效路徑,問計於(yu) 業(ye) 界、問計於(yu) 大眾(zhong) 、問計於(yu) 專(zhuan) 家,從(cong) 實踐中找答案,在創作裏找經驗,才能真正推動戲劇事業(ye) 高質量發展。對戲劇事業(ye) 的未來,我們(men) 充滿信心。
(薛長緒 作者為(wei) 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分黨(dang) 組成員、副秘書(shu) 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